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工業初步(第一更)

第147章 工業初步(第一更)

(8月15應該是雙倍月票,若是您的手裏有月票,不妨給《鐵血宏圖》留着,到時候再投,一張頂兩張啊!您的每一個定閱、推薦、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幾乎是在悄無聲息中,一座近代化的工廠便「聳立」於武昌城內,當然,這並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工廠,而是一座混雜着原始與現代的作坊。

說其原始是因為,這裏聳立着兩座傳統的舊式化鐵爐,充斥着一群傳統工匠,他們在這裏鑄造着火炮、炮彈,而且還是用最原始的方法鑄造,而說其現代,則是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這裏安裝上了幾十台近代化的機器。也正是這些從上海、香港購進的二手的,甚至採用人力的機器使得這工坊變成了工廠。

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工業的初步!

來到一台手搖機器面前,朱宜鋒看着隨着工人搖動機器的曲柄,尺長的鉛條不斷的變短,同時一個個鉛丸依次搖出。

「大人,這是生產彈丸的機器,其生產的彈丸既可用於的步槍,也可用於霰彈或者榴霰彈……」

其實根本不需要溫克解釋,朱宜鋒也知道這是在製造什麼,先前這裏製造彈丸完全採用人工——用最原始的彈鉗鑄造,而現在終於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這些鉛條,都是工廠自行鑄造的,鉛錫按照2:1的比例熔合,然後鑄造成兩英尺長的鉛條,再經機器擠壓製成彈丸,完成這一步后,再倒入轉鼓中混入與稻糠一同進行拋光,最後一步就是彈丸浸蠟……」

作為一名工程師,對於彈丸的生產,溫克並不陌生,實際上無論是彈丸的製造,亦或是火槍的生產,本質上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比生產許多機器更為簡單,就像這台機器,實際上正是由他利用現有的設備改制的。

「這台機器每分鐘可以製造多少彈丸?為什麼使用人力?如果用蒸氣機的話,產量不是更高嗎?」

「每分鐘65-70發,只要原料充足,他可以日夜不停的生產,當然,如果換成蒸氣機帶動,產量至少可以增加三倍,但是相應的模具的溫度就會在不斷的升高,最終導致彈丸無法成形,所以即便是在英國,彈丸的生產,也是用類似的機器,以人力機器搖動生產。」

作為武器生產的外行,朱宜鋒當然沒有再去問什麼,而只是看了一眼那個機器,又詢問道。

「我要的線膛機製造好了嗎?」

線膛機,這才是朱宜鋒所關心的,相比於其它的機器,他更關心線膛機,畢竟現在義軍可是裝備着近三萬支老式的滑膛槍,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他則憑着記憶,「設計」了米尼彈。

「是的,大都督!請你到這邊來。」

在溫克的引領下,朱宜鋒來到了另一個房間,這是房間中一字擺放着四台機器,四個人正在那裏不斷的藉助曲柄轉動木輪,而隨着木輪的轉動,曲桿不斷的前伸后拉,在卧式的機器上一根圓木隨之前伸后拉。

「這就是膛線機?」

睜大眼睛,朱宜鋒瞧著那幾乎全是用木材製成的「機器」,這未免也太簡單了!

僅僅只是幾塊「木頭」。

「是的,實際上幾百年前,在北美人們就用與之類似的艾奧瓦式膛線機拉制膛線,因為推拉費時費力,後來就有工程師為其安裝了轉輪,轉輪帶動連桿,在曲柄連桿的帶動下棘齒木杆的不停的推拉,從而提高了工效,不過現在,這種生產方式似乎被正在被更為先進的技術所取代,在美國好像有一種更為高效的機器,它可以為步槍提供統一規範的膛線……」

福蘭克林於一旁提醒道,去年年底剛剛從離開英國的他,比溫克、漢克斯更了解時下的技術,當然也非常清楚,滑膛改線膛的生產困難。

「實際上,這種膛線機需要經過嚴格的控制才能夠提供規範統一的膛線,閣下,比如需要嚴格的記錄每根膛線拉了多下,像現在每根膛線需要拉上600刀才能成形,這意味着,每根槍管的膛線製造最快也需要30分鐘……而採用新型的線膛機,只需要十分鐘,既可製造出一根合格的槍管。」

福蘭克林之所以了解這些,是他從機器雜誌上看到的報道,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英國就開始將滑膛步槍刻上幾條膛線,但是給火槍刻上規範統一的膛線並不簡單,工人既無法適應新的工作條件,也忍受不了監督人員越發苛刻的加工要求,結果導致軍工廠罷工頻繁,也正因如此,在機器雜誌上才會刊載出美國發明的新型機器。

「非但美國的線膛機器拉制的膛線是極為標準的統一規格的膛線,甚至就連同他們生產的武器的每一個零件,都是可以互換的,就像美國人生產柯爾特手槍一樣,在倫敦買一支,拿到亞洲,如果損毀了,可以同另一支損毀的同型號手槍互換零件……」

標準化!

福蘭克林的話讓朱宜鋒立即想到了這個詞,想到了在課本上學習過內容,想到了常常被稱為「美國製造體系之父」的懷特尼。他於1798年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一項兩年內生產一萬支步槍的建議,不過這一計劃11年後才完成,而之所以用11年才完成。他按照槍支零件的尺寸設計出一套專門器械和流程,讓一般工人通過使用它們分工生產不同的零件。用這種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零件尺寸及公差一致,任何零件皆能適用於任意一把同型號的步槍,只要將它們組裝起來便可成為一支完整的步槍。

也正是以此為開端,奠定了美國的製造體系——以標準化為核心的製造體系,而美國製造體系在國外惟一重要的應用也是在軍火生產方面。似乎也就是在今年,英國政府採用美國機器建立了英菲爾德兵工廠,美國的裝備還被用於普魯士和法國。美國製造體系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為了支付最初建立這種新體系所需的廠房和設備,政府的合同是必要的。但是,美國的特別之處在於把這種體系應用到了沒有政府資助的其他產業領域之中。這一方面是由於技術工人缺乏,另一方面是沒有歐洲那種根深蒂固的手工藝傳統。柯爾特在與英國工程師討論時說:「未受教育的工人最適於新的批量生產的方式,因為他沒有傳統的包袱。」

而這恰恰也正是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技術工人缺乏!

福蘭克林的提醒讓朱宜鋒立即意識到,自己忽視了什麼,作為一個擁有超越這個世界一百多年記憶的人,居然會忽視這個堪稱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實在是不可原諒,不過還好,現在準備還不晚。

「之林,我們在美國那邊有什麼關係嗎?」

轉臉看着習之墨,朱宜鋒有些激動的開口詢問道。

「如果有聯繫的話,看看能不能聯繫美國的機器製造商,為我們設計一座軍工廠,引進美國的機器和製造方法,製造武器,當然,將來還可以引進他們的製造方法製造機器設備……」

標準化!

這不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嗎?

人們往往只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進了「電氣時代」,但是他們顯然忽視了一點,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的同時,工業製造的標準化為其鋪平了道路,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工業製造的標準化,人類就不可能進入「電氣時代」。可以說是標準化奠定了這一切的基礎。

而事實上,歐洲各國現在的工廠仍然停留在「作坊階段」,如英國那樣的「工業國家」實際上仍然是一個由數以十萬計的「作坊」組成的「工業國」,而在隨後的十幾年間標準化以及隨後的科學化管理推行,使得工業大生產成為了可能。

可以說,現在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即將拉開序幕的前夜,只要自己抓住機會,首先在軍工廠中適應「標準化」並且推行科學化的工廠管理、品質控制,進而以兵工廠為基礎,建立起一系列的現代化的工廠企業,這些企業從一開始便採用標準化以及科學化的管理,又何愁抓住不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

「大都督,這……」

習之墨詫異的看着朱宜鋒,他顯然沒有想到,福蘭克林的一句話,居然引起他這麼大的反應,這真的很重要嗎?

「如果你需要的話,等回到上海之後,我會同美國人開辦的洋行聯繫一下,但是,大都督,我們現在已經在花掉了一大筆錢,再從美國購買機器,恐怕……」

「錢不是問題!」

搖著頭,朱宜鋒說道。

「我會儘快恢復同太平軍那邊的貿易,實在不行的話,就把庫存的幾千槍先賣給他們,還有,咱們現要不是已經鑄炮了嗎?雖說質量不及洋炮,可勝在便宜,也可以賣給他們,這件事你要抓住去辦,爭取明年年初把機器還有技師都帶過來……」

盯着的線膛機上的槍管,他又詢問道。

「以現在,咱們的擁有的設備,可以製造滑膛槍嗎?一天可以製造多少支?」(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鐵血宏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鐵血宏圖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7章 工業初步(第一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