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三十年》之二十八

《激蕩三十年》之二十八

與日漸開放的中國相比,全球政治和經濟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11月3日,46歲的民主黨候選人威廉·傑弗遜·克林頓以壓倒多數票獲勝,成為第42屆美國總統,他終結了共和黨人長達12年的統治。在這段時間裏,羅納德·里根讓低迷的美國經濟重新回到了強勁成長的軌道上,這位前荷里活明星與英國相撒切爾夫人崇尚的自由經濟主義被稱為是「里根-撒切爾經濟學」,他一手策劃了「星球大戰」計劃,讓蘇聯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展,在他的任期內,蘇聯解體,柏林牆倒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東西方冷戰結束了。而他的繼任者喬治·布希則動了海灣戰爭,使得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獨霸天下。正是在這種一國獨大的格局中,世界以前所未見的度進入了全球化的商業世紀。

一個更偉大的技術事件也是在這一年生的。9月的某日,蒂姆·伯納斯·李打電話給同事格納羅,要他幫忙將一些「net女郎」的照片掃描並放進他剛剛明的萬維網()上。雖然格納羅當時實在不太清楚這個所謂的「萬維網」是什麼,但是他還是用manet的官方網站inet.ch—全球個網站。這幅圖片是1hc歌唱組合的合照,也是互聯網上張可通過瀏覽器點擊查看的圖片。出身於倫敦的伯納斯·李後來被尊稱為「互聯網之父」,正是他在一年前寫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級文本瀏覽程序,它使得人們能夠將各種知識在級文本網上結合起來。

這幾乎是一個創世紀式的時刻。在中國進行了15年的變革之後,世界把它的左腳踏進了互聯網的河流之中,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是幸運的。

儘管上蒼令中國這頭巨獅沉睡了很久,但它還是憐憫的。它讓這個國家在1949年結束了漫長而殘酷的戰亂,然後舉全民之力開始了一場頗有點軍事色彩的農業和重工業建設,在1978年以後,它又讓國家的成長主題從主義之爭重新回到經濟展的軌道上。於是,在十多年之後,當互聯網這個幽靈從美國東海岸的實驗室里躥將出來,攪亂整個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時,已經初步完成了體制和觀念轉軌、特別是形成了一定的民間資本力量的中國正好踩在了這個轉型點上。很難想像,如果中國的經濟改革再遲十年,或互聯網的浪潮提前十年到來,中國的今天和未來將會是一番怎樣的格局。

就當伯納斯·李明了萬維網的時候,中國的網絡英雄們正奔波在各自的命運之路上。三年後即將創辦中國第一個網絡公司瀛海威的張樹新正在中關村與新婚不久的丈夫忙碌地做着傳呼機的生意;同樣在中關村混日子的軟件設計員王志東創建了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他在家裏研出「中文之星」中文軟件平台,後來創辦著名的新聞門戶網站新浪;全球最大的B2B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的創建人馬雲那年是一個28歲的英語教師,他在杭州辦了一家小小的海博翻譯社;創辦了中文搜尋引擎公司百度的李彥宏時年24歲,正在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比他小三歲、創辦了網易的丁磊則在成都一所大學里讀三年級;看上去跟互聯網走得最近的,是剛剛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張朝陽,他結識了學院裏一位失意的新媒體研究教授尼葛洛龐帝,後者在兩年後出版了著名的數字化生存》,也是在尼葛洛龐帝的鼓動和投資下,張朝陽下決心回國創辦了搜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激蕩三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激蕩三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激蕩三十年》之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