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興漢雄師

第152章 興漢雄師

劉正聽說袁紹軍撤走之後,大喜之餘,立即以界橋城為分界點,派遣大軍分駐:河間郡,安平郡,渤海郡,清河郡,樂陵郡,平原郡。

同時任命:鍾繇為渤海郡太守,其他幾郡的太守,由北山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分別擔任。

這裏只介紹各地駐軍將領。

河間郡駐軍大將:龐德。

安平郡駐軍大將:郝昭。

渤海郡駐軍大將:周泰。

清河郡駐軍大將:徐晃。

樂陵郡駐軍大將:方悅。

平原郡駐軍大將:張郃。

上述六將,加封中郎將,各領一方。

黃忠的安北野戰軍,依舊駐守代郡,兼顧河間國。

馬超的安西野戰軍,進入安平郡,虎視巨鹿郡。

劉正的口號是——讓二師兄袁紹,睡不着覺!

太史慈的安南野戰軍,進駐平原郡。

趙雲的安東野戰軍,依舊駐紮北山城。

興漢軍,終於露出了獠牙,向天下人展示了肌肉——不服來戰。

消息傳到袁紹軍中的時候,袁紹命張南經營巨鹿郡,隨後袁紹軍西進太原郡,開始在并州,攻城掠地。

賈詡終於開心了,興漢軍開始了整頓地方,主要是幾件事情——驅逐豪強世家,進行土地改革,修訂律法,恢復生產,以及規劃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

沿着古秦直道的舊址,南山城建築集團,開始了新一輪的融資。

興漢商會的張世平會長,大筆一揮,出資兩億貫,換一條車道的優先使用權。

梅園的管家劉左,捐款三億貫,捐建了一條,興漢軍通行專用車道。

甄家,糜家,張家,顧家,衛家等各大豪商,紛紛捐款,只為和平時期的優先使用權。

直接導致了興漢軍的大路修成了雙向二十八車道。

道路寬七十二米,中間建立了隔離帶。

還在關鍵的節點上,架起了人行天橋。

大道鄰近城池的部分,都會增加各五米的行人路,以及緊急停車道,以免阻塞交通。

郭嘉問劉正:「侯爺,把道路修成了廣場,真的好嗎?」

劉正說:「興漢大道,千年不朽!」

劉正告訴郭嘉,修路就得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重複建設和反覆建設,才會浪費更多的資源。

也不知道是誰開了個頭,居然找興漢軍地方駐軍,承包各郡路段的建設。

當這個方案上報總參謀部的時候,郭嘉為難了,賈詡也搞不定了。

劉正傳令各郡:駐軍可以參與建設,必須要以地方安定為第一要務。

勞動所得必須要統一分配,並且公開宣示,以免分配不合理,導致軍心動搖。

各郡駐軍,一致決定:

建立駐軍小金庫,屆時開辦駐軍企業,把小金庫做大做強。

劉正特彆強調:誠信經營,公平買賣!

這是一根紅線,誰敢觸碰,法不容情。

可以允許小金庫的存在,但是所有的收支,都必須要公開。

貪贓枉法的人,刑部的苦哈哈們,會感謝你們的。

劉正知道,各地駐軍搞小金庫,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戰事一起,誰也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意外事件呢?

劉正規定:興漢軍五大野戰軍,總兵力控制在二十萬以內。

至於地方軍,只要不影響生產,多多益善。

同時傳令:海軍甘寧,可以有大動作了。

郭嘉見劉正,依舊在梅園之中,喝着小酒,陪伴着小美人兒。

他的心中也是羨慕嫉妒恨,然而劉正的理由是——能者多勞!

郭嘉反駁的時候,劉正說:「我已經把你們,放到了合適的位置上!」

這是一場開卷考試,誰交不出滿意的答卷,誰就得滾蛋。

郭嘉雖然嘴上不服氣,但是他在行動上的表現,完全出賣了他的心情。

興漢雄師,終於出動了。

十年磨一劍,一朝出鞘,就引動了天下風雲。

……

洛陽城中,董卓軍終於消除了,所有的雜音,洛陽皇宮的大朝會,也只剩下唯一的聲音了。

董卓志得意滿的,開始了新一輪的動作。

大朝會上,丞相董卓,命令博士李儒,宣讀廢黜少帝的詔書:

孝靈漢帝,早棄臣民;少帝承嗣,海內側望。

然而少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

何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孝仁太后暴崩,眾論惑焉。

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

陳留王劉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

宜承洪業,為萬世統。

茲廢少帝為弘農王,何太后還政。

請奉陳留王劉協為新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欽此!

博士李儒,宣讀完詔書之後。

董卓命令:

左右金瓜武士,扶少帝下殿,解除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

隨後又派人去長秋宮宣詔:

何太后,除去太后儀冕,等待新的任命。

少帝和何太后,在長秋宮中痛哭流涕,所有的宮人,皆號哭不止。

百官之中,有同情少帝和何太后的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忍不住的,悲號啼哭。

其中有一位大臣,憤怒的吼道:「董卓你這奸賊,竟然敢做下這等,欺凌天子的謀划,我自恨沒有能力,可以力挽狂瀾。就讓我這一腔熱血,濺你一身!」

讓這個世界和朝堂都知道——漢室依舊有烈士,忠臣赴死,不可斷絕。

他揮動着手中的象簡,義無反顧的砸在了董卓的身上。

董卓吃痛,勃然大怒,命令金瓜武士拿下之後。

他才發現,原來是尚書丁管。

董卓為了殺一儆百,於是就命令金瓜武士,把他拖出斬首示眾。

丁管罵不絕口,直到氣絕身亡,依舊神色不變。

關於丁管的節氣,後人有詩為證: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

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當着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的面,董卓肆意妄為。

他先請陳留王劉協登殿正位。

再強令群臣朝賀。

陳留王劉協,正位大統之後。

董卓覺得丞相之位,並不能彰顯他的威儀,於是就讓李儒想個辦法,加封更牛逼的官位,以示與眾不同。

與此同時,賜封少帝劉辮,為弘農王,以李儒為弘農王郎中令,負責監視。

李儒赴長秋宮宣詔:

何太后並弘農王,及帝妃唐氏都被幽禁在了永安宮中。

更是封鎖宮門,禁令群臣,沒有明詔,不得擅自,進入永安宮覲見。

可憐少帝,四月份得大將軍何進力保,登基為帝。

如今才到九月份,就被肆意妄為的董卓廢掉了。

董卓所立陳留王劉協,表字仲和,是先帝的皇次子。

史稱:獻帝!

獻帝當時才九歲,什麼都不懂,只能讓文武百官商量著,擬定年號,以示除舊布新。

百官表奏:

為了表示天下承平之意,更是為了表彰董卓安定天下,奉立獻帝的大功,一致同意——依舊堅持建安年號,仍為建安元年。

李儒終於想出了辦法,他讓人表奏獻帝,請封董卓為相國,丞相規制榮耀,依舊加身。

董卓威勢,更勝一籌。

……

再說弘農王劉辮。

他與何太后、唐妃,被幽禁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

弘農王劉辮,日夜痛哭流淚,不曾乾涸。

十月有一天,他偶然著見,兩隻小雀紛飛於永安宮中,卻是難以持久。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境遇凄慘,於是就作詩一首。

詩稱:

嫩草綠凝煙,裊裊雙飛燕;

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

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

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

誰也沒有想到——弘農王劉辮的詩句怨言,竟然很快就傳到了,董相國的耳朵里。

原來是董卓,早就安排心腹細作,時常探聽,永安宮中的動靜。

那日,細作獲得了這首詩之後,就找個借口出宮,把詩句抄錄下來,獻給了董卓。

董卓聞報大怒,於是就對李儒說:「怨望作詩,真是自尋死路!如今殺死弘農王,也算是師出有名了,即便是興漢侯,也無法置喙本相國的行為。」

弘農王劉辮,可不在婦孺之列。

於是就命令:

弘農王郎中令李儒,帶金瓜武士十人,入宮弒殺弘農王。

弘農王劉辮,正與何太后、唐妃在閣樓上吃飯。

宮女前去通報說:李儒帶着金瓜武士,闖入了永安宮中。

弘農王劉辮,聞言大驚。

李儒到了閣樓之中,命令身後的金瓜武士,倒了一杯鴆酒,奉呈給弘農王劉辮。

弘農王劉辮,心中生出了,不祥的預感,於是就問:「郎中令怎麼想起來,給孤王敬酒啊?」

李儒回答說:「冬天寒冷,董相國怕弘農王體寒生病,特奉上壽酒,暖和暖和身子。」

何太后說:「既然是壽酒,你再倒一杯過來,讓本太后先嘗嘗味道,怎麼樣啊?」

李儒本來想順水推舟,連何太后一起鴆殺。

然而他想起了,興漢侯劉正的檄文,又想起了,新婚燕爾的正室夫人——董冰。

刑不上婦孺,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李儒也不廢話了,直接開門見山。

他對弘農王劉辮說:「你既然生在了皇家,又經歷了這樣的事情。」

就應該知道會有今天,王不加刃。

也罷,既然做了幾天郎中令,就破例一回。

你要是不肯喝毒酒也行。

李儒命令:金瓜武士,呈上短刀,白練。

李儒說:「這兩樣東西,弘農王可以任意選擇一樣!」

唐妃跪倒在李儒的面前,哀求說:「妾身願意,代替夫君飲酒,但願郎中令,留下夫君母子二人的性命。」

李儒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連何太后都不殺,枉殺一個唐妃,那不是沒事找事嗎?

李儒喝問:「你以為你是誰,可以代替弘農王去死嗎?」

於是就舉酒杯對弘農王說:「不要再掙扎了,沒有用的。董相國要你三更死,沒有人敢留你到五更。」

何太后大罵何進無謀,引董卓老賊,進入京師洛陽城,以至於有今日的大禍臨頭。

李儒催逼弘農王,早死早超生。

弘農王說:「請允許我與太後作別,郎中令,求求你了,此番一別,就是陰陽兩隔了。」

李儒覺得不在乎一時半刻,只是叮囑了一句——快點兒!

弘農王劉辮,大慟而作歌:

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

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觸景傷情,淚如雨下。

唐妃亦作歌:

皇天將崩兮後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

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幾句歌罷,兩人又傷感生死別離,抱在一起大聲慟哭。

李儒也是心有餘悸,感傷不止。

然而為人臣者,必忠!

惻隱之心可以有,董相國的命令,必須要不折不扣的執行。

李儒說:「好了,千古艱難唯一死。董相國還等着我的回報呢?」

你們這樣拖延時間,難道是指望着,誰來拯救你們嗎?

何太后大罵:「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惡,必當滅族!」

李儒大怒,命令金瓜武士,絞死弘農王劉辮。

直到弘農王劉辮咽氣之後,才雙手扯住何太后的后襟。

又讓金瓜武士,扛起哭暈在地的唐妃。

就打算離開閣樓,才剛轉身,李儒又覺得不放心,於是就命人把鴆酒,灌入了弘農王口中,確保萬無一失。

李儒帶着何太后與唐妃,離開了永安宮。

劉正接到消息之後,沉默了很久,卻沒有特別的表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2章 興漢雄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