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右腦開始培養人

第四章 從右腦開始培養人

幼兒教育,首先要開發人的右腦

1982年登載在某科學雜誌上的兩張照片成為我關心左腦和右腦問題的契機。這兩張

照片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拍攝的大腦PET斷層照片。PET又叫陽電子放射物X射線斷層照相

術。在作大腦PET時,要先向人體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糖,然後再作大腦CT電子掃描。從

掃描后的得出的大腦斷面圖可以看出什麼地方血流量多。那個地方的血流量多,就說明

那個地方的大腦活動活躍。

這兩張照片反映的是兩個人在聽莫扎特音樂時的大腦活動情況。一張照片顯示的是

音樂家的大腦情況,而另一張照片顯示的則是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大腦情況。

雖然這兩個人聽的都是莫扎特的音樂,但是他們兩個人的大腦活動情況卻不一樣。

拿一個人的左腦和右腦相比較,音樂愛好者的右腦血流量多於左腦;而音樂家的左腦血

流量多於右腦。

過去人們常說,左腦具有語言的功能。我們知道,當左腦因為事故和腦出血等原因

而受到傷害時,人就會產生語言障礙。1981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斯佩里獲得諾貝爾

獎后,大家才真正開始注意左腦和右腦的不同功能。另外,在斯佩里獲得諾貝爾獎的前

一年,美國電子學家布萊克斯利出版了一本叫《THERIGHTBRAIN》的書。日語譯名叫

《右腦革命》,是大前研一先生譯的。該書非常有意思。

以前,人們說,體育是通過身體的感覺來記憶的。這種體育論的觀點喝左右腦的理

論完全相同,說的都是一回事。但是,大腦生理學卻沒有接受這種"左腦"和"右腦"的觀

點。

根據《右腦革命》和其他書籍的說明,作者把左腦叫語言腦或優勢腦,而把右腦叫

音樂腦或劣性腦。劣性腦的說法是西方人的發明,讓人覺得有趣。這些,我們且不去管

它。首先,左腦主管"說"、"讀"、"寫"、"計算"、"組裝"和"分析"等理論性和說理性的

事項;右腦主管以"音樂"和"美術"為主的藝術和體育,以及主管不好用語言表達的領域,

如"立體感"、"類別"、"直覺"和"信仰"等。

說的在直白一點,右腦的主要機能是抓住事物的整體,進行空間認知和類別區分。

空間認知是人的基本機能,而類別區分則主要是以區分人的長相為主。但是,左腦卻不

具備這樣的能力。左腦的主要機能是對事物進行理論、分析和解釋。因此,如果讓我來

說的話,我是不會把右腦叫"劣性腦"的。你想,當一個人接觸到美妙的音樂和高雅的藝

術時,他的大腦會隨之興奮起來,並真實的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和藝術的高雅。因此,如

果讓我說,我會把右腦叫"高級腦"。

關於右腦的問題,音樂家豐田耕兒和小林武史所說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

兩位世界級的音樂家都是通過鈴木方式培養出來的,他們說:"鈴木式不同於別的教授

法,它不用樂譜。我們就是在鈴木式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覺得:自己的音感和通

過樂譜成長起來的人不同。"

確實和他們所說的一樣。同樣一種音樂,通過樂譜去記和通過耳朵去記是完全不一

樣的。這是因為聽音樂的方法不同,大腦起作用的部位也會不同。這一點連我這個外行

也似乎明白了。

直覺、空想、超心理性力量以及心靈感應等,它們或許都是右腦的機能,而這些機

能都一直隱藏着。總而言之,左腦是理解的腦,右腦是感覺的腦。

但是,儘管人腦有左右之分,而實際上,人的左腦和右腦是連接在一起的。它們的

連接部位叫腦梁,由1到2億個神經纖維所組成。由於左、右腦的連接,使得進入左右腦

的不同信息以及在左右腦整理形成的不同信息能夠進行互相傳遞。因此,左右腦的機能

並沒有明確的分工。斯佩里博士為了醫治重症的癲癇症,曾經對切斷腦梁的患者進行了

左右腦機能的研究,研究發現:儘管患者沒有腦梁,但是並不影響他的日常生活。我們

還知道,一些患者的大腦部分受損后,由於大腦的其他部分具有替代的功能,從而可以

使大腦的機能得到某種程度的恢復。因此,儘管使用左腦和右腦的表達不太正確,但是

通過把大腦進行分類考慮,可以使問題具有象徵性,看上去一目了然。

我向來喜歡直接、明了的表達方式,所以,打算使用左腦和右腦的說法。但是左腦

和右腦的問題並不象說的那麼單純,這是我需要事先聲明的一點。

前面幾章我談到了胎兒和嬰兒的能力、母嬰之間的相互感應以及語言之前的交流等

問題,這些問題都屬於右腦的問題。我覺得,從前被學術所忽視的問題和不能理解的問

題,大部分都屬於右腦的問題。因此,我想根據這一觀點,對胎兒和嬰兒以及早期教育

的問題進行重新的思考。

胎兒明白母親為什麼哭泣

例如,把胎教和早期教育作為右腦的問題去思考,其意義是相當深遠的。

有人曾經讓我在二萬五千赫茲的超聲波電子掃描儀前,對胎兒的行為進行過觀察,

我發現胎兒的行為令人驚訝。在京都府綾部,有一個開了30多年婦產科的大夫夏山英一,

他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使用掃描儀,來對胎兒進行觀察。他照出的超聲波畫像十分清晰,

在婦產科的大夫當中享有盛名。我也看過夏山大夫拍攝的畫像,畫面確實很清晰。即使

孕婦自己還沒有覺察到自己懷孕,但通過超聲波也可以將胎兒看得一清二楚。其中,有

兩例胎兒的情況讓我深受震動。

第一例的情況是這樣。有一個孕婦每月都要到大夫那裏去,通過超聲波和嬰兒見見

面。可是,到懷孕第十七周的時候,突然出現了異常情況。護士說是"破羊水了"。這位

孕婦聽后,驚慌失措,馬上就哭了起來:"不、不,我堅決不要打掉這個孩子。我見到

了孩子的臉蛋。我還給孩子起好了名字。大夫,我求求你給想想辦法"。其實,根本就

沒有破羊水,而且羊水還很足。

"這是假羊水,請不用擔心!"在大夫在耐心做說服工作的時候,鏡頭一直監視着胎

兒的一舉一動。在說服工作的這一段時間裏,畫面中的嬰兒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開始時動作比較遲緩,後來動作嚇人。最後,動作開始逐漸怪異,嬰兒的頭部、胸部和

腹部出現細微的痙攣。後來,這種痙攣遍佈嬰兒的全身。其動作是突發的,看不到有事

先的預兆,而且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很細微。

第二例仍然是通過超聲波看到的胎兒畫面。這時候,胎兒的媽媽也在哭泣,所不同

的是他的媽媽是因為高興而哭泣。這位孕婦想要孩子都快10年了,終於在37歲的時候懷

上了孩子。當她通過超聲波顯示的畫面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動時,她感動得哭了。在媽媽

沒有哭之前,嬰兒的動作一直很遲緩。在媽媽哭的時候,由於媽媽激動,脈搏跳動加快,

使得嬰兒的心跳也隨之加快。但是,嬰兒卻沒有出現痙攣等特別的舉動,動作一直較大、

較遲緩。

從上述兩例的觀察可以看出,同樣是母親在哭,心跳加快,橫隔膜顫動,但是胎兒

的動作方式卻完全不同。

夏山大夫說,他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儘管他手頭的例子少,不足以證明胎兒能夠接

受母親的感情變化,但是從這些畫面所顯示的情況可以看出:母親和嬰兒的關係並不只

是提供營養和攝取營養的關係。

當孕婦在大夫那裏通過超聲波知道小孩的性別後,就馬上告訴家裏的人。然後,大

家在一起早早的給小孩起好名字,並用起好的名字跟肚子裏的小孩說話。這樣,肚子裏

的小孩也成了家中的一名成員。告訴胎兒的性別或許會引起其他的許多微妙的問題,但

是呼喊胎兒的名字、把胎兒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對胎兒說話的作用

有很多人都曾經指出:對胎兒說話十分重要。據說,胎兒文化研究所的谷口裕司先

生曾經在妻子懷孕期間進行了實踐,他的實踐稱得上是"父親版的胎教"。例如,在晚上

臨睡前,用手撫摸妻子的腹部。然後對胎兒說:"我是你爸爸呦!你今天一天又長大了。"

這樣的話,不僅肚子裏的小孩愛聽,而且懷孕中的母親也一定愛聽。當父親用手撫

摸母親的肚子時,心緒不寧的母親也會很快平靜下來。因此,孕婦的身心健康可以說,

有父親的功勞。

野口晴哉先生是社團法人正骨協會的創始人,他發明了野口式正骨法。他將從胎兒

開始的教育叫"潛意識教育"。潛意識教育是什麼?野口先生是這樣說的。

"潛意識教育是把非意識的心靈變得豐富多彩。同樣是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的狀況

也不盡相同。有的一哭就讓人心煩,有的常常要人照看。這是由嬰兒與生俱來的人格和

品德所決定的。有的孩子在人群中引人注目,有的孩子默默無語,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由許多人都認定:孩子的這些素質是天生的,不能隨意改變。而這種認定就是意識。培

養意識以前的的心靈,使之變得豐富多彩。這就是潛意識教育。因此,我覺得:教育應

該從懷孕開始。而且,愛人之心也要在潛意識中培養。只有這樣,它才能融進人的血液

之中。通過講道理教人愛人,即使講破嘴皮,也培養不出人的愛心來。"

野口先生的這一段話記載在他老早就出版的一本書里。三十年前,我曾經請野口先

生看過肩周炎,可是當時我壓根就不知道他會有這樣的想法。1986年由於野口先生已經

去世,所以我拜會了他的夫人和繼承父業的兒子,並重新提起野口先生說過的話。

我請他們談談正骨法是如何看待養育子女和生孩子的問題。據說,已故的野口先生

知道夫人懷孕后,馬上就會變得溫柔體貼,如帶夫人出去散步,給夫人買她看着高興的

東西,給夫人找她愛吃的食品。據說,他夫人為此非常高興,心想:"哈哈!看來丈夫

還是挺迷戀我的。"丈夫的這種溫柔體貼一直持續到孩子生下來的第六個月。在第六個

月,孩子斷奶后,丈夫又回到了老樣子,把她當作"普通的女人看待"。據說野村太太非

常失望。

他們一共生養了四個孩子,每當太太生養孩子時,野口都表現得非常溫柔體貼。可

是,野口先生給我的印象並不好。他給我的印象是可怕、愛奚落人。我真沒想到他對妻

人竟然如此的溫柔體貼,真讓人佩服。

"在懷孕期間,丈夫也必須尊重母體的要求,如飲食的要求、活動的要求和性慾的

要求等。這就是潛意識教育的第一步。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胎兒活蹦亂跳,具有特

殊的韻律。而且表情豐富。也許大家會見笑。但卻是千真萬確的。"這是野口本人說的

話。這也說明:在懷孕期間,最重要的是跟胎兒說話。也就是說,丈夫用手撫摸妻子的

腹部,並對胎兒說出清晰的話語是很重要的。

當母親身體不舒服時,胎兒的情緒往往要比母親身體本身的狀況還要差。所以,這

時候,丈夫就要用手觸摸妻子的腹部,對胎兒說:"喂,開心點!"。據說,野口先生就

是這樣做的。

另外,野口的兒子在自己愛人懷上孩子的時候,想對肚子裏的孩子說話,又總張不

了口,覺得怪難為情的。於是便試着給孩子起一個名字,有了名字,自己叫起孩子來就

覺得很自自然了。所以,後來就馬上給孩子起了一個名字。開始給孩子起的名字叫"梅

比",是英語"MAYBE"的音譯。它的意思是"也許"。也就是說,愛人到底懷孕沒懷孕還不

敢確定。據說,野口兒子在早上起床后,會對愛人肚子裏的孩子說:"梅比,早上好"。

下班回來後會對肚子裏的孩子說:"梅比,我回來了"。而當孩子在肚子裏踢騰的厲害,

孩子他媽受不了時,野口的兒子就對孩子說:"梅比,爸求你了!別再鬧了,你媽都受

不了啦"。

通過"語言以前的教育"培養幼兒的右腦

象對胎兒說話或者胎兒接收母親感情的事情,我們還不清楚,不能講出其中的道理

來。而且還不能用實驗證明:意識以前有心靈的存在。但是,在左腦和右腦當中,我們

最不了解的就是右腦。如果從右腦的可能性出發,我們就可以把意識以前存在着心靈當

作一種事實來接受。關於胎兒的感受能力和語言以前的交流等問題,在上一章中,我都

將它們假定為右腦領域的問題。雖然我沒有清楚的理論依據,但是我覺得這種假定合情

合理。

以前,醫療和科學只注重"身體"的問題。這樣做,醫療和科學是否忽視了其他重要

的問題呢?長期以來,醫療和科學一直信奉的原則是:希望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地生下來,

以後逐漸增加體重和身高,只要孩子不得病就是身體健康。

最近,開始出現了"不能把胎教完全說成迷信"和"母親的身心穩定會給胎兒產成良

好的影響"的說法。但是,這些說法還很保守,遠遠沒有達到夏山先生、谷口先生和野

口先生所說的水平,因為這三位先生是徹底承認胎兒具有感覺能力的。

我認為,"感覺"是右腦的主要能力,其能力之大是我們所難以想像的。而且,右腦

的能力出現的相當早。特別是在沒有掌握語言之前,其能力表現得尤為突出。但是後來,

左腦的能力逐漸佔據上峰,右腦被迫退居從屬的位置。

當然,這完全是我的主觀臆斷。我總覺得,人的左腦在和右腦打架,強的一方在說

服弱的一方。可是,道理總歸是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自己所難以

理解的事例,我想這就是左腦和右腦的關係問題吧。

就說孩子吧。當他會說話,大腦漸漸有了條理,並能夠進行理性思考的時候,其左

腦的能力就會變強,右腦的能力就會衰退。

我覺得,即使胎兒和嬰兒具有一種稱得上超能力的力量,也會因為它不被大人所覺

察而白白錯過。在第三章中,我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即"能力培養要從語言之前的心

靈開始"。

母親和孩子需要語言之前的交流

嬰兒和母親的相互關係是從相互感應等語言之前的交流開始的。實際上,從某種意

義上講,嬰兒通過交流產生心靈溝通的能力或許遠遠強於大人。

例如,聽一位生了雙胞胎的母親說,剛開始時,這兩個嬰兒都很高興,咿咿呀呀地

跟她說話,可後來就不說了。不過,這兩個嬰兒之間卻聊得很起勁。他們在聊什麼呢?

母親全然不懂。不過,他們似乎真的能夠溝通,就好像他們之間存在語言似的。據說,

過了一歲,當他們開始會說話的時候,他漸漸放棄了只有他們兩人才聽懂的會話,重新

開始向母親說話。

而且,即使是年齡稍大的孩子,他也能和別的同伴進行交流。有的孩子因為有障礙,

吐字不清,大人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小孩入託兒所后,父母十分擔心,怕他不能和夥伴

相處。聽一個經驗豐富的託兒所阿姨說,這種擔心大多都是多餘的。因為,大人聽不懂

的聲音和話語,同齡的孩子能夠聽懂,而且也不影響他們在一起的玩耍。

交流,並不是說沒有語言就不能進行。特別是在嬰兒和孩子之間,即使他們還不能

說話,他們也能進行交流,將非語言的信息傳遞給對方,同時接受對方的信息傳遞。就

是年齡稍大的孩子,他們想通過非語言途徑傳遞的信息也一定很多。

在前面,我曾經向大家介紹過非洲烏干達的嬰兒養育情況。那裏有一個風俗,一旦

孩子生下來,母親就會把孩子赤條條的放進掛在胸前的弔帶進行餵養,母親從不給嬰兒

用尿布,嬰兒也不會弄髒弔帶。據說如果母親的弔帶被嬰兒的排泄物弄髒了,大家便會

覺得這位母親不稱職。

有一位去烏干達進行實地調查的學者覺得不可思議,於是便問烏干達的婦女"媽媽

怎麼能準確無誤的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拉屎拉尿呢?"烏干達婦女滿臉疑雲,反問他:"有

什麼好奇怪的!難道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想小便么?"

我想,也許是因為烏干達婦女貼身背着嬰兒,對嬰兒的一舉一動十分敏感,所以她

們能夠準確捕捉嬰兒的各種細微變化。

知道嬰兒什麼時候排泄,對烏干達的婦女而言,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而且她們

也沒有經過什麼特殊訓練。而當我們給嬰兒墊上尿布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忽視嬰兒發出

的信號。

嬰兒渴望交流,但是如果大人沒有反應,嬰兒就會放棄自己所做的努力。於是,嬰

兒的這方面能力就得不到發展。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一樣,只有經過實際的應用,它

們才能得到磨練與提高。

拘泥"育兒知識"會影響右腦的發育

有一本書讓我感觸頗深,書名叫《尼基欽夫婦和七個孩子》,它的作者是蘇聯的尼

基欽夫婦。該書在日本生活手帖社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此,我想一定會有不少

人知道這本書。在書中,他們夫婦倆介紹了養育孩子的方針與自己內心的糾葛,即應該

如何面對孩子的"愛抱毛病"。

夫妻倆開始養孩子的時候,拚命的剋制自己,以免孩子產生愛抱的毛病。他們擔心:

一旦孩子愛抱,他(她)就會變得任性和嬌慣。因此,即使嬰兒哭鬧不停,他們也不去

抱他。每次把嬰兒放到床上去睡時,他們都故意馬上轉身走開。有一次,嬰兒得了嚴重

的濕疹,每天晚上睡不着,哭得很厲害,但是,母親麗娜還是強忍着,拚命壓制自己內

心想抱的念頭。據說,這樣的日子弄得他們母子倆都精疲力盡,實在過不下去了。

在嬰兒滿六個月的某一天,母親終於下定決心改變想法,試着把嬰兒抱到自己的身

邊來睡。結果怎樣呢?嬰兒就象終於放下心來的樣子,在母親懷裏甜甜的睡去。從第二

天晚上開始,母親和嬰兒就睡到了一起,嬰兒的熟睡讓母親覺得宛若做夢一般:這是以

前整夜哭鬧,讓自己不得安寧的孩子嗎?仔細想一想,我們不難發現:嬰兒的哭聲是在

傾訴想和母親在一起的願望。但是固執己見的母親卻一直在堅持自己的教育觀點,從而

沒能看到嬰兒發出的信號。

尼基欽夫婦有一套獨特而大敢的育兒方法,但是他們在開始時也失敗過。在現實生

活中,有許多夫婦也犯過類似的錯誤。與捕捉嬰兒發出的信號相比,他們更願意堅持自

己的的教育觀,更願意忠實於別人所提供的做法和育嬰書上所介紹的方法。這樣一來,

他們就不能接收嬰兒所發出的信號。

必須指出的是:已有的育兒方法從來不考慮嬰兒的意圖和欲求,只考慮大人的主觀

願望,它是一種以大人為中心的育兒方法。嬰兒的真正意圖和欲求是什麼?處理嬰兒意

圖和欲求的方法是什麼?母親常常守候在嬰兒的身邊,不管多專業的大夫,恐怕也比不

上母親能明白嬰兒的心思。我覺得最基本的問題是母親必須具備自信心和責任感。只有

這樣,母親在各自探索育兒方式的時候,才能真正為嬰兒着想。當感覺到嬰兒真的很需

要的時候,哪怕要花時間也絕對不能視而不見。因為能夠感覺到嬰兒需要的只有母親。

綜上所述,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以前可以說是偏重左腦的時代,而以後則是右腦重

要的時代。如第三章中所寫,以往的早期教育之所以錯誤也與左腦與右腦的關係有關。

即,以往的早期教育觀念是知識性的教育,從一開始就優先發展左腦,從而嚴重的妨礙

了右腦的真正發育,錯過了右腦發展的時期。

不過,關於如何發展右腦等具體的方法問題,我現在還不能說得十分清楚。而且,

現在還有關於情緒教育等提法,這種提法也模稜兩可。我常常覺得:把右腦的問題當作

左腦的問題去進行理性思考是早期教育所犯的根本性錯誤。因此,這樣的問題對我們或

許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先發展自己的左腦了。在第五章以後,我講闡述我個人的思考。

關於"體育",我說不出什麼來,但是恐怕體育和右腦的關係最好讓人理解。

據說,體育明星身上的良好動感和準確、迅速的判斷能力都與右腦有關,而知識分

子之所以不擅長跳舞和滑冰,是因為他們試圖用左腦去學習動作。

有人說:為了培養真正的滑冰者,必須讓他從走步開始穿上冰鞋,這也說明,如果

你從記走法開始學習滑冰,一旦穿上冰鞋后,理論將使你寸步難行。

也就是說,如果左腦戰勝右腦,人就學不好動作;相反身體各部位的運動也會刺激

右腦,使右腦的能力得到發展。

人的"體"與"智"不能分開考慮。只有"德"、"智"、"體"全面發展,人的大腦才能得

到全面發展。

那麼,"德育"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它和右腦也有着密切的關係。

例如,說"謝謝"和說"對不起"。嬰兒通過每天和母親的接觸,他學到的並不僅僅是

這兩句話,而且還學到了包含在這兩句話當中的心情。

象這種右腦的認識,以前我將它稱作"類型認識"。例如,母親在說"謝謝"的時候,

嬰兒是把"謝謝"所包含的禮貌行為、氛圍以及語言和表情等所有的內容作為一個類型去

認識的。也就是說,嬰兒在還沒懂得"謝謝"的意思之前,他是把"謝謝"所涉及的一切內

容,如語言、行為和氛圍等作為一個整體去接受的。當人長大以後,要記住一個新的單

詞,我們必須首先懂得它的意思,否則我們將很難記住它。由此可見,嬰兒的類型認識

能力是十分偉大的。

如果把這種類型認識的積累稱作教育的話,我覺得,從零歲開始教育就是最自然不

過的事情。那麼,它是否存在着不到一定年齡就不應該進行教育的問題呢?關於這些問

題,我想在下一章中進行闡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零歲教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童話故事 零歲教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從右腦開始培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