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

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

(提前求一下月票吧。8月15應該是雙倍月票,若是您的手裏有月票,不妨給《鐵血宏圖》留着,到時候再投,一張頂兩張啊!您的每一個定閱、推薦、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高聳的煙囪噴吐著黑色的煤煙,蒸汽機車間不時的噴出些許白色的蒸汽,在蒸汽機的轟鳴聲中,一根天軸於傳動皮帶的帶動下,轟鳴作響,西式的車間內,那一根根傳動的牛皮帶,與天軸相連、飛快的轉動着,並帶動數十台機床,機床前幾十名工人正聚精會神的工作著,一個個零件被製造了出來。

這裏便是義軍於武昌的兵工廠,在某種程度上,這裏應該是東亞第一座近代化的兵工廠,儘管其規模不大,但是其卻正在一點點的擺脫原始,開始採用近代化的生產技術——在車間的盡頭,由蒸汽機帶動的膛床上,炮筒正在被膛製成型。

單就製造火炮來說,早在年初於黃州的時候,義軍便曾以卡龍炮為原型鑄造過火炮,不過當時用的是普通的化鐵爐,化出來的是白口鐵,因此只能採用核鑄法的鑄炮,所謂的核鑄法,是在炮膛的位置放一中子,在鑄造過程中形成炮膛。

直到從香港聘請的工程師抵達武昌之後,才在漢克斯工程師的指導下建設熔鐵反射爐,煉製灰口鑄鐵,說核鑄法造的大炮強度低,應該用實鑄法。所謂的實鑄法則是鑄造出一個實心的圓柱體,然後用鑽刀開孔,形成炮膛。這也是從18世紀以來歐洲各國通行的製造火炮的辦法,一種正在趨於淘汰的方法。畢竟此時在歐洲,已經出現了用鍛鐵製造的線膛炮。

但是對於義軍而言,這種「落後」的方法,卻使得義軍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的廉價火炮,不過,這座規模不大的工廠,在過去的幾個月間,或許為義軍提供了幾十門火炮以及大量的火槍。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座工廠更多的像是一所學校,一所培訓學校,這裏既培養工人,同樣也培養技術人。

對於申若華和他身邊的來自文山義熟工科專業的二十幾名少年來說,他們能夠在這裏學習,將書中的記載變成實際的經驗——觀察生鐵的熔解情況,注口熔鐵的顏色,破裂斷口灰色的濃淡,檢查鑄造氣泡的狀況,與書中的記載比對,查找原因,尋找辦法,改進工藝……

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工廠的火炮鑄造日益驅於成熟,甚至就連同製造出來的火槍也跟着日益趨精良。不過雖是如此,對於只有十八歲的申若華來說,卻並沒有止步於此,就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他一直在研究著義軍使用的步槍。

現在義軍使用的步槍,一共只有兩種,一種是滑膛線,還有一種是用其改造的線膛槍,兩者的外形幾乎完全一致,想經區別兩者當然是看錶尺,一支沒有表尺的火槍不一定是滑膛槍,但一支有表尺的火槍必然是線膛槍,而工廠生產的線膛步槍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尺。

「雖然現在咱們的步槍加了膛線,而且使用了米涅彈使得精度大大提高,但是.75英寸的步槍射擊性能似乎不甚理想……」

又一次,申若華拿出一堆數據,在那裏說道著自己的想法。

「在用滑膛槍的時候,更重的子彈可以保持飛行穩定提升精度,但現在已經到了線膛槍的時代,口徑太大,導致子彈過重,這既影響子彈的轉速,同樣也影響槍支射擊時的穩定性,更增加了士兵攜帶彈藥時的負擔,我覺得,也許,咱們應該考慮一下製造更小口徑的線膛槍!」

「更小口徑?你也不怕溫克老師收拾你,你要知道,整個工廠就只有那麼幾台鑽床,一天只能製造20來根槍管!」

不等的申若華說完,趙鵬程便於一旁反駁道。

在那台3000磅蒸氣錘投入使用之後,鍛造車間便開始用進口的原料鍛造槍管管坯,鍛鐵製成的管坯經過校正後,經過鑽膛、校正、拋光、拉制膛線,既可以製成槍管,但是受限於設備不足,產量一直非常有限。

現在工廠製造的步槍,實際上分成兩種,一種是用鍛鐵鑽制的線膛槍管,用於裝備義軍,還有鍛鐵卷制槍管,相比於前者,後者的製造速度較快,但槍管強度相對較差,早已為歐洲工廠所淘汰,但因其成本較底,且可採用人工鍛造,因此它才是現在兵工廠的主打產量——當然其主要用於「外貿」,高價賣給太平軍。

事實上,儘管現在兵工廠的產量不大,但與太平軍的貿易卻保證著工廠的經費,兵工廠所需的經費,全是通過出售火炮、火槍的貿易所得。也正因如此,現在兵工廠一方面要保證義軍的供給,另一方面還要保證外貿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申若華想製造新型步槍的想法自然很難獲得通過。

「總是要試試,我覺得小口徑的線膛槍精度肯定更高,射程也一定更遠!」

面對同學的固執,趙鵬程卻笑說道。

「那你可真得等等,要不你看,讓徐志林幫你說說情,他現在可是咱們班裏的紅人,連大都督都知道他,還發給他三千兩銀子的獎金!乖乖,那可是三千兩!」

趙鵬程口中的徐志林,是他們班中的同學,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那筆巨款,完全是因為他的一個發明——拉火管。

事實上,在所有的同學們看來,徐志林根本就沒有發明任何東西,他的「發明」都是現成的,手榴彈是兵工廠早已經製造的,至於拉發點火管,那是火炮上使用的,工廠在上個月剛剛實現自產。可徐志林卻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種新型的手榴彈。

原本兵工廠製造的手榴彈是大都督發明的,其用火柴頭作為引火頭,雖說看似方便,只需要輕輕往布上一劃,就可以發火。但使用起來還是有些不便,而徐志林卻從火炮使用的拉發點火管上得到了靈感,在對拉發點火管進行改進之後,他成功的將其應用於手榴彈上,取代了火柴引火頭。

相比於大都督的發明,徐志林的發明更為實用,擰開手榴彈尾部的鐵帽,系著瓷珠的拉火繩就會自然落下,使用時只需要用力一拉,然後將其甩手,3-5秒後手榴彈就會爆炸。

就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讓徐志林成為工程班的「名人」,甚至整個文山義熟的名人,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他得到的三千兩獎金,甚至就連同那手榴彈也被命名為「志林式手榴彈」。

也正因為徐志林的成功,才使得現在這個在外人看來「只是培養一群工匠」的「工程班」里掀起了一個新的浪潮——發明研究的浪潮,當然,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一點——徐志林是他們這些人中,學習最為認真,最為刻苦的人。

「三千兩?」

搖搖頭,相比於趙鵬程的對那三千兩銀子的嫉妒,申若華看得反而極淡,若是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是相比於那些銀子,他卻還懷揣著更為遠大的理想,或者說抱負。

「銀子,多少都能掙,就像廠子裏的洋匠,一個月最少也有五十兩銀子,三千兩銀子,瞧著多,可實際卻不說,等到咱們真正進了廠,將來一個月掙上六七兩銀子,也不是沒有可能,可,你甘心當個工匠嗎?」

申若華的一聲反問,讓趙鵬程頓時為之一啞。

「在文山義熟里,咱們工程班裏的人都是什麼人?不外乎年齡偏大,相對擅長算術,可若是咱們再小上幾歲,又會如何?咱們能學洋文,然後出國留洋,上溫克老師說的大學,大學……嗯,恐怕比國子監還要高上一個門頭來,溫克老師都沒有上過大學!」

對於大學,過去申若化根本就不曾知道世間還有那樣的學校,就像他不曾知道世間還有西洋一般,但是在文山義熟,在學習英文的時候通過那些學習掛圖,他知道除了火輪船之外,在西洋還有火車,了解西洋之後,自然對西洋有了憧憬,也就因此生出了想到西洋走一走,看一看的念頭,更生出了要到西洋讀大學的想法。

可是他的年齡卻限制了這種可能,實際上在文山義熟之中,對於18歲以上的大齡者,無非就只有三個選擇,一是進入工科班,一面學習外語,一面學習基本的工程知識,還有就是進入剛剛成立的軍官學校,學習軍事,還有就是於法務班向洋人學習法律,未來進入大都督府。

雖說他們看似前途無量,可相比於那些年齡稍小的師弟們,他們卻失去了留洋的機會,至少眼下沒有了留洋的機會。

但徐志林的成功,卻讓申若華看到了一個機會——在獲得獎金之後,徐志林親自向大都督請求希望能拿那筆獎金出國留洋,結果他的要求非但得到了滿足,而且留學的經費也由督府負擔,只要徐志林通過英文考試,就可以去英國留學。

這是一機會!

這至少讓申若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留洋的希望,他知道,將來早晚有一天,像溫克那樣的洋工程師,必定會被徐志林那樣有過留洋經歷的工程師所取代,可在武昌,他卻沒有機會成為如溫克一般的工程師,留洋,是最好的選擇。

「你就做夢吧!」

趙鵬程毫不客氣的反駁道,對於朋友的反駁,申若華非但沒氣,反倒是滿懷憧憬的說道。

「哎,你說,他們現在差不多應該到西洋了吧?」(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鐵血宏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鐵血宏圖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