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宋太祖首戰平李筠 黃土坡土地討封誥

第九十三回:宋太祖首戰平李筠 黃土坡土地討封誥

且說當年周太祖和周世宗二帝在的時候,李筠原來是被倚為腹心的。屯守潞州,更形同一路諸侯一樣。如今見劉鈞竟來給自己加官晉爵,又派來個監軍,這不明明是要我低頭認小嗎?更是十分不高興了。盧贊幾次主動找他商議軍務,他都愛理不理的。盧贊無奈,只好派人告訴劉鈞。

劉鈞是個庸才,不知其中就裏,以為是由於盧贊處置不當而引起矛盾,於是,又把宰相衛融也派來潞州,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這樣一來,李筠就更加不高興了。所有行軍打仗的大事都不跟他們兩個商量,只吩咐他們把兵帶到澤州城西的平安里屯駐以作聲援,留下長子李守節駐守潞州,自己領着三萬大軍南下長平迎戰趙匡胤去了。

石守信探知李筠出兵長平的消息,立即派出李勇,馬興隆,張全義三人,各領三百兵馬,先期在長平設伏。待得李筠來到,乘他正在安營之時即便突出襲擊。那李筠未作準備,被宋軍這一輪偷襲,吃了個不大不小的虧,傷亡三百餘人,被毀了一個營寨。

勝利的消息報到大梁,宋太祖趙匡胤見李筠竟然夥同劉鈞出兵對抗,便下詔撤掉他的官爵,以副相吳廷祚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呂慶餘為副。皇弟趙光義為大內都點檢。因知苗訓尚未離京,就把他宣到御前,宣喻道:「此次寡人親自率眾征討叛逆,務求一戰功成。得知道長尚未離京,故請道長隨朕一同前往,協同參贊軍機,望道長莫殫辛勞。」

苗訓見太祖皇帝意懇情切,豈敢不遵,只好高高興興地答應下來。匡胤因為是立國以來打的第一仗,有苗訓在身邊,覺得更放心般的。由苗訓選定六月初一乃天煞日,點起大軍,御駕親征。

大軍走了三天,來到滎陽,西京留守向訓迎入,君臣議論時,向訓進言道:「李筠狂悖叛逆,本來就不知兵法,皇上大軍正宜火速度河,西出太行,乘賊兵尚未集結而攻之,必事半功倍。」

趙普亦說:「李筠性素狂悖,有輕陛下之心。又度我國新立,不能出征,若陛下倍道兼行,攻其無備,必可一戰而克之。」

太祖聽了,深合己意,便不在滎陽稽留,次日便率師繼續前行。大軍還未逾太行,前方高懷德又已傳來捷報。

原來高懷德探知北漢軍將在沁河畔集結,便星夜率軍前往迎候,準備不待對方立穩腳跟,即便全線突擊。

那盧贊不知就裏,領着河陽節度使范守圖,忻州節度使郭百川等兩支人馬先行,因見此處距澤州不過二,三十里,料定是安全地帶,便貿然安營紮寨。不料營柵未立,石守信,高懷德兩支人馬已呼嘯而至,猶如狂風暴雨,一陣沖襲,只殺得漢軍四分五落,潰不成軍,盧贊被殺,范守圖被俘,只有那郭百川乘亂領着殘兵敗將落荒而逃,跑到太平驛劉鈞的御營那裏去了。

李筠見出師不利,連連吃了兩場敗仗,幸虧這兩次劫難都讓晉陽兵擋了,死的也是他晉陽派來的監軍。自己沒吃甚麼虧。但是,也不敢列陣為營與宋軍相抗,急忙領着自家的兵將和晉陽殘部,逃入澤州去了。

這時,東邊又傳來捷報,永安節度使李繼紹出兵沙石寨獲勝,大敗北漢守軍,斬首五百餘級。

六月初一傍晚,宋太祖領大軍來到澤州城下,安下營寨,召集眾將道:「李筠勾連劉鈞與我為敵,欺我大宋新立,無暇###。如今數敗於我軍,又見朕親臨,便龜縮澤州,如今我大軍已臨城下,明日一鼓作氣發起猛攻,三日之內,務必要把城池拿下。」

說罷,便分派石守信,張瓊,李漢瓊三將領兵攻西門。王審琦,郭德平,郭德安三將領兵攻北門。高懷德,鄧孝坤,林令雄三將領兵攻東門,太祖自己親率其餘將士攻南門。

當夜,太祖夢中督軍攻城,親自舞棒參戰,正戰鬥間,鐵棒迭忽脫手騰空飛去,聞得空中神人說道:「香猴兒,爾已掌管天下,此後的征戰已無須汝親冒矢石,無需再用此棒,吾神收回去也。」忽然夢醒。

次日一個大清早,只見御寶總管蔡勝來到御營,驚慌失措,誠惶誠恐,跪地請罪。

太祖道:「汝有何罪,如此惶恐,且慢慢奏來。」

那蔡勝只嚇得渾身抖顫,伏地奏道:「稟報皇上:昨夜四更時分,小軍來報,有一股旋風在御用寶棒營帳之上盤旋,風力甚勁,恐會損壞營帳,微臣當即出去察看。忽然一聲響亮,只見一條金龍從御寶營中飛出,衝破帳蓬,凌空而去。臣等進帳查點,單單隻是不見了哪根御用金棒,故特來請罪。」

太祖聽了,心中瞭然,此事竟與自己夜間之夢相合,看來是與監守之人無關的。便說道:「既然如此,乃是天意,與汝無關,汝無罪,下去吧!」

帳下諸將聽了,盡皆嘩然,都說:這個蔡勝負責監守御用金棒,如今不慎丟失,已是罪不容誅,反倒編出一套神話來矇騙皇上,為何皇上還恕他無罪?

太祖見群情鼎沸,不能不把這件事作個交代。便把夜來夢中之事說了一遍。眾將聽罷,盡皆雀躍,齊呼萬歲。

次日三軍飽餐一頓,只見中軍令旗一揮,一聲炮響,分佈到四門的宋軍將士同時發起攻擊,那城內守軍也是早有防備,箭似飛蝗般的射將下來,畢竟雙方軍隊都同是源自周室,彼此的攻防設施策略都了如指掌,加之澤州城高濠深,更是顯得易守難攻,一連三天下來,不但攻不下城池,就連濠溝也沖不過去。

打這一仗,是大宋立國以後的第一次軍事行動。是征討第一個公開反叛朝廷的前朝將領。又是趙匡胤登基稱帝后的第一次御駕親征。眼看着前面幾仗高懷德,石守信等人連連得勝,可如今自己親率大軍來攻一個小小的澤州,卻被擋在城牆之下,無門可入,未免心中焦躁。便與趙普,苗訓等商議,趙普道:「叛軍龜縮城內,攻堅不易。陛下記否當年劉仁贍死守壽春,柴世宗傾全軍之力仍經年未下呢。如今賊兵氣勢尚盛,且又有居高臨下之利,我若強攻,只徒傷士卒,智取方為上策……」

太祖見趙普說不出什麼「上策」,轉而又詢苗訓,苗訓道:「敵兵被困孤城,外援已絕,我軍若能全線在濠上架橋,突近城下,敵將顧此失彼,就難以招架了。」

太祖就令士兵砍木架橋,冒死衝到城下,也是一連攻了幾天,守軍依然舍死頑抗,無法攻進。

張全義見了,憤然領了一百健卒,各各手執籐牌大刀,向帝請戰道:「賊兵不怕死,難道咱們還怕死?臣就領這一百人誓必殺進城去,不破此城,誓不回來。」

太祖聽了大喜,立即集中了火炮雲梯和一千弓弩手,親自指揮,配合攻城。先令火炮集中攻擊,掩護士兵推進雲梯靠貼城牆,再令弓弩手齊齊發箭,掩護張全義等人登梯。又從御林軍中選出三千名矯健精壯士兵撥歸馬全義統領,協同登城。

城內守軍不甘示弱,還以顏色,也以火炮弩箭滾木石塊還擊。一時間炮聲動地,殺聲喧天,戰了一個時辰,看看時已近午,守軍漸顯疲態,太祖就遣張全義指揮一百健卒在前,三千御林軍續后,捨命搶登城牆。張全義剛剛登上城堞,一支飛箭射來,貫穿張全義的左臂,血流滲透戰袍,張全義奮力拔出,依舊揮刀格鬥,連砍數人……

下面的李勇,彭壽,馬興隆諸將見了,俱各奮勇爭先,魚貫而上。城上守軍見大勢已去,紛紛退下城樓,四散奔逃去了。

一門失守,波及全城,宋軍一涌而入。敗軍飛報李筠,李筠也早有準備,在內衙堆滿了柴草,不待宋軍來攻衙門,便先自點燃了柴草,必必卜卜,燒起一場衝天大火,葬身火海去了。

待到太祖引軍進城時,得知李筠已死,一面命人救火,又命趙普出榜安民,苗訓替張全義療傷。血戰半月,傷亡五千兵將,終於攻下了澤州,也令宋帝舒了一口氣。

漢主劉鈞聞得李筠兵敗身亡,澤州已落宋人之手,嚇得連夜撤軍逃回晉陽,對趙華說:「還是你有眼光,看出這李筠,果然是個無能之輩,累孤白白丟了幾千人馬,還失了衛融,盧贊兩位賢臣。」於是,不但給趙華賞了白金千両,還賞他個食祿終身以紀其功。

遼人聞得潞州已破,李筠**,也就打消了南下的念頭了。

澤州既破,太祖旋即移師圍潞州,李筠之子李守節見澤州失守,宋軍大至,忙將附近人馬集中到潞州以備。太祖早有諜報得知,當初李筠抗命時,李守節曾多番勸諫,無奈李筠不納,一意孤行。這次宋軍進攻澤州,守節也未前來與宋軍相抗。因此,並不急於攻城,只列兵城下,令苗訓為使,前往勸降。

李守節早知汴梁勢大,曾勸父親莫與新君相抗。無奈乃父不聽勸諫,致如今兵敗身亡,早已誠惶誠恐,勒兵以待。今見宋軍陳兵城下,並不攻城,宋君卻又派來使臣,知是並無惡意,連忙開門迎入。

苗訓道:「令尊強違天命,皇上也曾向令尊多番勸導,無奈他仍執迷不悟,實乃咎由自取。皇上知公子乃明智之士,故不忍以兵戎相向,令某前來勸諭,公子若能舉州歸順朝廷,皇上將不惜爵祿以待。」

守節聽了,知宋君不因父親叛逆而罪及自己,大喜過望,忙拜謝道:「得皇上赦罪,已出望外,豈敢再求爵祿乎。」

苗訓道:「君無戲言,皇上有旨在此,公子若是真心來歸,就請接旨。」

守節聽得有聖旨到來,連忙跪接,得知果是勸諭自己歸順並許以官爵的,連忙接過。

苗訓又道:「公子若有心歸順,可即開門迎接皇上進城。」

守節聽了,並無半點拖延,即命將士棄械列隊,大開城門,出迎宋帝。

太祖大喜,隨即入駐潞州,赦守節之罪,封為單州團練使,依舊領本部人馬即日前往赴任。

潞州既降,衛融自然也落入宋軍手中,太祖問道:「汝跟隨劉鈞竊據晉陽也還罷了,為何又領兵前來潞州助李筠反朕?可知有罪?」

衛融從容答道:「桀犬吠堯,各為其主,何罪之有?今日倘使不是李守節貪生怕死,叛父投敵而致微臣為上國所俘,恐怕有罪的倒是陛下而不是微臣了。」

太祖大怒道:「敗軍之將,尤敢在寡人面前饒舌!是可忍也,孰不可忍?」遂令左右亂棍打之。

不消片刻,衛融被打得頭破血流,大呼道:「忠臣不怕死,怕死非忠臣。爾等大宋的官兒要做忠臣的,就看看俺今天這個樣兒,可知這忠臣是不好做的……」

苗訓看了,連忙走到太祖耳邊,悄悄說了幾句。

太祖聽罷,隨即大笑道:「好一個忠臣不怕死,久聞衛融忠梗,果然名不虛傳,真忠臣也。」隨即令左右停手,更命御醫替他敷藥療傷,又命修書一封,令衛融帶回晉陽交與劉鈞,叫劉鈞速速納款歸順,以免干戈再起。

劉鈞得信,雖然吃了敗仗,無力抗爭,但料趙匡胤一時之間也無力入寇晉陽,豈願拱手歸降,只是置之不理便了。因得知衛融被俘不屈,臨危不懼,故亦不究他喪師之罪,仍加封賞,並授以太府卿之職。

這裏宋軍次日,於潞州行宮大宴群臣,張全義,馬興隆,李勇,彭壽等人俱有封賞,不在話下。

且說這太祖趙匡胤喜的是初登大位###叛臣便大獲全勝,隨即下旨前往東京巡幸,也好趁勢宣示國威。路經偃師時,忽有太祖的汗血寶馬四蹄撐地,引頸長嘶,不肯前行。此時太祖坐的是四駿寶車,汗血寶馬由御馬監專人看管的。皇上乘車出行時,寶馬緊隨車右,是寸步不離的。如今這寶馬撐地長嘶,不肯前進,自然就驚動皇上了。

太祖見了,下車來到寶馬跟前,輕拍馬脖道:「寶馬寶馬,怎的不走啦?是嫌寡人冷落了你么?」

寶馬見了皇上,泥首相親,擦拭著皇上身上的龍袍。太祖笑道:「是了,是了。你是嫌寡人丟冷你了……」說着,便撩起龍袍,騰身跨鞍,雙膝輕輕一夾,說道:「寶馬寶馬!你就馱上寡人走一程吧。」豈料那馬兒只是昂首輕嘶,依然是不肯走動。

太祖道:「這就怪了?」

立即宣了軍師苗訓來到馬前,問道:「有勞軍師占算占算,看是主何凶吉?」

苗訓聽了,就在馬前起課,得了個「地水師之地火明夷」卦象,回稟皇上道:「此卦大吉,並無凶象,況今天含瑞藹,地合和風,看來下卦三爻皆動,水火易位,乃是當地神祗參謁聖駕之故。」

太祖道:「既是如此,該是如何處置方妥?」

苗訓又奏道:「如今時近黃昏,不若聖駕就在此地駐蹕,待明日啟程,今夜就在此處設壇祭祀,以酬呵護之情,未知皇上意下如何?」

太祖准奏:下旨將士就地安營,又命苗訓安排人員設壇祭祀,這裏的偃師的州官聞知皇上在此駐蹕,忙不迭的把聖駕恭迎到州衙去安歇。苗訓指揮士兵就地設壇,宰殺烏牛白馬,香燭冥鏹,當天祭奠一番,一直忙到半夜。

且說太祖皇帝當夜就在偃師州衙里安歇,睡至半夜,忽見兩位白髮夫妻,徑至御前叩拜說;「陛下當年曾說過,龍飛之後,定給老朽兩口子建廟塑像的。如今皇上身登大寶,貴人事忙,想必是忘了這事兒了……」

太祖一見這對白髮公婆,猛然憶起舊事,次日醒來,回憶當年,確曾向白虎岡下黃土坡前土地廟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許過這樣的願,如今倒是忘了。忙吩咐苗訓領人前去白虎岡下,在舊廟址處重建新廟,再塑金像,並敕賜《天下都土地》御匾。此後靈應如響,名聲大振,方圓百里善信都前來膜拜,人稱「皇家土地」。直到元,明時代,仍然香火不絕。不過,這些都是后話,說到這裏也就暫且打住。

正是:庸主劉鈞信莽夫,何似趙華識賢愚。本想弄巧反成詘,一人失誤萬骨枯。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敬告各位《趙匡胤傳奇》的讀者:

為應出版社的要求,本人寫的另一部書要加快付印,因而延緩了《趙匡胤傳奇》的寫作速度,敬請愛讀《趙匡胤傳奇》的讀者諒解,特此敬告。

《趙匡胤傳奇》作者秦淮2009-4-4--QQ951292459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匡胤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趙匡胤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三回:宋太祖首戰平李筠 黃土坡土地討封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