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戰場人道

第1401章 戰場人道

劉正得知楊業領兵,直接讓霍去病帶領百萬大軍攻打定襄。

楊業無奈,只得親自領兵前往定襄,至於七個兒子,則分兵駐守七大城池。

楊業的第六個兒子,人稱驍將楊六,奉命駐守雁門關。

劉正知道,漢軍想要進入并州,要麼攻破定襄,要麼繞道攻擊雁門關。

拿下雁門關,漢軍就可以順勢攻打五原,威脅晉陽。

漢軍擁有優勢兵力,又有將領優勢,於是就再次分兵。

吳起攻楊大,白起對陣楊二,樂毅兵鋒所向,便是楊三守備的城池。田單領兵20萬,大張旗鼓的到了楊四的面前。

賈詡也在劉正的鼓勵之下,獨自領兵去跟楊五較量。

至於楊七,很不幸運的遇上了王翦。

雁門關的楊六,由劉正和李牧帶領百萬大軍繞道草原進攻。

廉頗帶領50萬大軍,由霍去病開闢的道路斜插雁門關方向,與劉正大軍夾擊楊六。

靈州城剩下的漢軍,直接由張坤帶領,前往定襄配合霍去病。

漢軍各部依令行事,劉正也和李牧開始了草原行軍。

漢軍進入草原的第一天,就鬧出了一個嚴重的事故。

一個班的戰士在生火取暖的時候,由於忘記操作規程,直接引發了一場大火。

李牧治軍,一向以軍紀嚴明著稱,絲毫沒有通融的餘地。

即便是那個班的戰士提出充當第一梯隊進攻雁門關,也被義正辭嚴的拒絕了。

「漢軍作戰,沒有敢死隊,也不存在炮灰。既然你們犯了軍法,那就只能依律處置。」李牧說道。

劉正沒有干涉李牧的判決,只不過在行刑結束之後,才提出了一個附加處置方案。

「李將軍,他們幾個雖然說死於軍法,卻是在漢軍出征期間。俗話說人死債消,他們幾個死後,也就不存在相應的罪責了。我以為可以按陣亡處理他們的身後事,給他們的家人相應的撫恤金。你以為如何呢?」劉正問道。

「陛下,既然他們死於出戰期間,算陣亡也是應有之義。我同意陣亡撫恤有效。」李牧說道。

軍法無情,而人有用。

李牧用一個班漢軍的生命,告訴所有人,草原用火取暖,安全責任大於生命。

沒有所謂的讓步,也不存在戴罪立功式的和稀泥。

漢軍各部原以為李牧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在經歷了處置失火責任人事件之後,大家都不再敢掉以輕心了。

劉正清楚李牧的實力,當然會親自保駕護航。

大軍趕到雁門關,李牧終於可以遊刃有餘地處理軍中事務了。

劉正當起了甩手掌柜,坐看李牧用兵。

李牧受命統帥漢軍之後,立即下達了堅壁清野的命令。

漢軍將雁門關附近的村落和人口,直接轉移到了附近的龍城。

雁門關北十里的範圍之內,除了漢軍,再無普通人。

人口遷移完畢之後,李牧讓人放了一把火,把所有阻礙視野的東西燒了個一乾二淨,不給宋軍任何的偷襲機會。

漢軍在雁門關北面弄出了緩衝地帶,直接斷絕了草原物資進入雁門關的通道。

劉正也沒有想到,一直溫文爾雅的李牧,出手也是格外的兇猛。

把戰場隔離帶弄出來之後,草原勢力就沒有辦法藉助普通人的掩護把物資運進雁門關了。

當然了,斷人財路是很危險的事情。李牧直接把草原勢力的物資當成了軍需供應。

這樣一來,草原勢力雖然說沒有發戰爭橫財,卻也獲得了一部分利潤。草原商人不至於血本無歸,倒也不敢跟漢軍叫板。

大宋帝國的商人很強,卻也懂得見好就收。

更何況李牧處置那些拒不搬遷的百姓,直接打暈帶走。

商人獲得了新的商機,就不再把違約當回事了。

反正大漢帝國進攻雁門關,就是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了。

當然了,也有商人不願意失信於人,不顧漢軍的警告,企圖把物資運到雁門關。

李牧對於那些不聽勸告的商人,直接下達了誅殺的命令。

數百名商人的人頭,殺雞儆猴的決斷,漢軍終於完成了從北面封鎖雁門關的計劃。

李牧把處置商人的情況向劉正彙報。

劉正提醒說:「李將軍,處置那些誠信為本的商人,是為了漢軍的封鎖計劃。原則上我沒有意見。只不過讓那些人曝屍荒野,不僅有損漢軍的仁義之名,還容易產生病害。我會安排人厚葬那些人,希望你可以理解。」

「陛下,這件事情還是交給我去做吧!」李牧說道。

「也好,由你親自出面,效果會更好。」劉正說道。

李牧決定趁熱打鐵,當着無數商人的面,把犯事商人的遺體擇地安葬。

前有蕭衍善待傷兵,今有李牧厚葬犯人。戰場人道主義,漸漸地有了雛形。只不過還沒有形成體系,更沒有獲得官方的認可。

就在漢軍攻打雁門關的時候,襄陽城的蕭羽,在得知李牧的舉動之後,直接向所有的勢力都發出了邀請,準備就戰場人道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邀請函進入長安之後,蘇秦派韓兌前往襄陽城參加會議。

東吳大帝也派出了重臣陸遜,對戰場人道的倡議者給予了重磅支持。

正在攻打冀州的唐皇李丹青,也派出了長孫無忌參加會議。

許昌城下,趙光望着燙手的邀請函,只得派出趙普前往襄陽城。

除了大勢力之處,所有的小勢力也都聞風而動。

襄陽城中風起雲湧,蕭羽直接在兼愛酒樓包了一棟樓,用於招待各方勢力的與會者。

在戰場人道會議的見面會上,蕭羽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們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畢竟大家都需要利益。軍人要戰功,文人要名聲,商人要利益,百姓要安全。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誰也無法忍住誘惑。只不過戰爭也是需要規則的。」

蕭羽直接以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為切入點,闡述了戰場人道的可行性。

畢竟戰爭不管怎麼打,決出勝負之後的和平,才是整個時代的主旋律。

和平需要對話,使者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斬使者的潛規則就深入人心了。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理由,斬使毀書的行為都是要受人詬病的。

既然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可行。那麼把單位的使者變成群體的俘虜,從而建立優待俘虜的相關制度,也就具備了理論基礎。

戰場拼殺,是證明勇武的重要途徑,軍人很難拒絕。

然而戰鬥結束之後,面對喪失反抗力量的俘虜,再以暴力手段誅殺就說不過去了。

畢竟俘虜既然放下了武器,就應該獲得生命權。

蕭羽的第一份提案,也漸漸地醞釀成型了。

望着敵對勢力的代表在兼愛酒樓推杯換盞,談笑自若。蕭羽的信心也就多了幾分。

對抗是暫時的,和平才是所有勢力追求的目標。

既然大家註定要走到一起,為什麼不在碰撞的過程中盡量的減少私仇呢?

殺俘一時爽,仇恨萬年長。何不優待俘虜,讓大家稱量公道人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01章 戰場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