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

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

「介紹過議會後,接下來要對政府職能進行簡單介紹。帝國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首相由國會下院投票產生,經上院批准後上任。理論上還要經過皇帝批准,不過自第二次社會革命以來皇帝從未駁回過投票產生的首相人選。首相擁有以下權力:1、解散議會;2、可向議會提出立法動議權;3、代表政府在議會中為政府的重大政策進行辯護;4、任命中央政府部門與各省行政長官,也可要求他們辭職,但需國會批准(高官需省議會批准);5、主持內閣會議,決定內閣議事日程;6、決定各部職權的劃分,決定部的成立、合併和廢除;7、對各部業務進行總的指導,解決各部之間的爭議,等等。」

「政府部門也經過了較大調整。在重新設置政府部門的時候,帝國廣泛參考了當時弗菻國家的制度。弗菻國家擁有悠久的貴族與國君議政的傳統;資本家崛起后,英格蘭又是最早發生社會革命的國家。在這方面,當時確實比大明走的更遠,值得借鑒。」

「首先,被取消的是吏部。在現代制度中,中央政府部門與各省行政長官的權力大為擴大,原本用來限制他們權力的吏部變得不再必要,被撤銷。禮部被改組為禮儀委員會,不再是政府部門,而是成為專門負責皇族相關事務的宗人院的下屬機構。」

「刑部與大理寺被改組為司法部、警察部,判決權力交由國會上院;工部被拆分成許多部門,比如建設部、……;……。」

「與軍事有關的部門變化很小,甚至可以說,從昭帝在復興歷48年、建業7年改革後到現在,四百多年過去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大都督府被改名軍事委員會,又增設了辦公廳作為對外發佈信息、與外國或屬國進行軍事交流的部門,沒有其他變化。」

「地方政府的權力有所擴大。畢竟,建立了遍佈全國的鐵路交通和有線電報系統后,在當地民意不普遍支持的情況下,造反或割據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必要像古代一樣太過防範。從365年開始,正式實行分稅制,府縣、省、中央各自擁有了固定稅源,能夠進行公共設施建設、自主招聘公務員、實行社會福利等。當然,要經過議會批准。」

「逐步建立完備的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體系。在大明之前,拂菻的普魯士王國已經開始建立類似的教育體系,但只針對容克貴族,針對平民要晚於大明。我們現在並不能十分準確地知道恢復帝國秩序的領導者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許是為了為工業提供更多的技術工人,或許是為了選拔普通民眾中的優秀人才。總之,他們建立了完備的教育體系,而且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

「不過,與過去相比變化最大的,是以下兩方面:法律體系的改革與大量國有企業的設立。以上所有改革,都沒有這兩方面的變化大。」

「司法職能徹底從行政體系中分離出來,縣、府、省三級設立法院。法院分為三類,民事法院,刑事法院與簡易法院。其中簡易法院負責審理涉及金額在5萬元以下的民事糾紛或行政處罰。為降低簡易法院的訴訟成本,保證公平,要求所有民事糾紛必須在一個月內結案,行政處罰必須當庭做出判決;不允許請律師,所有案件必須當事人雙方自訴;對舉證的要求相對簡化。僅有府縣兩級擁有簡易法院,省級並不設立。」

「簡易法院方便了民眾處理糾紛,但也導致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在簡易法院設立初期,經常需要審理菜市場的大媽們多拿一個雞蛋少拿一根菜的糾紛,鬧得法院不勝其擾,但又不能拒之門外。而且這種糾紛根本談不上舉證,很難保證判決準確。法官為了儘快判決這樣的案子,乾脆採用抽籤的方式,抽到誰就判誰贏。後來這種判決方式泄露了出去,引起輿論大嘩。幸好泄露時民眾已經不會因為一個雞蛋去簡易法院打官司了,要不然憤怒的民眾會把簡易法院拆了的。」

「國有企業,最早出現在建業年間。太祖在位時,並無類似於現代工廠的機構,只有單個的工匠,分為官屬與平民兩種,國家需要建設工程或者需要製造器具時招募工匠幹活。昭帝即位后,創造性的設立鋼鐵廠,最早出現現代工廠。」

「鋼鐵廠最早是國有工廠,但昭帝於復興歷49年、建業8年進行改革,將大部分工廠、礦場改為私人企業。不過,這些工廠名義上是私人企業,但實際上卻是貴族企業。所有股份均屬於皇帝與貴族,且股份不能轉讓。」

「第一次社會革命后,新進崛起的大資本家入股這些企業,通過壓低工人工資、提高部分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售價的方式,撮取了巨額利潤。第二次社會革命后,為保證社會公平,讓國家擁有更多的財源能夠實行社會福利,重建帝國的領導者們又將許多企業重新變成國有,或國家控股。」

「原來如此。」看到這裏,允熥嘀咕道:「我說呢,怎麼作為統治者的大學生的晉陞方式有兩種,一是議員/行政官員,二是國有企業。原來即使實行了這樣的制度,也與拂菻國家不一樣,仍然是國家主導。換一種說法,就是權力仍然控制資本,而不是像拂菻國家那樣資本控制權力。」

嘀咕完這句話,他停下來喝了一杯水,又揮舞蒼蠅拍打死了兩隻一直干擾他看書的蒼蠅,之後才繼續看起來。

「……,介紹過帝國的政治制度后,我要再介紹一下帝國政黨政治的形成。」

「在新的選舉制度剛剛實行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政黨,城市的當選人都是平時名聲比較好的所謂『善人』,而鄉下當選的都是流氓惡霸。這一時期鄉村同樣是很黑暗的,過去的封建大家族與地方貴族被一掃而空,農民又大多膽小怕事,往往被流氓惡霸嚇唬住,半是自願半是非自願將票投給他們;中央與省里的檢查部門一時又難以監管鄉下。」

「後來,在第二次社會革命時期逃亡外地甚至海外漢洲的貴族陸續返回老家,在革命前與資本家勾結不深、在老家名聲不是太壞的人保住了貴族頭銜,他們與新分封的貴族一起掌控了鄉間,雖然自己不能競選下院議員,但鄉下的議員基本都聽他們的話。」

「不過,隨着民眾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不再在乎三瓜倆棗的,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手裏選票的意義,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希望政府實行什麼樣的政策,思考自己應該選什麼主張的人成為議員。」

「從這時起,候選人開始舉行大型集會,認真向選民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也開始攻擊競爭對手;議會真正變得有意義起來。當時已經年老體弱的幾位偉人看到這一幕十分高興,宣國公張子騫欣慰地說道:『我們設立的制度,終於開始發揮作用了。』」

「候選人們的政治主張各有不同,但大概都能總結為三大類,偏向平民,偏向企業主,主張在平民與資本家中間取得平衡。漸漸的,持有同一主張的議員聯合起來,形成了政黨。」

「最早出現的政黨是工黨。革命后重建的、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工會出身的議員最早聯合起來,成立工黨。工黨的主張非常簡單,提高工人工資,提高工人福利,不能隨意開除工人。因為畢竟平民多有錢人少,當時工黨議員人數極多,聲勢浩大,提案基本都能通過。」

「很快,偏向企業主的政黨也誕生了,這就是共和黨。共和黨認為也要注意企業主的利益。不過這個主張是不能爭取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的,他們自己也知道;為了對抗工黨,團結廣大民眾,共和黨舉起了民族/國家主義的大旗,提出國家間的矛盾大於同一國家內的企業主與工人之間的矛盾,國家政策要保證本國商品在海外銷售時比弗菻國家的商品更有競爭力,所以不能一味提高勞動力成本。」

「除企業主外,共和黨的主張也爭取到了一些白領階層的支持。因為共和黨的主張與代表工人的工黨的主張完全相反,根本沒有調和的餘地,兩黨議員經常在會議中唇槍舌戰,甚至互相開罵、砸東西。國會上院不得不幾次修改議會議事規則,以防他們打起來。」

「隨後又誕生了中間派的政黨,團結黨。團結黨主張在工人與企業主的利益中間取得平衡。團結黨的支持者主要是一些小店主、小商販,要麼不雇傭員工要麼雇傭很少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小資產階級。即使小資產階級也是資產階級,當然不會支持工黨;但他們在與僱工的議價中又占不到便宜,也不會支持共和黨,只能支持團結黨了。」

「從390年團結黨誕生后很多年,雖然也有其他一些小黨派,但都不成氣候,議員極少,形成了三黨並立的局面。有時候工黨佔優,有時候共和黨佔優,有時候團結黨佔優,輪番組閣。」

「黨報也在這一階段誕生。報紙最早出現在第一次社會革命前夕,前身是揭帖,有人發現售賣印有消息的紙張可以賺錢,於是創辦了報紙。後來大資本家與政客發現報紙能夠用來宣傳自己的理念,開始大規模發行報紙。第二次社會革命后,民眾一度對於報紙十分厭惡,即使向著普通民眾說話的報紙銷量也很低,要不是政府與企業輸血,都得關門倒閉。」

「黨報的出現讓報業重新煥發出生機。隨着全國性政黨的出現,為了向潛在支持者宣傳自己的主張,各黨派開始發行黨報,許多支持者都會購買,對某黨的主張感興趣的人也會買;眾多勉強維持的報紙見此紛紛選擇黨派站隊,用最大號的字與頭版頭條表明自己的傾向。通過這種方式,許多報紙銷量大增,報業也成功復活。」

「三黨並立的局面延續了很長時間,但終究結束了。導致政黨政治發生巨大變化的,就是著名的『移民辯論』。」

「這件事的起因是這樣的。在第二次社會革命后,由於懼怕再次發生革命,國家開始實行社會福利制度,一開始要求企業必須為員工繳納失業保險,後來逐漸出現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隨着經濟的恢復,還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殘疾人、年輕時還沒有實行保險制度的老年人、失去父母的孩子、因丈夫忽然去世無法養活許多孩子的女人等提供生活費用,保證他們有飯吃、有衣穿。」

「這當然是好事,但在實行了社會福利制度后,出現了現在習以為常、但當時的政府官員頗為驚訝的情形,那就是生育率越來越低。」

「現在研究這一問題的書籍汗牛充棟,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1、隨着封建殘餘的剷除以及工業社會的建立,父母失去了對孩子的所有權,父母越來越難以從孩子哪裏得到什麼好處;2、封建傳統觀念的消減,使得人們對於『傳宗接代』看的越來越淡;3、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則使得父母也不用再依靠孩子養老。總而言之,生孩子對父母的用處越來越小。與此同時:4、養育孩子的成本卻大幅度提高,為了養育孩子許多父母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所以,人們生育慾望大幅降低。很多人只選擇生一個或兩個孩子。『能在我死後安排葬禮,買個墳墓下葬就行了,也用不着孩子干別的,生一個就夠了,最多兩個,生那麼多幹嘛?你替我養啊!』當時有人這樣說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踢開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踢開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