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教訓袁熙

第348章 教訓袁熙

劉正看着垂頭喪氣的袁熙,冷靜的問:「顯奕,你知錯了嗎?」

明知不敵,還要糾纏到底,一將無能,害死三軍哪?

常言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

你這樣不見棺材不落淚,八萬晉軍輕出,還能有機會回并州嗎?

晉軍的兵力本來就不足,你這樣賤賣爺田,四世三公的袁家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哪?

你怎麼也不想想,當年二師兄主動放棄巨鹿,又與中山王相安無事多年。

就是想要給興漢軍和晉軍之間,留下一個緩衝的地帶。

以元皓的聰明才智,為什麼要打破這樣的平衡呢?

看來元皓為了晉國的長治久安,已經做出選擇了。

袁熙說:「七叔以勢壓人,晉軍還能有生存的機會嗎?」

元皓先生一直恪守中立,不參與我們兄弟的奪嫡之爭。

七叔這話,似乎是在故意的挑撥離間。

劉正問:「并州東線,相安無事十幾年了,你就想不到其中的奧妙嗎?」

你也不想想,要是興漢軍主動的挑起紛爭,打破了平衡。

中山王韓馥在驚懼之下,就只能選擇歸晉一條道走到黑了。

如今卻是讓你帶着十萬晉軍,率先的挑起了事端,不想捲入奪嫡之爭的韓家,就只能選擇投效興漢軍了。

中山王韓馥主動歸晉,投效的對象是晉王袁紹,自然就有機會置身事外,不會捲入奪嫡之爭。

然而你帶着大軍到了冀州,整個中山國就會打上二公子袁熙的烙印,這是韓馥無法接受的。

想必你應該明白了,元皓先生讓你東進冀州,就是想借你的手把韓馥推向興漢國。

十萬晉軍的犧牲,你所犯下的錯誤,根本就沒有辦法彌補,這可是釜底抽薪哪?

元皓先生略施小計,三子奪嫡中的次子袁熙,就徹底的失去了問鼎晉王寶座的資格。

更何況你和我還有着師徒名份,元皓先生肯定得先對付你。

袁熙問:「七叔,你的意思是說——元皓先生選擇了三弟,才把大哥派到西線,打贏了晉國會有新地盤,要是打輸了,就沒有機會爭嫡了。」

至於我這個二公子,至始至終都是一個棄子。

我要是按兵不動,一個畏敵如虎的帽子,就會葬送了我的前程。

我選擇了主動出擊,這結果卻變得更糟糕了。

冀州被推向了興漢國,我就是罪魁禍首。

友若先生也是一等一的智者,為什麼就不提醒我呢?

劉正說:「元皓先生知道子遠先生和友若先生不服氣,當然得出一道難題,以功績論地位,大家都無話可說。」

元皓先生南下與魏軍隔河對峙,可以收穫忠漢王劉備的一百五十萬斛糧草。

子遠先生陪同顯思去攻略涼州,也可以替二師兄開疆拓土。

至於友若先生,要是順利的拿下冀州,晉國的人口會增加五百萬,相當於增加了一半的人口。

這要是成了,友若先生就是當之無愧的晉國第一謀臣。

這誘惑太大了,讓友若先生故意的忽略了其中的風險。

冀州五百萬人中,韓馥又是有兵無將。

這可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友若先生自負舌辯之才,當然想要達成這份看似不可能的功業。

只是友若先生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他是以你的幕僚身份來勸說韓馥的。

這就是他失敗的根源。

韓馥是袁家的門生,根本就沒有理由拒絕的,只要友若先生代表的人是二師兄,韓家就得乖乖歸晉,否則就是忘恩負義。

然而友若先生所代表的人,只是一個做不了主的袁家人,這就讓韓家怒不可遏了。

韓家不想捲入奪嫡之爭,更何況是根本就沒有希望的你。

這樣一來,走投無路的韓家,就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選擇投效興漢國了。

袁熙說:「原來我這回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友若先生也是被我給拖累的,要是他可以名正言順的代表我的父王,冀州就會歸晉。

只可惜我統兵出征,一旦拿下冀州,韓家就會打上我的烙印,最後的結果是必敗無疑。

難怪韓馥寧肯放棄土地和尊位,老老實實的到漢昌開辦大學,發展教育,原來是想要保全韓家的書香門第的地位。

作為人師,韓家照樣可以青史留名,歷經萬世而不朽。

友若先生投效興漢國,想必是知道了元皓先生的用意。

這才放棄了晉國,替新主效力。

劉正說:「好了顯奕,你已經回不了晉國了。」

就算是成功的回到了晉陽,也只不過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寄生蟲而已。

無論是顯思,還是顯甫,都不會給你機會,讓你再度的掌握兵權。

你去彈汗山城吧!

伯約正在進行着新一輪的封狼居胥的準備工作。

去那裏建功立業吧!

忘記晉國,忘記你的身份,以義士之名替落日原的英靈們報仇雪恨。

至於你要不要逃回晉陽,你自己看着辦吧!

機會給了你,就得看你的選擇了。

我不會替你決定人生,只是希望你可以牢記盧門的教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擁有獨立自主的思想,做出正確的選擇。

就在這個時候,軒轅無雙牽來了白玉麒麟馬,又讓人抬來了火龍槍。

劉正替袁熙解開了繩索,袁熙接過火龍槍,飛身上馬,出了昔陽,望北而走。

龐統問:「王爺,你說袁熙會怎麼選擇呢?」

畢竟到了彈汗山城之後,他就只是普通的一兵,而不是養尊處優的袁家二公子。

要是他繼續帶着八萬晉軍與咱們作對,還是會有一些小麻煩的。

劉正說:「袁顯奕怎麼選擇,對於興漢軍來說,根本就沒有意義。」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咱們可以抓他一次,難道他就可以在一夜之間長進了嗎?

我的那位二師兄和他的軍師元皓先生是怎麼想的,這才是事情的關鍵。

友若先生是晉國的三大謀士之一。

元皓先生擅長軍略,子遠先生擅長理財。

至於這位友若先氣,不僅集前面兩人之所長,更有舌辯奇才。

也就是說只要擁有一個全心全意替百姓辦事的友若先生,就相當於同時擁有了子遠先生和元皓先生。

文武全才哪?

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士元,你覺得元皓先生會昏了頭,把友若先生這樣的大才,拱手讓給興漢國嗎?

公達在海上飄泊十年了,始終都沒有機會上岸,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友若也是荀家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哪?

龐統問:「王爺,難道友若的投效存在問題嗎?」

應該不至於吧?

荀家不是喜歡分別下注嗎?

友若投效興漢國,荀家就會少了一個分支呀?

劉正說:「士元,普通世家的謀算,通常都是以一百年作為計量單位的。」

像隱族九姓,他們的謀算都是以千年作為計量單位展開計劃的。

興漢國大勢已成,遼東公孫家族選擇了蟄伏對抗,東方家族和軒轅家族,選擇了聯姻支持。

呂家選擇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超神呂布的選擇,就是呂家的態度。

如何安置荀家,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8章 教訓袁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