第二章(上)

第二章(上)

?第二章祿山進京玄宗話當年晉卿主考宰相賦名單

清絲流管舞紛紛,半入樓台半入雲。曲舞只應天上有,九龍湖畔日日聞。長安城東六十里的麗山腳下的華清宮,是唐朝歷代皇帝的休養聖地。到了唐玄宗時代,這裏顯得更加興旺。

自從將楊玉環從兒子李冒的身邊拉到自己身邊之後,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三月,唐玄宗都呆在華清宮溫泉陪伴楊玉環。半年時間不上朝,大事由宰相報告,小事交給李林甫處理。

華清宮飛霜殿裏,唐玄宗正在吹蕭,他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仍然精神抖擻。頭戴金絲翼善冠①,身穿袞龍袍,腳蹬龍靴。面部豐滿,雙目有神,八字鬍整齊清秀。對面,楊玉環帶領一幫舞女翩翩起舞。楊玉環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她頭梳反綰髻②,體型豐滿,身穿展衣,螓首蛾眉美不可言。隨着蕭聲揮袖抬腿,扭腰搖肢,有如月中常娥,上天的仙女。

唐玄宗極其投入,完全沉浸在歌舞之中。雙手抱着蕭管,手指不停的按動。雙目緊盯着楊玉環。搖頭晃腦,情不自禁。

晚年有了這樣一位溫柔的美女陪在他的身邊,是他的一大幸福。他的先祖,唐朝的幾位皇帝,都沒有活過五十五歲。他已經是近六十的人了,因此要好好的享樂一番。站在身邊保護他的侍衛太監高力士將副宰相、兵部尚書李適之的奏摺遞到他的手上。

高力士身高八尺,膀大腰圓,國字臉,五官端正,眉重目邃。他雖是太監,卻文武雙全,很早就投靠在唐玄宗的門下,幫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深得玄宗寵信。李適之的奏摺是昨天送來的,由於唐玄宗當時正玩得高興,高力士沒有讓李適之進見,答應替他轉送。李適之知道他是皇上最寵信的大臣,順了他的意,當即離開了華清宮。

唐玄宗看過奏摺之後,對高力士說道:「傳朕的旨意,讓平盧節度使速來華清宮述職。」在奏摺上畫押之後,又去和楊玉環討論韻律之事。

高力士拿着御批了的奏摺,讓一名太監送到兵部,兵部當即擬旨,用六百里加急傳平盧節度使安祿山進京述職。

安祿山高大肥胖,一臉的橫肉。鼻闊口寬,環眼扎須。大腹便便,平常走路都要雙手捧腹。史書上說,體重三百斤。身體雖然肥胖,行動卻十分迅速。他是去年升任的平盧節度使,由於戰功卓著,在朝廷中早有名氣。

此時他正坐在平盧帥府,接到朝廷的詔書,對身邊的義弟張獻誠說道:「皇上下了聖旨,要我立即進京述職。平盧的事你和思明商量著處理。」張獻誠的父親張守圭曾任范陽節度使,特別欣賞安祿山,收他為義子,連連提拔他。現在張守圭已經去世了,安祿山仍然記得這份情份,讓張獻誠跟在他的身邊。

張獻誠說道:「哥哥放心進京,平盧前線現在沒有大的戰事,小打小鬧,我們應付得了。只是哥哥面見皇上要小心,君王威嚴得很,稍不注意就會受到猜疑。」

安祿山笑着說道:謝謝弟弟的忠告,擔任節度使的時候,我去過朝廷一次,皇上在朝堂之上,讓我在百官面前表述。當時打了一次大勝仗,我在朝堂上吹了一回,皇上對我十分推介。如今新年剛過,朝廷就要我進京述職,這樣的好機會,我要抓住,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現一下。「

出了帥府,安祿山挑選一匹寶馬,好好的準備了一番,讓書記官寫好奏章,認真看了幾遍,反覆修改了幾次,才揣到懷裏。

天剛放亮,安祿山帶上奏摺,騎上一匹烏騅馬,急匆匆向京城長安進發。這次進京面君,是他擔任節度使后的第二次,着實打扮了一番,要在唐玄宗的面前留下好映像。他頭戴亮銀盔,身穿紫色戰袍,腰束明光鍇,腳蹬長筒戰靴。隨行的護衛,緊跟在後,快馬加鞭,在官道上掀起一片塵土。

朝廷的詔書,要求他即刻進京,越快越好。為了趕時間,安祿山不得不連續趕路。他的坐騎烏騅雖然是寶馬,但馱著三百斤的重物,持續平治也吃不消。

唐朝的官道,三十里一個驛站,一路之上,他每個驛站都要換馬,接連不斷的更換座騎。馬不停蹄,到達長安后,並不去兵部報到,而直奔華清宮。

進得宮門,亮出詔書,護衛放行,來到了九龍湖邊,聽到飛霜殿內蕭聲悠揚。站在殿門外,不敢入內,在門外報告。

唐玄宗正和楊玉環沉浸於歌舞之中,他搖晃着身子,眼盯着楊玉環飛舞的身子,於世事不通。對安祿山的高聲報告不聞不問,沒有理會。他的貼身衛士、驃騎大將軍高力士站在他的身側,保護唐玄宗。他以首席太監的身份,兼任金吾大將軍,總管皇宮的護衛。因此可以自由出入後宮,見安綠山在門外站立,走上前對安祿山說道:「皇上正在興頭上,耐心的等待一會吧。」安祿山不敢造次,無聲無息的站立在門外。

一曲終了,高力士附在唐玄宗的耳邊說道:「皇上,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在宮門外等候,請皇上示下。」

唐玄宗放下蕭瑟,手一揮說道:「祿山真是一員虎將,雷厲風行,來得好快。娘子下去吧,朕要處理朝庭的事務了。」楊玉環帶着舞女退向後宮。

安祿山匍匐在地,進門高喊:「臣安祿山奉詔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臣已經按照皇上的旨意,寫好了奏書,上奏皇上。」雙手高舉奏摺,趴在地上不敢抬頭。高力士上前,從他手中接過奏摺。

「平身。」唐玄宗從高力士手中接過奏摺,看后說道:「松漠都督耶律涅里,已經扶持迪輦俎里為契丹的可汗了。這是大事啊,說明契丹人想脫離我大唐控制。卿有何建議?」

安祿山說道:「啟奏皇上,契丹掘起的確是實。這多年來,契丹沒有可汗,耶律涅里統一了契丹的八個分支部落。為了契丹的團結,他不做可汗,讓前任可汗的兒子繼位。這個舉動,無疑有利於契丹八個部落的統一,也是向我們暗示,他們要與朝廷一爭長短了。」

唐玄宗說道:「契丹的掘起,是對東北邊境的一大威脅,你是平盧節度使,處於邊防的最前線。一定要做到防患於未然,不然的話,朕睡不安枕。」

安祿山說道:「請皇上放心,臣將竭盡全力保衛邊防。我們平盧軍,處於最前線,已經作好了充分準備,隨時準備殲滅來犯之敵。讓邊疆的大唐臣民安居樂業,讓大唐的威名遠播。」

唐玄宗說道:「愛卿是常勝將軍,很會打仗,朕是知道的。你這樣說,朕就放心了。來一趟京城不容易,就在這華清宮住幾天,享受一下溫泉浴再回平盧。」

安祿山說道:「謝皇上恩典。臣就在皇上身邊,聆聽皇上的教誨,多學知識。做一個能臣。」

唐玄宗輕笑一聲說道:「你想聽朕講解那方面的事啊?」安祿山說道:「現在大唐盛世,臣雖然是一介武夫,也知道得來很不容易,臣就呤聽皇上講解這大唐盛世的由來。」唐玄宗說道:「也好﹗朕就說說。自登基以來,朕處處以歷史上的知名皇帝為榜樣,富國強兵。我大唐不斷強大起來,使周邊的那些小國不敢輕舉妄動,保護我們大唐子民不受外族的欺負。」

安祿山說道:「臣雖然是胡人,也知道皇上十分英明,可與太宗皇帝相媲美。在危難中拯救了唐朝,清除了敵手,任用賢臣,才使國家不斷強大。」

唐玄宗很是興奮,輕笑一下說道:「愛卿所言極是,當年韋氏母女發動宮廷政變,毒死中宗皇帝,掌握朝廷。朕當時雖然年少,也不能容忍李唐的基業,由外人來掌握。幫父皇聯合忠於大唐的賢臣,從他們手中奪回李唐江山。之後朕的姑姑太平公主處處與父皇作對,父皇總攬全局,提前傳位於朕,使朕能大展宏圖,創建大唐盛世。」

安祿山說道:「皇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功績,開創了開元盛世,功勞永載史冊。」

唐玄宗哈哈大笑,高興的說道:「你這胡兒,很討朕喜歡。你只知道現在的大唐盛世,不知道當年的情勢。那時候不象現在,朝廷的官多不管事,而且貪官污吏橫行。朕首先對官吏進行了整治,提高朝廷和衙門的辦事效率,一是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而且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二是加強對官員的考核,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三是重新恢復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這本是皇祖太宗時期的一種制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督朝政。在皇奶奶則天皇帝主政的時候,提拔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公開,將這種制度廢除了。朕為了廣開言路,重新起用諫官。四是重視縣令的任免。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必須嚴加管理。朕還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的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就會馬上遭到罷黜,毫不留情。」

安祿山說道:「皇上在軍事上的建樹前所未有,對兵役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造就了一支所向無敵的邊防軍。」

唐玄宗說道:「愛卿是胡人,對朝政的事感興趣,朕就與你講一講。國家強盛,軍隊至關重要,因此對兵役制度必須進行改革。開元十一年,張說提出建立雇傭兵的改革主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作為朕的親兵,增加朝廷的力量。這是從府兵制到雇傭兵制的轉變,朕批准了。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取消了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

安祿山說道:「皇上還頒佈了《練兵詔》,大幅度的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命令邊關的各個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雇傭兵制度的建制固定,隸屬關係不變,利於集中訓練。」

唐玄宗說道:「愛卿也知道這些,為了解決裝備和糧草問題,朕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閑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朕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為恢復北疆和西疆地域打下了強大的軍事基礎。」

安祿山說道:「現在我們邊防軍的裝備先進,兵員素質高,加上皇上決策英明,所向披靡。契丹、回紇、匈奴怎能阻擋我軍的攻擊?戰無不勝。」

唐玄宗說道:「愛卿現在已經是節度使了,掌管一方的軍政事務。軍隊打仗是要有強大的國力支持的,要有錢,有物資。錢和物從那裏來?因此要發展生產,增加國家的收入。朕即位的時候,均田制被破壞得不成樣子。當時的豪強不擇手段的霸佔了農民的土地,當作『籍外之田』隱瞞起來。他們收留逃亡的農民,將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朕採取有力措施,打擊強佔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為了儘快改變那種情況,朕發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任命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全國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並將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進行重新登記,列入朝廷的戶籍。並且減輕農民的負擔,鼓勵耕種。朕還採取有效保護措施,支持鼓勵貿易,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搞活流通市場。這些有效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僅使大唐的經濟又步入了正軌,而且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使大唐迅速強大起來。」

安祿山說道:「皇上是古往今來的聖賢之君,臣能夠在陛下的摩下當差,乃是前生修來的福份。臣一定盡心竭力管好邊防,保證百姓安居樂業,做一個勤政的節度使。不斷的建立邊功,讓皇上開心高興。」

唐玄宗說道:「朕也有不開心的時候,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朕寵愛的武惠妃病逝,從此便鬱鬱寡歡,頹廢了好長一斷時間。幸好有娘子來到了朕的身邊,她貌美如花,善解人意。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尤其精通琵琶,很對朕的味口。現在國富民安,朝廷一切都走上正軌,朕宵旰圖治三十年,也該享受一下了。從開元二十八年開始,每年的十月開始,到次年的三月,朕便帶着娘子來華清宮休養,我們有着共同的愛好,享受歌舞。但朝廷的事也不能耽誤,你們在邊關受苦受累,來向朕上奏軍情的時候,也可以在華清宮享受一下。」

安祿山說道:「皇上為國為民,宵旰憂勞,享受是完全應該的。皇上心情舒暢身體好,就是社稷和百姓的福氣。臣為陛下辦差,守衛邊防,再苦再累也是應該的。」

唐玄宗說道:「邊疆的事涉及國家安全,愛卿有此態度,朕就高枕無憂了。去溫泉泡泡,好好享受一下。」

安祿山離開飛霜殿的時候,看到牆上貼著一首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他知道這是讚美楊玉環的,認真的默記在心,想辦法攀上關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世風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盛世風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