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後有呂氏春秋

第692章 後有呂氏春秋

第692章後有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家、法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等思想學說精華來佐證,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彙集而的一部巨著。

呂不韋編寫這部巨著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出名,青史留名。更主要是想秦王嬴政以及後代天子君王都能以此書為「治國大典」、治國百科全書。

看了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彭舟很是驚訝,覺得很羞愧!

他應該是呂不韋的道學思想啟蒙老師,結果!呂不韋對道學的理解,好像超過了他。

雖然!這本書不是呂不韋寫的,只是他編寫的,是別人寫的。可彭舟就是覺得自己的很多見解,還不如書上寫的那麼透切。

真的!他不如這些寫作者。

雖然不是呂不韋親自寫的,也不一定是呂不韋的真正思想。但是!呂不韋能夠認同這些學術思想,特別是其中的道家學說思想,說明他還是懂了。

要是沒有懂,沒有認同,呂不韋就不會編寫出來的。

這些年,彭舟都忙着外圍的事,幫助外甥秦王嬴政,所以很少獨立思考道學思想。

沒有深入地思考,你就不能完全把握道學。或者說!你就無法將道學應用於現實生活。

不管你是什麼學說思想,最終都是要用於實踐的,用於現實生活。如果不能理論聯繫實踐,理論不能運用於生活實踐,那麼!都是空談、形而上學、不切實際。

總之一句話:你這個學說思想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呂不韋能夠編寫出《呂氏春秋》,可見他對學說思想的思考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他在理論中尋找社會的出路,人類的方向。

因此!就有了這部歷史巨著《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一部: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從學術角度觀察,它具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從管理角度觀察,它充滿了功利主義色彩。

也可以理解:呂不韋是個商人,自然是把功利看得很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呂不韋對學術的態度。

《呂氏春秋》通過對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思想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局性、整體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樹。

從個人和國家、社會和政權之間的關係調適,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呂氏春秋》總括先秦諸子學說思想,在哲學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呂氏春秋》規模宏大,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

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

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紀按照月令編寫,文章內容按照春生、夏長、秋殺、冬藏的自然變化邏輯排列,體現了道家天道自然與社會治理的吻合。

關於道家

《呂氏春秋》以道家學術貫穿全書。

認同先秦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主張,認為只有「無為」,才能達到「事省而國治」的目的。相反!「人主好暴示能,好唱自奮;人臣以不爭持位,以聽從取容;是君代有司為有司也」,其結果必然是君臣職能倒置,造成混亂和危殆。

關於儒家

《呂氏春秋》吸收了儒家的仁義學說,贊同儒家的孝悌之道。

既然遵從儒家的德治理論,就要承認仁者愛人的血緣來源。

父慈子孝是出於本性:「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其子也,痛於肌骨,性也。」

仁義禮智,均以孝為基石。

「凡為國家,治天下,必務本而後末。所謂本者,非耕耘種殖之謂,務其人也。務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眾之,務其本也。務本莫貴乎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芸疾,守戰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

實現儒家的德治,靠的是道家的自然;而道家的無為,恰恰要儒家的有為而成。

關於法家

法家主張的嚴刑厚賞,呂氏認為屬於「衰世之政」。

何為「衰世之政」,說白了就是治理亂世的政策。

亂世用法,沒有律法來規範一下社會秩序、人的行為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只會越來越亂。

所以!法家永遠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有法而無情。

意思是說!法家只是規範社會的一種方式方法,要想更好地治理社會,也必須有儒家學說思想的道德約束。還有!道家的治心之術以及其他學說思想相佐。

關於墨家

《呂氏春秋》對墨家思想吸收較少,但對墨家的尚賢、兼愛之說,還是有所吸收的。

《愛類》篇說:「賢人之不遠海內之路而時往來於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為務故也。」

「仁人之於民也,可以便之,無不行也。」

「以愛利民為心」

「以賢者為後,不肯與其子孫」

「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關於農家

「古先聖之所以導其民也,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這就是說,倡導重農,不僅為了生產,還有「貴其志」的目的。

「民農則朴,朴則易用,易用則境安,主位尊。」

《呂氏春秋》重農並不排商,它主張先農后商。

關於兵家

對於用兵作戰,呂氏繼承發展了老子」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強調,人類的爭鬥是自古以來存在的,所以軍事不可少。。

家無笞杖,豎子就會為非作歹;國無刑罰,百姓就會侵凌掠奪;天下無兵,諸侯就會攻戰不已。所以,用兵如用藥,「得良藥則活人,得惡葯則殺人。義兵之為天下良藥也亦大矣。」

綜上所述,《呂氏春秋》有自己的特點:以道為主貫通各家學說,用平等的眼光對待各家學術,吸取各家比較進步的思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國小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戰國小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692章 後有呂氏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