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興漢提案

第390章 興漢提案

劉正站在行宮的最高處,望着遙遙相對的韓信樓。

據說是按照左校的建議迅速的規劃出來之後,在當年兵神韓信主帳的位置上修建起來的。樓中不僅供奉了韓信的石像,還收集整理了他一生中所有的傳奇經歷,以便於後人參觀學習。

劉正不由自主的感慨萬分,一代兵神,為國而生,為國而死。抱犢寨上韓信樓,將楚漢爭霸中的漢軍,送上了榮耀的巔峰,卻又讓那些追隨兵神的人含恨而終。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了韓信那樣的位置上,不能更進一步,就只能死於非命了,他擋住了身後武將們的晉陞道路,還引起了文臣們的羨慕嫉妒恨。

武將的位置一直都很尷尬的,亂世英雄,到了太平盛世,就只剩下囂張跋扈了。

功高蓋主的悲劇,迫使武將們要麼坐以待斃,要麼取而代之,不成功就得死。

站在抱犢寨行宮的高樓上,劉正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武將與君主,真的就沒有辦法和平共處嗎?

興漢軍將星薈萃,當華夏一統之後,將帥們的出路又在哪裏呢?

沒有仗打的武將,就像是沒有地方可以治理的執政官,都是一副空架子而已。

儘管劉正在有意識的放慢統一華夏的步伐,可是和平的主流,依舊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如何安置興漢軍中的將帥們,是時候提上議事日程了。

陷入反省狀態的劉正,忍不住的冒出了一個念頭——或許賈詡等人的安排是對的,限制興漢軍擴張的速度,從削弱提案權開始。

只不過劉正暫時還沒有打壓武將集團的想法,華夏尚未一統,武將仍需努力。

即便是將來完成了華夏一統,劉正也不打算壓制興漢軍的發展,而是安得猛士兮攻四方。

五湖四海皆華夏,興漢旗幟永不落。這是劉正的夢想,也是興漢軍永不止步的契機。

龐統說:「王爺,他們都到會議室里了。」

龐統口中的人們,就是劉正設計好的七人提案團。

青州沮授,所提交的議案就是——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寧願興漢軍休兵息戰,也要讓孩子有學可上。

徐州楊修,所提交的議案——彭城熟,天下足。興修水利刻不容緩,治理徐州水患,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唯一辦法。

興漢國預算有限,十幾年來,興漢軍的開支佔了五成以上的預算,以前有戰場繳獲進行補充,倒也不至於影響地方建設。

可是隨着興漢軍佔領徐州,兗州,冀州和一部分司隸以來,需要建設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高昂的軍費開支,就是巨大的財政壓力。

隨着攻佔黑山的戰役不斷的打響,如何建設就成了當務之急。

興漢軍的繳獲越來越少了,根本就不足以抵消巨大的軍費開支。

新佔領的黑山地段,成了吞金巨獸,興漢國已經把原本屬於徐州治水的預算,轉撥給黑山的基礎設施建設了。

隨着興漢軍的繳獲收入日趨穩定,拆東牆補西牆就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了。

賈詡也拿出了治理黃河的方案,這可是神補刀。黃河是什麼,華夏百姓的母親河,歷代都有治理黃河的壯舉,可是黃河太長了,隨便一動工,劉正就得賣褲子了。

這還只是文臣集團的三個提案,其實只涉及到了兩個問題——教育和治水。

至於武將方面,黃忠提出了兵農合一的民兵思想,全民皆兵的構想讓老人殫精竭慮了。

劉正可不糊塗,為了興漢國的長治久安,這個提案是無法拒絕的。

呂布的提案倒是簡單,就是單純的想要增加抗寒技術研究方面的預算。

姜維和呂玲綺已經到了狼居胥山,防寒抗凍的研究必須要加快速度了。

陳到也拿出了提案,就是建設黑山,鞏固根基,讓冀州發揮中原腹地的作用。

趙雲是最後一個拿出提案的,代表着司隸方面鼓搗出了——河洛大橋可行性方案調查報告。

這件事情由郭嘉牽頭,張寧擔綱,黃舞蝶主持,甘若男親自在河內懷縣到東郡的白馬城一帶的黃河上,考察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寫出了這份報告。

為了預算,大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劉正不敢想了,難怪明君不好當,這七份提案,否定哪個都不行。

可是真的敢一齊上馬,那是要把興漢國折騰成窮光蛋的節奏,劉正一想到這些,渾身上下就不寒而慄。

人窮志短,要是興漢國陷入了財政危機,興漢軍的銳氣還能繼續保持嗎?

劉正問:「士元,你說我的心是不是太大了一些呀?」

龐統沒有回答,七份提案,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管出言否定哪一個,開口說話的人,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劉正回到會議室的時候,七個擁有提案權的文武代表一齊向他見禮。

然後就等著劉正宣佈最後的結果——第一個三年計劃。

龐統代表着劉正宣佈了最終的決定草案。

關於徐州的水利工程,興漢國梅園政事堂採取出售十年通航權的辦法,讓糜氏集團負責疏通泗水,為此劉正還專門抽時間,畫出了京杭大運河的草圖,交給糜氏集團的負責人去操作。

至於沮授提出的義務教育,劉正也有了對策,就是讓忠勇集團和劉左集團共同出資,建立一支教育基金,再號召獻金侯損款,同時每年獻金侯收入的一成,用於投資教育。

至於黃忠的民兵提案,劉正也提出了解決辦法——協助糜氏集團修築大運河,兵源問題由沿途的郡縣解決,資金問題讓糜氏集團報銷。

民兵也是產業工人,既達到了練兵的目的,也解決了吃飯問題。

呂布提出的防寒抗凍,由并州鐵騎牽頭,軻比能等人的羊紡集團共同出資,南山大學和西山大學負責提供技術人才,基地就設立在彈汗山城,由呂玲綺負責監督。

建設家鄉,義不容辭。關於黑山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人來源就是歸降的黑山軍,目前已經有十萬人了,至於資金來源,由女兒國負責。讓商人參與地方建設,這是劉正的一大壯舉。總好過讓鬥富的人用興漢幣煮粥吧!

至於河洛大橋,劉正決定由興漢軍總部進行投資,這可是溝通黃河兩岸的偉大壯舉,也是興漢國的立世根基。

至於河洛大橋的選址,劉正腦袋一抽,一巴掌拍在了中牟縣北面的官渡位置上。

就剩下治理黃河的難題了,劉正決定分三步走:

一是以官渡為中心,讓百姓家家戶戶沿河種樹,種一棵獎勵興漢幣十元,活一棵獎勵興漢幣一百元。

按照劉正的想法,興漢國擁有三千萬人口,黃河兩岸的人口佔了三成。

每人每年都種樹,很快就會扼制住土地沙漠化。

二是統一規劃,同時建設,內河艦隊參與監督,努力的實現千里長堤的偉大構想。

從東萊開始,沿着黃河水道往上修,一步一個腳印,修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長堤,至於是用澆鑄的辦法,還是勾砌的辦法呢?

劉正仔細的考慮了一下,決定還是用澆鑄的辦法,千里長堤連成一體,能夠承受的壓力就大得多了。

好在水泥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可以燒制特殊用途的水泥了。

同時焦煤的推廣使用,冶鐵技術登上了新的台階,讓鋼筋混凝土長堤的構想變成了現實。

三是讓內河艦隊抽調人力物力財力,組織黃河挖沙。上下五千年的母親河,黃河淤沙可是上好的建築材料。

推廣萬噸沙船,黑山建設需要太量的沙子,讓海軍內河艦隊主持挖沙,實行集裝箱式的運輸。

集裝箱式運沙,不僅可以避免裝卸的麻煩,還可以降低雨後沙流的風險。

至於重量標準,以興漢國目前的運載能力,劉正統一規定了十噸標準化集裝箱。

駟馬拉載,行走在寬闊的冀州大道上。

同時採取就近運沙的原則,由內河艦隊組織挖沙集團,海軍總部負責每噸沙補助興漢幣十元,這樣一來,治理黃河的關鍵問題就解決了。

劉正甚至在想,是不是讓鐵軌馬車提前問世,為了治理黃河和興漢軍的發展兩不誤,什麼樣的辦法都是可以接受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0章 興漢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