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岐山之戰

第195章 岐山之戰

劉正聞言大喜,忙帶着興漢軍主力郊迎。

一個時辰之後,劉正帶着興漢軍一干文武,大張旗鼓的迎接張遼和徐榮。

張遼和徐榮快步上前,向劉正大禮參拜。

劉正忙扶起二人,又命令趙雲安排他們安營紮寨。

隨後命令馬超和楊修,準備晚宴,替他們接風洗塵。

睌宴過後,劉正召集郭嘉等人,徐榮和張遼也列席會議。

郭嘉主持會議。

他先代表着興漢軍,對兩人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隨後又表示。

弘農城地盤狹小,出產不足,養不活近五萬軍隊。

千里運糧,後勤壓力又會拖累三軍。

徐榮問:「郭大人,難道興漢軍想要裁撤西涼鐵騎嗎?」

郭嘉回答說:「徐榮將軍誤會了。」

駐守潼關的西涼鐵騎,是一支勁旅,就此遣散,那也太可惜了。

興漢軍方面的意見,是擇地安置。

徐榮等西涼鐵騎中的大小將領,前往興漢軍校進修三個月。

學習期間,按照興漢軍對應級別,軍餉和福利待遇照舊。

這就是帶薪進修。

至於普通的西涼鐵騎戰士,需要到北山勞動改造營,接受基礎教育,最後再重新編練,投入幽州北面的戰場,作為抗擊鮮卑的主力。

緊接着,郭嘉又把興漢軍編製規則,逐一解釋給徐榮聽。

徐榮問:「結束學習之後,我還可以帶兵嗎?」

郭嘉回答說:「這得看學習的效果怎麼樣了。」

劉正見徐榮心有顧慮,於是就說:「徐榮將軍放心,沒有你統帥的西涼鐵騎,那還能叫西涼鐵騎嗎?」

劉正的話,給徐榮吃了一顆定心丸。

郭嘉說:「德祖,傳令文和,讓他安排徐榮和兩萬西涼鐵騎,進駐幽州的相關事宜。」

在賈詡的安排之下,徐榮帶着人登上了甘寧的戰船,順流而下,到幽州接受改造去了。

徐榮帶人走後,潼關就空了。

劉正對張遼說:「文遠,潼關地勢險要,長安城混戰即將展開。」

并州鐵騎的後路,就得并州鐵騎自己看護。

張遼聽了之後十分感動,隨即駐軍潼關,擔負起了守關的任務。

張遼走了,郭嘉憂心忡忡的問劉正:「侯爺,五萬并州鐵騎,可不是省油的燈呀?」

興漢軍在弘農城的兵力,不足萬人,這樣的兵力配置,是不是有點兒太單薄了呢?

楊修也說:「侯爺,防人之心不可無。」

并州鐵騎的心思,特別是呂布的想法,誰也猜不透呀。

要是并州鐵騎孤注一擲,弘農城的興漢軍,恐怕就會有滅頂之災了。

劉正說:「奉孝,德祖,現在的局勢,十分微妙。」

王允和呂布,獨霸長安的意圖,那是路人皆知的。

如今在弘農城的興漢軍,自保沒有問題,進攻略顯不足。

這才能讓呂布放心。

并州鐵騎的注意力,才會專註於牛輔等人的西涼鐵騎。

楊修說:「侯爺,這簡直就是豪賭呀!」

郭嘉問:「德祖,人生何處不賭呢?」

楊修想要反駁,然而一想起剛吃的東西,又何嘗不是在賭呢?

劉正問:「奉孝,找張濟談過了嗎?」

郭嘉回答說:「侯爺,張濟拒絕了興漢軍的提議。」

劉正忙問為什麼,畢竟張濟和張綉合力之後,遼東屬國的橋頭堡才會高枕無憂的。

郭嘉搖了搖頭,豪強的心思——不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這樣一來,就不會有族滅的下場了。

姓郭的人家,又何嘗不是呢?

郭嘉能夠理解張濟的心思,畢竟多面下注,只要贏了一注,就是成功。

張濟只能陪西涼鐵騎,一條道走到黑了。

劉正想了想,就決定不再管張濟的事情了。

……

李肅帶着虎賁軍,行軍到了岐山。

牛輔和李儒,帶着五萬西涼鐵騎,倚山下寨。

兩軍陣前,牛輔出陣,大罵說:「李肅匹夫,太師待你不薄。」

你居然勾結王允和呂布,加害恩主。

像你這樣不忠不義的畜牲,有什麼資格在兩軍陣前耀武揚威呢?

李肅回罵:「牛輔小兒!」

本將軍奉旨討賊,天兵既到,你們不放下武器投降,還在等什麼呢?

我只是來抓李儒的,只要交出李儒,你們都是漢室的功臣。

是死是活,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牛輔聽了李肅的話之後,當即反罵說:「虎賁軍的弟兄們。」

李肅背主忘恩,讓你們失去了長安的安樂窩。

如今更是勞師遠征,讓你們來岐山送死。

你們的戰鬥力,能夠與西涼鐵騎相提並論嗎?

一旦展開血戰,岐山就是你們的埋骨之地。

李肅說:「牛輔惡賊!」

你不要在那裏大放獗詞了。

五萬虎賁軍,用的是最好的裝備,吃的是最好的軍糧。

如今奉行天下大義,討伐董賊餘孽。

識相的獻出李儒,西涼鐵騎拱手投降,還能苟全性命。

要是不識時務,刀兵一動,那可就晚了。

牛輔大怒,隨即拍馬衝鋒,與李肅陣前交戰。

李肅之勇,不下呂布。

牛輔不是對手。

牛輔打馬就逃,李肅立功心切。

畢竟呂布在眾目睽睽之下,誅殺董卓,已經建立了天下人望。

李肅同為畫戟李彥的傳人,又怎麼可能讓呂布專美於前呢?

李肅的這一追,恰好落入了李儒的算計,虎賁軍陷入岐山深處,進退不得。

五萬虎賁軍,困守孤山。

李儒用兵,果然厲害,等而圍之,令李肅水源枯竭,糧道斷絕。

五萬西涼鐵騎,扼守下山通道,更是四面合圍。

李儒命令:

西涼鐵騎輪番出擊,放火燒山。

李儒在山下高喊:「李肅匹夫,這是你欠董卓太師的。」

牛輔讓人喊話——山上之人,擒斬李肅的人,可以活命;執迷不悟的人,一律燒死。

五萬虎賁軍,李肅的本部兩萬西涼鐵騎,根本就沒有動搖。

李恬帶領的三萬新附之軍,居然與李肅火併。

戰鬥打了一天一夜,李肅身受重傷。

李恬斷了一臂,也是奄奄一息。

李肅問:「為什麼要這樣呢?」

李恬回答說:「身負萬軍性命,不敢以私情誤了大計。」

屁股決定腦袋,李恬也是別無選擇。

李肅本部的西涼鐵騎,都是董卓一手調教出來的。

再加上他們一直以虎賁軍的老人自居,看不起李恬的長安守城部隊。

如今陷入絕境,再加上山下的西涼鐵騎一挑唆。

隱藏多日的內部矛盾,終於爆發了。

長安守城部隊,可是皇甫嵩一手調教出來的勁旅。

再加上人多勢眾,李肅的西涼鐵騎,又是棄馬改步。

火併過後,李肅本部西涼鐵騎,全軍覆沒。

李恬雖然斷了一條手臂,但是長安守城部隊,仍然倖存三千人馬。

李肅仰天大哭:「禍起蕭牆毀太師,自作自受死岐山。」

李肅倒栽畫戟,凌空飛躍。

以身試戟,血灑岐山。

李恬跪倒,一字一句的說:「虎賁將軍,一路走好!」

李恬取了李肅的首級,帶着虎賁軍殘部,下山投降。

皇甫堅壽看着三千虎賁軍,一時之間熱淚盈眶。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李肅作為始作俑者,終於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皇甫堅壽問:「李恬,你可有什麼要求嗎?」

李恬回答說:「害主不義,獨憐三軍。」

皇甫堅壽大人,接受了虎賁軍投降之後,還請妥善照顧他們。

李恬罪在不赦,只能以死謝罪。

李恬說完,抱着李肅的頭,橫劍自殺。

皇甫堅壽悵然若失,李恬是個好苗子,然而走了極端,就不好了。

牛輔站在高處,幽幽的問:「軍師,李恬為什麼要自尋死路呢?」

李儒回答說:「弒主之臣不義,欺主之臣不祥。」

李恬要是不死,天下人會罵死他的。

如今陣前就義,青史之上,必留俠名。

李門家風,果然不同凡響。

李恬一死,就連李儒助紂為虐的惡跡,都漂洗乾淨了。

後人提及李門,不知道有尚書令李儒。

只記得岐山陣亡的俠者李恬!

義救三軍而弒主,陣前橫刀自領罪。

這樣的壯舉,誰敢置喙半句,誰又敢惡語相向呢?

在遠處觀望的牛輔,也是無語至極了。

牛輔問:「軍師,李恬已經死了,咱們應該怎麼處理他呢?」

李儒回答說:「牛將軍,傳令皇甫堅壽,厚葬李恬,供世人祭拜!」

洛神王二火以詩相贈,讚歎李恬的壯舉。

詩稱:

仗義安良不惜身,陣前赴死自堅貞;

李恬自是英雄漢,埋骨歧山日祭新。

李儒滅了李肅的虎賁軍之後,讓牛輔整頓三軍,靜待呂布。

岐山一戰,西涼鐵騎大獲全勝。

虎賁軍主將李肅,副將李恬,相繼身死。

西涼鐵騎,虎死餘威在,似乎更勝一籌。

董卓的死,非但沒有令西涼鐵騎崩潰,反而導致了西涼鐵騎失控。

是非功過,又該做如何評判呢?

李儒等人,起先只是爭一條活路,後來野心膨脹之後,妄動朝綱。

天下大亂,終於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

再說陳宮西行,才過盧氏縣,就聽說了呂布勇除暴凶董卓的故事。

陳宮心想,世人稱道的明主英雄,大多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曹操知法犯法,壞了做人的根本。

袁紹在其位不謀其政,縱容諸侯內鬥,百姓處於戰火之中,民不聊生。

至於興漢侯劉正,倒是沒有劣跡。

然而青州豪強,背井離鄉,肯定也不是什麼好人。

陳宮慨嘆——天下雖大,獨我陳宮,欲求一明主而不得呀。

幸好蒼天保佑,呂布仗義安邦,揮動方天畫戟,勇除暴凶董卓。

雖然有弒父之嫌,但是他為了天下大義而我,誰又能置喙他呢?

呂布雖然差強人意,但是聊勝於無。

如今郭嘉,賈詡之輩;周瑜,戲志才之流都已經揚名天下了。

作為自命不凡的陳宮,怎麼可能虛度光陰呢?

陳宮決定——投效呂布,儘快的向天下人展露才華。

打定了主意的陳宮,把家人安置在了盧氏之後,就取道武關,西入長安城。

呂布在執金吾府見了陳宮。

呂布問:「先生此來,有什麼要教我的嗎?」

陳宮說:「執金吾大人以天下為重,是首屈一指的大英雄。陳宮自負謀略不輸於人,特來投效。」

呂布心想,雖然自己習慣了執金吾府的文吏工作,但是帶兵打仗才是主業。

一直以來都不務正業了,以至於離開了虎牢關之後,再也沒有什麼驕人的戰績了。

如今見了陳宮,實在是最理想不過的甩鍋對象了。

呂布忙命人傳令:

八健將到執金吾府議事。

待眾人到齊之後,呂布先是向人介紹了陳宮。

當然是用最好的讚美之言,向眾人誇讚了一番陳宮的能力。

緊接着,呂布又任命:

陳宮為執金吾府主簿,執掌號令并州鐵騎。

八健將一齊向陳宮道賀,表示會服從安排。

就這樣,陳宮正式加入了并州鐵騎陣營。

正在這個時候,刺候進了執金吾府,向呂布報告了一件事情——虎賁軍在岐山,與牛輔部西涼鐵騎展開血戰。

主將李肅死於內亂,副將李恬陣前自盡。

虎賁軍,全軍覆沒。

呂布等人一齊望着陳宮,看看新任的主簿大人,究竟有什麼對策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5章 岐山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