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泰山練兵

第223章 泰山練兵

于禁帶着八百人繞道北上,又偽造了魏武侯曹操的手令,這才順利的通過了豐縣。

心腹於止問:「大哥,咱們真要投了興漢軍,於家在泰山郡的土地,還有希望保全嗎?」

于禁說:「阿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以後還是專心致志的軍功封侯吧!」

至於土地,想都不能再想了。

興漢軍的紅線,誰碰誰完蛋。

於止聽了于禁的話,不服氣的說:「那還不如在魏武侯曹操軍中呢?」

至少咱們還有個盼頭的,不是嗎?

另外一個心腹於亭說:「盼個屁!」

三萬大軍進攻定陶城,反倒把東郡給弄丟了。

人家興漢軍還沒有反擊呢?

陳留就在瑟瑟發抖了。

你看興漢侯多聰明呀!

到沛縣溜躂了一圈兒,撈足了救援同門的名聲。

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曹操軍還以為佔了天大的便宜呢?

一路狂殺徐州豪強。

要不是文則大哥當機立斷,這屠城的黑鍋就是咱們的了。

可憐的樂進將軍,被逼着當了替罪羊。

但是人家狠呀。

一萬多曹操軍的戰士,直接被坑死了。

魏武侯曹操只得捏著鼻子認了忠臣。

于禁說:「好了,告訴兄弟們,到了興漢軍治下,都管好自己。」

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買賣公平,吃飯給錢。

算了,還是讓後勤每人發五個窩窩頭吧!

大家都忍幾天,等進了興漢軍的大營,都有土豆鹹魚罐頭吃了。

于禁的話一出,整個隊伍的行軍速度整整提高了三成。

于禁終於趕在元宵節前進入了定陶城。

太史慈早就得到了情報,和賈詡一起迎接了于禁等人。

八百泰山軍終於嘗到了土豆鹹魚罐頭的味道。

於止打開兩罐土豆鹹魚罐頭,吃一罐扔一罐。

吳風大喝一聲:「你們這是幹什麼呢?」

於止哭泣著說:「對不起!」

說完又慟哭不止,還撿起散落在地上的土豆塊和鹹魚塊,和著泥土往嘴裏塞。

於亭說:「將軍息怒!」

三年多前,一千兄弟從泰山出發,想要到陳留投軍,過上好日子。

直到今天,只剩下八百兄弟有機會吃上土豆鹹魚罐頭。

很多人到死也沒有聞到肉味,我二哥他觸景傷情,這才想着祭奠一下死去的兄弟。

如今祭奠完了,可不敢浪費糧食呢?

八百泰山軍,紛紛撿起地上的土豆鹹魚罐頭吃。

甚至有人拿出發了霉的窩窩頭,蘸醬著泥地上的油水,流着淚往肚子裏咽。

于禁看見泰山軍的模樣,雙腿一彎,就跪倒在了興漢軍駐地的校場上。

太史慈問:「於將軍,你這是幹什麼呢?」

于禁大哭說:「悔不當初呀!」

想當初眾人出泰山,有兩條路可以走,東入陳留或者是北上河間郡。

是我一心想保全泰山於家的土地,這才投了曹操軍。

東征西討數年,兄弟們越來越少,生活水平越來越低。

直到現在才吃上了土豆鹹魚罐頭,可是那些犧牲的兄弟,永遠都沒有機會了。

賈詡說:「行了,泰山軍暫時安置在定陶城軍營。」

一應的供給標準,與定陶軍同等。

侯爺有令:

于禁立即出發,到梅園覲見。

至於具體的職務,得見過侯爺之後才進行分配。

興漢軍實行投軍自願原則,願意從軍的到左邊領一本紀效新綱。

想要回家的,到右邊登記處登記。

有專門的商隊負責送行,順便讓回家的人賺上一筆外快。

于禁問:「賈司馬,難道那些商隊,就不怕想要回家的人殺人越貨嗎?」

賈詡回答說:「有興漢軍作保,商隊擔心什麼。」

至於回家務農的那些人,要是敢破壞興漢軍的聲譽,無論天涯海角,都會有情報部負責追殺。

史阿的劍,已經饑渴難耐了。

于禁的額頭上冒出了冷汗。

這還真是奇芭呀——興漢軍刑部,總是期待着有人犯法。

興漢軍情報部,也想着有人搗亂,好借個機會大練兵。

八百泰山軍,擺脫不了土豆鹹魚罐頭的誘惑,紛紛要求加入興漢軍。

吳風待泰山軍吃飽之後,立即開始了新兵考核。

八百泰山軍果然名不虛傳,以集體和個人雙優的成績正式成軍。

為了保留泰山軍的戰鬥風格,太史慈和賈詡商議之後,決定不對泰山軍進行拆分。

于禁問:「賈司馬,侯爺為什麼要見我呢?」

賈詡回答說:「具體的我也不清楚,你趕快交代一下,可以帶個人一起出發。」

于禁只得讓於止作為泰山軍的主將,隨後就帶着於亭離開了定陶城。

建安六年二月初二。

劉正在中山城梅園的興漢軍總部接見了于禁。

于禁問:「侯爺,我只不過是一個棄軍來投的降將,您為什麼會這般看重我呢?」

劉正回答說:「文則不必妄自菲薄!」

你能夠迷途知返,就證明自己的良心還在。

我找你來,就是想在泰山郡建設一個訓練基地。

預計訓練十萬青州軍。

八百泰山軍,正好可以作為訓練的樣板軍存在。

于禁問:「侯爺,我的武將夢,就這樣結束了嗎?」

劉正回答說:「一個于禁有什麼用啊!」

我需要的是成千上萬個于禁。

你的專長不是上戰場,這一點你不會否認吧?

我了解過你的能力,你對於練兵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這是興漢軍關於訓練新兵的辦法,以及對練兵主將的獎勵辦法,你先看一下吧!

于禁拿過小冊子,認真的閱讀了起來。

劉正並沒有說話,耐心的等待着于禁的答案。

一刻鐘之後,于禁站了起來,向劉正行了一個軍禮。

于禁說:「侯爺,下命令吧!」

劉正命令:

興漢軍校在青州泰山郡沂源開設分校。

史稱:沂源分校。

沂源分校只有一個職能——那就是訓練新兵。

于禁作為沂源分校的校長,負責主持訓練工作。

八百泰山軍,作為沂源軍校的守護力量。

青州將軍張郃,泰山守將魏延以及東海將軍周泰,作為軍校的客座教員。

沂源分校的啟動資金為一億元興漢幣,至於後續的投入,拿訓練成果說話。

于禁拿了任命書,快馬南下沂源。

劉正傳令定陶城,讓於止帶着八百泰山軍趕到沂源,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

至於沂源分校選址之後的搬遷問題,由青州刺史沮授配合解決。

隨着興漢軍控制區域的擴大,劉正可不敢把所有的功能建築都放在五大山城。

文武並重是興漢軍的根本政策,既然青州大學已經走上了正軌,沂源分校就得應命而生了。

劉正決定:

所有的新兵從兵源地出發,步行趕到沂源分校受訓。

完成了為期半年的新兵訓練之後,再補充到各軍的預備役,作為戰場的補充力量。

隨着天下局勢的不斷發展,劉正讓興漢月報發聲,號召有志青年到沂源分校接受專門的新兵訓練,替野戰軍儲備充足的後備役。

興漢軍大練兵運動,從建安六月二月份開始,正式的拉開了帷幕。

搞定了沂源分校的籌備工作之後,劉正就不再過問任何的事情了。

他已經把注意力轉移到了生兒子的大事上。

畢竟已經承諾了賈詡等人,可不能自食其言。

林小妖終於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每天都能聽見她的笑聲。

建安六年五月,經過五個月的辛勤勞動,林小妖的肚子終於有動靜了。

經過華佗,董奉和張仲景聯合診脈之後,確定是喜脈。

為了避免過分刺激到甄宓和郭穎,劉正倉惶的逃離了梅園,進入了興漢軍校總部,當起了編外教員。

龐統在興漢軍校的進步很快,已經成了朱雋的得意門生。

劉正在拜訪朱雋的時候,正好聽見兩人在爭論彭城戰役。

朱雋說:「土元,兩軍交戰,十萬是一個分水嶺。」

一旦戰爭的規模超過了十萬,就不可能通過搶掠來維持後勤保障。

曹操軍在彭城的遭遇,充分的說明了搶掠對民心的傷害。

龐統說:「公偉先生,要是佈局巧妙,依靠奪取敵方後勤補給維持戰鬥消耗的設想,是完全成立的。」

曹操軍以一個月的糧草支撐,轉戰徐州數月就是明證。

要不是兗州有變,彭城被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朱雋說:「士元,戰爭講究的不是追求佈局的精妙,而是最後的結果。」

你的謀划環環相扣,要是其中一環掉了鏈子,整支大軍就會陷入危局。

縱觀歷代著名的戰役,糧盡兵敗似乎是必然的結果。

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就是後勤保障上的較量。

趙軍後勤斷絕,四十萬人馬死於非命。

秦朝末年的巨鹿之戰,二十萬秦軍,也是後勤斷絕之後輸了戰役。

前漢初年的垓下之戰,霸王項羽,也是在糧盡之後率軍突圍,最後兵敗身死。

從這三場戰役可以看出,就食於敵根本就不可取了。

曹操軍的鎩羽而歸,其實也是輸在了後勤之上。

戰鬥初期是為父報仇,有選擇的屠戮徐州豪強。

然而過了廣戚之後,那純粹就是為了活命而舉起了屠刀。

留縣成了白地,卻導致了彭城血戰無功。

再屠蕭縣的時候,出發時的四萬大軍,到戰鬥結束之後就只剩下兩萬了。

再加上定陶城的兩把火,曹操軍的實力直接打了對摺。

屠城的後續影響依舊在呢?

曹操軍已經上癮了。

龐統說:「公偉先生,我還是不同意後勤致勝論。」

劉正進門之後,朱雋忙站了起來。

三人互相見禮之後,朱雋說:「侯爺,你向士元解釋吧!」

劉正說:「那我就簡單的說兩句。」

勢力創建之初,沒有地盤,就沒有百姓需要保護。

在這個時候,迅速的積累資源才是關鍵。

至於所採取的手段,那就是搶,破壞原來的秩序,主持有限區域內的財富重新分配。

興漢軍在范陽郡的一系列動作,甚至是藉助黃巾軍的力量收攏流民。

接下來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五大山城的建設,這就把興漢軍的後勤保障從劫掠轉向了自給自足。

第三階段則是以金錢財貨開道,向其他地方輸送政策。

這就是傳說中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興漢軍只用了數年時間,就消化了九郡之地,成為了興漢軍發展壯大的契機。

如今興漢軍向青州等地輸送政策已經初見成效。

百姓得了好處,就不再反對興漢軍的政策了。

然而輸送政策需要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以及絕對優勢的武力作為保障。

曹操軍兩次進攻定陶城,都是損兵折將的結果。

勢力發展到這樣的程度,陰謀詭計已經不足以令興漢軍傷筋動骨了。

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即便是南境大軍全部損失,敵人也攻不進青州。

濟陰郡的百姓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只要興漢軍的土地政策不動搖,就沒有什麼力量可以瓦解興漢軍。

如今的興漢軍,已經是一千二百萬百姓的利益代表。

隨着時間的推移,百姓的數量還會激增。

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死亡率會急速下降,出生率將會達到新的巔峰。

人多力量大,就是興漢軍的現狀。

至少目前的幾個敵人沒有資格對抗興漢軍。

劉正的話引起了龐統的深思。

原來諸侯層次的較量是角力,國家層次的較量是拼綜合實力,其中經濟實力更是取勝的關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3章 泰山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