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孟津戰役

第181章 孟津戰役

公孫瓚奉命攻打孟津關。

負責駐守那裏的,是董卓軍大將,虎賁將軍李肅。

孟津關北瀕黃河,南依邙嶺,有了山與河,作為依託,關隘便於長期堅守。

更是形成了,以關制河、以河衛關的局勢。

孟津關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黃河滾滾東來,川流出陝,奔騰在豫西峽谷,水流湍急。

抵達孟津關的時候,河道漸寬,流速驟降,便於船隻橫渡。

因此,孟津渡口自古以來,就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衝。

先帝在此設立孟津關,有黃河作為天然屏障,它佔盡了地利的優勢。

洛陽城外的八大險關,孟津關最為易守難攻。

想要攻打孟津關,必須要水陸並進。

然而公孫瓚軍,多為幽州騎兵部隊。

想要拿下孟津關,必須要有水軍助戰才行。

然而孟津關,修築在黃河南岸,公孫瓚軍想要攻打關城,就必須要渡過黃河。

人倒是好說,馬可怎麼辦呢?

嚴綱親自帶了一隊白馬義從,嘗試着涉水渡河。

終於讓他找到了,一條渡河通道。

魏攸不放心,親自參與探路,終於確定了——白馬義從輕裝突進,可以涉水渡過黃河,對孟津關城發起進攻。

公孫瓚問:「軍師,白馬義從是陸戰雄師,到了水上,威力驟減,真的沒有問題嗎?」

魏攸說:「主公,聯軍分兵,其實就是明爭暗鬥的開始。」

如今各處均有捷報。

興漢軍,先克虎牢關,再奪旋門關,聯軍第一精銳,當之無愧。

孫策軍,也是一鼓作氣,拿下了軒轅關。

這軒轅關的攻打難度,比起孟津關來也毫不遜色。

孫策軍可以一戰而下,肯定是付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犧牲。

袁術軍,紀靈單騎破伊闕關,這件事情已經名傳天下,想來也是事實。

就連曹操軍,面對滎陽守將徐榮,也破釜沉舟,以三萬流民青壯的鮮血,嚇退了西涼鐵騎。

袁紹軍一出動,豪強荀家的荀諶,攜敖倉投奔,直接讓董卓軍西涼鐵騎,倉惶西逃。

諸侯聯軍,幾乎每家都以最大的誠意,向天下人展示了討董的功勛。

反觀白馬義從,從幽州千里迢迢的,來參與酸棗會盟。

除了在虎牢關下,被并州鐵騎碾碎了雄心壯志之外,就再也沒有出彩的地方了。

為了白馬義從的未來,這一仗必須要打,還得打好。

否則漢室邊軍之中,再也沒有白馬義從的地位了。

魏攸的話,直接點中了,公孫瓚軍的軟肋。

諸侯討董,其實就是聯軍向天下人,炫耀武力。

如今成敗參半。

興漢軍據九郡之地,進可攻,退可守。

周邊的對手,只有劉虞和白馬義從了。

要是白馬義從表現不佳,怎麼可能,頂得住興漢軍的壓力呢?

公孫瓚問:「軍師,這仗非打不可嗎?」

魏攸回答說:「開弓沒有回頭箭!」

白馬義從來到孟津關,就是要打仗的。

如今面對險關,正是宣揚武力的好時機。

鄒丹說:「主公,打吧!白馬義從,得留下一個傳說。」

公孫紀也說:「主公,天下風雲際會,這裏是精銳的熔爐。」

戰鬥,是白馬義從,唯一的出路。

公孫瓚沉吟半晌,終於開口說話了。

公孫瓚說:「既然大家都認為這仗該打,那就打吧!」

就這樣,八千白馬義從,分成了四隊人馬。

嚴綱等人,各帶兩千。

鄒丹率先涉水渡河,搶攻孟津關,掩護其餘各部。

白馬義從,弓騎皆精。

鄒丹張弓搭箭,在孟津關下,耀武揚威。

李肅站在孟津關上,看着黃河對岸,整裝待發的白馬義從。

副將李恬問:「將軍,什麼時候發起反擊呀?」

李恬覺得,一萬西涼鐵騎,趴在孟津關里睡大覺,讓白馬義從,在關下大呼小叫的,簡直就是,有辱西涼鐵騎的威名。

李肅說:「小恬,不可意氣用事!」

西涼鐵騎,分守八關之後,本來就沒有什麼兵力優勢了。

要是再大肆揮霍一番,董卓軍的處境,就會更加的不妙了。

諸侯聯軍,損失一個,可以立即補充十個,百個,千個。

西涼鐵騎,損失一個就少了一個。

想要補充,得等上十年,或者是八年。

西涼鐵騎,拼不起呀!

李肅覺得,董卓軍獨戰天下,其實是一個戰略錯誤。

以西涼鐵騎的戰鬥力,可以實現戰略目標。

然而從戰爭潛力上來說,以兩州人口,對抗十州大地,而且還是真刀真槍的硬扛,這和上趕着找死,又有什麼區別呢?

戰爭不是這麼打的,這樣的拼下去,西涼鐵騎遲早完蛋。

李肅心想,是時候改弦更張了。

跟西涼鐵騎一條道跑到黑,就只能陪葬了,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李恬驚呼:「將軍,白馬義從主力,開始渡河了!」

李肅看着昏暗的天空,冷靜的說:「那就,開始吧!」

黃河水面,燃起了熊熊烈火。

李肅本以為會大局已定,然而白馬義從的表現,令他瞠目結舌。

剩下的六千白馬義從,居然頂着大火衝鋒。

孟津關下的兩千白馬義從,見身後燃起了大火,居然沒有慌亂,而是發起了決死衝鋒。

第一支百人馬隊,居然以血肉之軀,硬撼關門。

戰鬥不到一刻鐘,人成碎片馬成泥。

西涼鐵騎的鬥志,居然被瓦解了大半。

李肅憂心忡忡的望着關城之下,那損失殆盡的白馬義從百人隊。

怪不得公孫瓚軍白馬義從,可以縱橫遼東屬國。

僅憑這份犧牲精神,便是天下少有的精銳。

鄒丹見第一個百人隊,全部陣亡,臉上的表情,依舊沒有什麼變化。

鄒丹說:「第二個百人馬隊,上!」

白馬義從再次衝鋒,又是一番絞肉機似的戰鬥。

西涼鐵騎,開始動搖了。

西涼鐵騎自從成軍以來,一直都是碾壓式作戰。

如今面對悍不畏死的白馬義從,這可是血肉較量。

西涼鐵騎,終於怕了。

好不容易絞殺完畢,李恬氣喘吁吁的說:「將軍,白馬義從瘋了嗎?」

前面的人,用血肉之軀沖關。

後面的人,頂着烈火前進。

李肅說:「這就是名震天下的白馬義從。」

一支與西涼鐵騎,齊名的軍隊,又怎麼可能,沒有過人之處呢?

現在看來,不怕死,就是白馬義從,縱橫遼東的殺手鐧了。

白馬義從的第二次決死衝鋒,宣告失敗。

鄒丹握緊了手中的戰刀,大吼一聲:「第三個百人隊,跟我上!」

這是一場有進無退的戰鬥,鄒丹覺悟了,白馬義從的戰士們,也覺悟了。

甚至就連胯下的戰馬,也拿出了拚命的勇氣。

剩下的一千五百名白馬義從,不約而同的發起了衝鋒。

鄒丹的馬撞在了城門上,城門瑟瑟發抖。

鄒丹向後躍起,馬死,人活。

那些來不及脫離馬背的白馬義從戰士們,連人帶馬,撞上了城門。

李肅站在孟津關瓮城的城樓上,看得一清二楚。

這樣的精銳之師,西涼鐵騎,真的可以匹敵嗎?

李肅的信心不足,估計西涼鐵騎,也會喪失信心了吧?

孟津關的第一道城門,宣告被破。

鄒丹的肩膀上,插著一支白花花的羽箭。

嚴綱帶着,一隊黑色的白馬義從將士們,接替了鄒丹,繼續攻擊瓮城。

李肅看着李恬,見他一副見了鬼的模樣,嘆了一口氣說:「小恬,傳我將令——撤!」

李肅知道,孟津關城破,已經是必然的了。

白馬義從,用生命堆出來的戰果,給了天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李恬問:「將軍,咱們還沒有失敗,為什麼要撤退呢?」

李肅回答說:「當大火無法阻擋白馬義從的時候,西涼鐵騎就已經敗了。」

硬撐著不走,只會讓更多的人,死於非命。

然而這並不能,改變戰爭的結果。

這一仗,白馬義從贏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西涼鐵騎穿了鞋,就只能拱手認輸了。

李恬似懂非懂,他只聽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涼鐵騎,輸給了白馬義從。

李肅命令:

西涼鐵騎,退守偃師,保住洛陽城的東大門。

當李肅進入偃師之後,徐榮,郭汜和樊稠,早就已經進城了。

七萬西涼鐵騎,駐軍偃師,開始了諸侯討董的第三階段。

偃師戰役,是洛陽會戰的決定性戰役。

……

公孫瓚帶着傷痕纍纍的白馬義從將士們,一步一步的走進了孟津關。

看着保存完整的關城,公孫瓚卻高興不起來。

魏攸跟在後面,亦步亦趨,欲言又止。

公孫瓚問:「軍師,仗打成這樣,有意思嗎?」

魏攸回答說:「以烈士的血肉,換得了永不褪色的威名。」

值與不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是一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選擇題。

白馬義從,用生命換取了榮耀。

公孫瓚問:「消滅了多少西涼鐵騎呢?」

魏攸回答說:「西涼鐵騎,見勢不妙就撤退了,一人未折。」

公孫瓚無語了,花了天大的代價,又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呀!

白馬義從得了大義和孟津關,卻犧牲了數以千計的將士。

西涼鐵騎失去了孟津關,人卻完好無損。

這一仗,沒有勝利者,也沒有失敗者。

公孫瓚很是不甘心,白馬義從拿命拼來的城池,居然是對手自主放棄的,這叫他情何以堪哪?

公孫瓚讓魏攸退下之後,悄悄的喚來了公孫紀。

公孫瓚問:「白馬義從,需要一場斬首過萬的功勞,這件事情,你能辦到嗎?」

公孫紀回答說:「沒有問題。」

就這樣,公孫紀帶着白馬義從,開始了殺良冒功。

……

旋門關,興漢軍大營之中。

劉正看着手上的情報,臉色鐵青,怒火中燒。

劉正問:「奉孝,這就是秉持天下大義的諸侯聯軍嗎?」

郭嘉回答說:「侯爺,公孫瓚軍也是沒有辦法呀!」

付出了三千的傷亡,居然一名西涼鐵騎也沒有消滅,白馬義從會幹出那樣的惡事,也就不奇怪了。

劉正說:「沙場交鋒,遷怒於平民。興漢軍,恥於與公孫瓚軍為伍。」

劉正命令:

興漢軍,與公孫瓚軍割袍斷盟,同時昭告天下——興漢軍,絕不與殺良冒功者為伍。

讓天下諸侯,都好自為之吧!

賈詡說:「侯爺,這可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呀!」

劉正說:「文和,興漢軍總得堅持自己的底線,不是嗎?」

劉正也清楚,公孫瓚那麼做,只是為了替白馬義從正名。

然而此等歪風邪氣,不可助漲,否則就助紂為虐了。

賈詡聞言,也無法再勸了。

畢竟公孫瓚軍的做法,已經突破了興漢軍的底線。

興漢軍要是沒有什麼表示的話,還有什麼臉面參與討董。

劉正一直以來,都以為公孫瓚是梟雄,對外族狠,對自己人應該是不錯的。

然而事實證明——壞人永遠都是壞人,對其他人壞,對自己人更壞。

白馬義從,就是鐵證。

興漢軍的斷盟宣言,很快就到了諸侯聯軍各部,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1章 孟津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