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南速北韌

第1400章 南速北韌

經過論證,劉正發現北方的大軍到了南方,很容易打成速戰速決的態勢。

南方的軍隊一旦潰敗,肯定逃不過北方大軍的追擊。

然而南方向北進攻,速戰速決倒是可以有一番作為。倘若僵持,那就必敗無疑。

南方溫熱,人們的着裝極其輕便。運動的時候會格外的靈活。南拳的盛行,也就得益於衣物的束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拳法講究四兩撥千斤,技巧性和靈活性就是其中的關鍵。南方人身上的衣物很少,特別是兩條手臂上,幾乎很少需要衣服防護。

南方人的靈活,從而帶給了修道之人相對快的速度。

南拳的基本特點是門戶嚴密,動作緊湊,手法靈巧,重心較低,體現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

南方一帶人體形較為瘦小,力氣也相當弱些,因此特別重視下盤的穩定性,講究步法的靈活多變,多有扭拐動作(如騎龍步、拐步、蓋步等),使身體可以靈活轉向。

南拳的上肢動作綿密迅疾,極富變化,有時下肢不動,拳掌可連續擊出數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勝。

在發力時,南拳大多要呼喝作聲,吐氣催力,以增大爆發力。南方人四肢較短,所以講究貼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發揮「一寸短,一寸險」的優勢。

南拳拳系中有許多象形拳,不僅有龍、虎、豹、象、鶴、蛇、馬、猴、雞等常見的象形拳,而且有獅、彪、魚、犬等罕見拳種。

南拳的技巧和速度,與南方的氣候息息相關。身上的束縛少了,當然就可以提升速度,也可以應用許多手上功夫。

然而到了北方,由於天寒地凍的原因,人們常年累月都會穿厚重的衣物。

人們的雙手受到衣物束縛,就沒有辦法保持靈活了。

功天之道,講究一寸長一寸強。

這也就是說北方人犧牲了身體的靈活性,卻獲得了絕對的力量。

北方人對戰,那就是純粹力量的碰撞。

這樣一來,雙腿的長度,就是一種巨大的優勢。

久而久之,北方人就把腿功當成了主流。

南方的技巧性拳法,到了北方很發揮太大的威力。

當然了,除非有人願意為了保持靈活性而少穿衣服。

北方人包裹得過於嚴實,拳法就沒有辦法施展了。

因而腿功就成了主流。

北腿特點:手似兩扇門,全靠腳打人。

手主要用於防守,主要靠腿法來攻擊對手,架式開展,運動範圍大。

一般以黃河流域為界,黃河流域及其北屬北方。

北方多平原,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比較嚴酷,與之相適應,人的體質健壯,性格直爽,反應在拳式上,多長拳闊步,以進取勝。

北腿是北少林的一種傳統的彈腿,又名24路彈腿。也就是說這趟彈腿有24種腿法。

代表功夫:譚腿。

其實北腿的存在,就是以絕對的力量彌補技巧的不足。

北方人的衣物,可以讓腿腳碰撞的時候得到很好的保護。

是以北方主場的時候,失去了技巧優勢的南方人,在強大的腿功面前很容易吃虧。

同樣的道理,當擅長腿功的北方人到了南方,面對靈活多變的拳法,能不能打到人都成問題。

結果就是空有力量,卻沒有辦法發揮作用。

腿功敗敵,在消耗方面肯定會比南拳大。

北腿若是不能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敗南拳,陷入糾纏則必敗無疑。

劉正雪城練兵,就是想要讓益州一帶的精銳擁有更為強大的力量。

畢竟技巧與計謀是相通的,南方人習慣以少勝多。這與南方複雜的環境息息相關。

畢竟很多地方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是不用計謀,即便是損失慘重也難有寸進。

然而北方就不一樣了,除了少數兵家必爭之地以外,大部分地方都是一馬平川。

是以發生在北方的戰鬥,通常都是大家都知根知底的關卡。

這樣一來,攻守雙方都會在關卡周圍排兵佈陣。正面作戰的概念絕對大於南方。

北方的戰鬥,一般而言規模都比較大。

可是南方就不一樣了,由於環境複雜,打仗基本上都是水磨功夫。

特別是益州南部和交州,中原的力量很難進入。最多就是南方人主動認慫,否則就會持續很多年。

益州精銳經過雪城特訓之後,也明白了技巧不是萬能的。畢竟大軍著了重裝之後,根本就沒有辦法以技巧取勝。

劉正倒是想在武威一帶嘗試着以步抗騎。

可是益州精兵的體格根本就沒有辦法承載重裝的力量,抗衝擊力也比不上北方的精銳。

再加上南方人之間的較量,拳拳到肉的比拼很難見到。這也就形成了避實就虛的性格。

南拳多是虛招,一旦用實,就會達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這樣一樣,很多人就不喜歡無腦的血肉碰撞。

當然了南方人的靈活性,就是遠程攻擊的巨大優勢。

在戰爭的時候,南方人善於奇襲。倘若遇到陣地戰,就有可能導致大軍潰逃。

霍去病從北地帶回一個團的涼州鐵騎。

劉正心血來潮,直接讓一個團的益州兵正面對抗。

經過多番考驗,發現益州兵在山地坐林的環境裏,可以完勝涼州鐵騎。

然而平原正面對抗,益州兵的表現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即便是涼州鐵騎下了馬,結陣步戰也可以在正面擊潰益州兵。

當然了,益州兵最具有血性,即便是拼到最後一個人,也會死不旋踵。

劉正糾結了很久,最終決定讓益州兵見識一下北方大型戰役的基本情況。

特別是正面戰場的大戰,沒有任何的技巧可言。

漢軍需要逐漸的淡化地域特性,才可以鍛造出一支適應所有環境的鐵軍。

劉正召集武威城中的大將,宣佈了一個決定。

「陛下,攻打大宋帝國不是問題,問題是大唐帝國肯定會趁火打劫。倘若宋軍完全退出中原,大唐帝國就會一舉攻佔冀青兗徐。擁有富饒五州的李丹青,會讓大漢帝國承受巨大的壓力。」張儀說道。

張儀的話音剛落,賈詡接着說道:「陛下,不如聯合東吳帝國,來一場決定逐鹿戰場命運的大戰。」

劉正說道:「諸位,戰場才是檢驗軍隊實力的唯一標準。漢軍的規模已經突破1500萬了。現在需要真正的大戰來練兵。畢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養不用,武將的價值就得不到體現。」

賈詡見狀,便不再勸阻。

張儀主動請纓,打算前往金陵勸說東吳帝國出兵兗州和徐州。

漢軍朝三個方向集結,荊州的周瑜,獲得了200萬大軍的支援。

漢軍在荊州戰場陳兵400萬,就是想要徹底的壓制蕭衍。

虎牢關一帶,三百萬漢軍在趙雲的帶領之下作出了東進的態勢。

靈州,劉正把武威屯積的六百萬漢軍調了過去。

大將有白起,吳起,李牧,廉頗,王翦,樂毅,田單,霍去病,賈詡。

漢軍靈州集結,宋軍也在五原一帶聚兵。

宋軍大將楊業,帶着七個兒子兵進五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00章 南速北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