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雙謀對決

第200章 雙謀對決

王林晝夜狂奔,然而在經過郿塢的時候,城頭上居然懸掛着「樊」字大旗。

城牆上的巡邏軍士居然披麻戴孝,似乎在為什麼人舉辦葬禮。

一隊西涼鐵騎迎了上來,好像把路過的王林當成了敵人。

王林在軍隊中磨練過一段時間,對於敵情的判斷,還是有幾分心得的。

特別是西涼鐵騎的攻擊陣形,令王林準確的判斷出了對方的意圖。

王林縱馬挺槍,先下手為強。

一刻鐘之後,西涼鐵騎巡邏隊橫屍官道左右。

王林經過分析,終於得出了一個事實——郿塢的西涼鐵騎,正是樊稠部。

這樣一來,西征的并州鐵騎,就不可能順利的返回長安城了。

順利的解決了敵軍巡邏隊之後,王林不敢再走大路,畢竟猛虎架不住群狼。

樊稠既然駐軍郿塢,那麼西涼鐵騎肯定是有人在居中調度。

王林改道走小路,避開了西涼鐵騎的巡邏隊。

歷經了千辛萬苦之後,王林終於入了中水鄉并州鐵騎大營。

呂布問:「小林,你怎麼來了呀?」

王林說:「溫侯,大事不妙,長安城出大事了。」

陳宮忙安排人給王林準備酒食,讓他邊吃邊說。

王林只得把以李傕為首的西涼鐵騎,四面圍攻長安城的事情,儘可能詳細的給呂布等人描述了一遍。

陳宮聽了之後,忙問:「小林,長安城中有守軍十萬,自保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你怎麼不在長安城中主持守城呢?」

畢竟在陳宮看來,長安城中唯一知兵的人,就只有王林了。

如今王林孤身西進,長安城有兵無帥,只怕是不行了。

王林說:「公台先生,李傕質問叔父——太師論罪當誅,可是廷尉的決議嗎?」

當初太廟設計除賊,可是沒有人把廷尉放在眼中的。

後來朝臣們爭權奪利,又忙着處置重臣皇甫嵩一家。

叔父都是專斷獨行,從來都沒有想過廷尉的職責。

李傕發難,叔父無言以對。

西涼鐵騎搶攻長安城南門,專門盯住了伏完等長安豪強的私兵廝殺。

直接導致了洛陽西遷豪強與長安城本土豪強之間的對立。

伏完等人趁機發難,以司徒府私兵暗中保存實力為借口,要求司徒府交出大軍的控制權。

西涼鐵騎兵臨城下,長安城的豪強們居然挑起了內鬥。

叔父為了顧全大局,竟然主動放棄了兵權,讓王林在司徒府中反省。

送走伏完等人之後,叔父覺得長安城中豪強心思各異,恐怕會釀成大禍。

這才派王林前往并州鐵騎大營。

姐夫,快點兒回師去救長安城吧!

要是晚了一步,并州鐵騎就無家可歸了。

王林為了請求呂布救長安,居然打起了親情牌。

呂布聽完之後,沉默不語。

畢竟中水鄉對峙多日,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長安城不穩,并州鐵騎的軍心士氣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呂布問:「公台,長安城有難,并州鐵騎應該怎麼辦呢?」

陳宮說:「主公,只能退兵誘敵了。」

并州鐵騎大舉東撤,李儒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他約束不了牛輔。

只要誘惑牛輔追擊,并州鐵騎就可以大破西面的西涼鐵騎。

一來可以解決腹背受敵的問題;二來可以提升軍心士氣。

呂布同意了陳宮的計策,開始了誘敵計劃。

……

中水鄉西面,西涼鐵騎大營。

李文走進了大帳,對李儒和牛輔說:「大人,牛將軍:長安城亂起來了,李傕等西涼鐵騎主力圍攻長安城。」

長安城南門外,李傕將軍問責司徒王允,直接導致了伏完發難,強奪長安城的控制權。

樊稠駐軍郿塢,堵住了并州鐵騎的後路。

呂布無奈,只得用主簿陳宮的計策,三萬并州鐵騎,已經在向東面的郿塢方向撤退了。

李儒聽了之後,並沒有立即開口,而是分析起陳宮的用意來。

牛輔卻坐不住了,只聽他嘟嘟囔囔著問:「軍師,并州鐵騎要跑,咱們追嗎?」

李儒說:「呂布的主簿陳宮,善於用計。」

皇甫堅壽戰死在東邊的戰場上,就是明證。

千萬不要小覷陳宮,否則就要吃大虧了。

牛輔說:「軍師多慮了。」

如今即將陷入腹背受敵的是并州鐵騎,呂布和陳宮,肯定是想着怎麼把部隊安全帶回長安城。

他們根本就沒有精力算計咱們的。

李儒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畢竟他與陳宮交手兩次,算是各有勝負。

然而李文一戰重創,并州鐵騎的驍將成廉全身而退。

中水鄉再戰,皇甫堅壽戰死,一萬西涼鐵騎死於非命。

總的來說,李儒和西涼鐵騎,在陳宮手上吃了一點兒小虧。

如今并州鐵騎突然東撤,李儒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陳宮是在挖一個巨大的坑,就等著西涼鐵騎往裏面跳呢?

李儒說:「牛將軍,陳宮多謀,呂布驍勇,這樣的一對組合,實力非同小可,還是謹慎行事的好。」

牛輔笑問:「軍師該不會是被陳宮嚇破膽了吧?」

你們讀書人就是麻煩,老是覺得人家會有陰謀詭計。

在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陰謀詭計呀!

哪一場戰鬥,不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成果呢?

李儒見牛輔堅持要追,也不好再勸。

他只是婉轉的提出——想要走水路前往郿塢,聯絡樊稠部西涼鐵騎,以備不時之需。

牛輔只得同意了,讓李文帶領一千西涼鐵騎,隨行保護李儒。

李儒離開之後。

牛輔立即整頓三軍,起程追趕呂布和并州鐵騎。

并州鐵騎的后隊,早就得到了陳宮的授意,一見到西涼鐵騎的追兵,頓時就往兩面的山坡上亂跑。

牛輔勢如破竹,一直策馬狂追。

追了十里,突然覺得一陣心有餘悸。

牛輔抬頭一看,見是呂布騎着赤兔馬,舞著方天畫戟衝殺過來。

牛輔嚇尿了。

對陣呂布,他可沒有那個膽子呀。

然而呂布馬快,牛輔自忖逃不掉,只得硬著頭皮頂了上去。

呂布可沒有理會牛輔的心情。

反正雙方已經徹徹底底的決裂了,這是生死大仇。

兩人見面之後,也沒有什麼廢話,直接開打。

呂布手中的方天畫戟,照面就是一頓亂砸。

牛輔胡亂的遮攔格擋,才堅持了三個回合。

方天畫戟的月牙,在牛輔的脖子上掛了一下。

牛輔愣住了,繼而首級凌空,殘軀落馬。

西涼鐵騎的悍將牛輔戰死!

陳宮安排的成廉,郝萌,宋憲,侯成從四面殺出,瘋狂的追殺西涼鐵騎。

戰鬥持續了兩個時辰,西涼鐵騎潰散,并州鐵騎大獲全勝。

陳宮兩勝李儒,就開始驕傲起來了。

看着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陳宮意氣風發的對呂布說:「主公,看來大名鼎鼎的李文優,也不過如此嘛!」

呂布問:「公台,你就沒有發現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嗎?」

陳宮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哪裏能夠聽得出呂布的言外之意呢?

然而呂布,以為陳宮聽進去了,又是大勝一場,也不好反覆說出掃興的話來。

陳宮開始目空一切了,甚至幻想着吊打戲志才,捉弄郭奉孝。

并州鐵騎迅速的回軍東進。

剛過郿塢,呂布就來找陳宮,商議如何對付樊稠。

陳宮不了解樊稠,便不以為然的說:「主公,大軍正常行軍,樊稠敢出郿塢,以赤兔馬和方天畫戟之威,一定可以破敵。」

呂布聽了陳宮的話之後,只是吩咐曹性等人小心戒備。

并州鐵騎東行五十里,正是精神鬆懈的時候。

樊稠帶着西涼鐵騎,分九路殺出,將并州鐵騎分割包圍。

李儒親自指揮一千西涼鐵騎,巧妙的藉助地形,困住了呂布。

并州鐵騎的大將和陳宮頓時就與呂布失去了聯繫。

西涼鐵騎養精蓄銳已久,又是以逸待勞。

再加上軍師李儒的巧妙安排。

樊稠可不是牛輔,他是李儒一手調教出來的統兵大將。

常常以師禮敬奉李儒,對於李儒的命令,那可是一絲折扣都不打的。

這回算計并州鐵騎,名義上是樊稠指揮,實際上是李儒在居中調度。

樊稠麾下的西涼鐵騎,更是李儒一手打造的精銳之師,如今使用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陳宮失了先機,又有一些輕敵大意,這才導致了并州鐵騎險象迭生。

李儒指揮着西涼鐵騎,以牽制呂布為主,剩下的人重點照顧并州鐵騎的普通士卒。

西涼鐵騎的裝備,都是李儒以權謀私,把漢室府庫中的精品優先調撥給了樊稠部。

這可以說是李儒安身立命的本錢了。

并州鐵騎在裝備上差了一籌,再加上體力方面的懸殊,一接戰就落在了下風。

更為要命的是——并州鐵騎的武將優勢被李儒的巧妙安排給限制了。

西涼鐵騎以絕對的精銳,重點攻擊并州鐵騎的普通士卒。

這樣一來,西涼鐵騎的優勢就越來越明顯了。

呂布戰了一個時辰,斬殺的西涼鐵騎,不過數十。

面對近千的西涼鐵騎,看着指揮若定的李儒。

呂布終於承認失敗了。

呂布仰天長嘯,用聲音傳出命令:

各自突圍,到潼關集結。

高順第一個接到命令,立即命令陷陣營,向東面攻擊前進。

路過中軍大帳的時候,發現陳宮正帶着百人隊與西涼鐵騎交戰,忙上前解圍,隨後一起東撤。

陳宮問:「高將軍,怎麼突然撤了呀?」

高順回答說:「公台先生,主公有令:大軍各自突圍,潼關集結!」

陳宮還想問為什麼,高順已經帶着人去接應保護輜重和家眷的魏續了。

陳宮嘆了一口氣,只得跟上陷陣營的步伐。

驍將成廉,帶着郝萌一起跑路,他們身後跟了千餘人。

曹性神弓開道,宋憲和侯成緊隨其後。

數千并州鐵騎,追隨而去。

并州鐵騎的主力,被李儒一戰消滅了大部。

由於戰鬥發生在郿塢附近,史稱:郿塢戰役。

根據戰後有心人統計:

西涼鐵騎戰死三千。

并州鐵騎戰死兩萬有餘,再也沒有力量左右長安城的局勢。

李儒回師郿塢,開始了休養生息。

……

弘農城,興漢軍駐地。

楊修拿着情報,向劉正稟報扶風戰鬥的結果。

劉正問:「德祖,并州鐵騎敗了嗎?」

楊修說:「從智謀上講,各有千秋;然而從最後的結果上來講,并州鐵騎慘敗。」

陳宮與李儒,四次交手。

兩勝兩敗,兩小兩大。

成廉西犯羽陽宮,三千并州鐵騎僅剩千餘人回歸。

這是陳宮第一軍中謀划,以失敗而告終。

陳宮第二謀,誘滅皇甫堅壽部,算是小勝一場。

陳宮第三謀,詐退誘敵,西涼鐵騎的大將牛輔,死於亂軍之中。

并州鐵騎大勝一場。

郿塢戰役,尚書令李儒首次謀算并州鐵騎。

以相等的兵力,逼迫呂布棄軍逃命。

西征的四萬并州鐵騎,生還者不足萬人。

李儒之謀,勝過陳宮。

想來經歷此番失敗之後,陳宮應該老實一些了吧?

郭嘉問:「侯爺,是時候準備接納呂布和并州鐵騎了嗎?」

劉正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楊修看得有些迷糊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0章 雙謀對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