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志才之憂

第450章 志才之憂

安豐大營,戲志才看着忙忙碌碌的各路將領,心中總有一種不詳的預感。曹魏大軍進入淮南,看似勢如破竹,其實已經身陷危局。如何破局反而成了最大的問題。

夏侯惇問:「戲大人,我軍進展順利,已經穩定了半個淮南,只要經過一年半載的發展,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了,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戲志才搖了搖頭,幽幽的說:「元讓將軍,你可不要太樂觀了。一條淮河可以抵得上二十萬大軍,更何況興漢軍內河艦隊十分強大,至少曹魏方面沒有足夠的力量與之抗衡。如今十八萬魏軍精銳到了淮南,對於淮河北岸的依賴就更大了,如何保障後勤供給,才是決定淮南戰事的關鍵。」

在戲志才看來,葛坡距離安豐的直線距離雖然很近,但是深山老林的存在,讓後勤保障陷入了巨大的危機。唯一可以確保糧道暢通的關鍵節點就是安風津。安風津在誰的手中,誰就可以主導淮南戰場。

淮南戰場的核心三大城,廬江和合肥掌握在楚軍的手中,壽春已經落入興漢國之手長達一年,據說紅衣督帥陳到對外城牆的改造已經完成。水泥青磚的構造,防震防火的設計,都展示出了興漢國高超的建築水平,也代表着又一座堅不可摧的城池誕生。

曹魏大軍唯一有能力爭奪的地方,就只剩下廬江城了。至於易守難攻的合肥,夏侯惇可不願意發動強攻。所以說安風津決定着廬江攻略的成敗,更是決定了曹魏大軍在淮南的前途和命運。

夏侯惇說:「戲大人,安風津的守將是牛金,那可是子孝的得意門生,對於守城方面那可是輕車熟路了。興漢軍中擅長攻城的都大將不在淮南前線,不至於構成威脅。我這就寫信提醒子孝,讓他提前做好防範,算是增加雙保險。」

戲志才說:「這樣也好,魏王讓咱們進入淮南,就是為了爭奪淮南的氣運。安風津可是龍眼,千萬不能有什麼閃失。那裏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曹魏大軍進入淮南,不僅讓周瑜和楚軍寢食難安,更是引起了壽春方面的興漢軍的高度警惕。

戲志才的擔憂很快就變成了現實,為了配合曹仁迅速的拿下廬江城。他建議夏侯惇帶領一萬騎兵前出安豐,到合肥城外兜了一個大圈子。盡量的給楚軍增加壓力,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交接,不給興漢軍足夠的攻城時間。

廬江城中的周瑜難過得想哭,犧牲了五千多將士才攻克的一座城池,居然變成了雞肋。據守廬江肯定是死路一條,不僅周瑜得完蛋,合肥的楚王孫策也會萬劫不復。畢竟夏侯惇的態度擺在那裏,合肥才是楚軍的命門所在。

丁奉哭了,周瑜只是心有不甘,他可是切膚之痛。作為攻克廬江的主力,丁奉卻有五千多手足兄弟倒在了廬江西城。可是城池在手裏還沒有獲得收益,居然就要拱手讓人。更為可氣的是原守將劉勛搖身一變成了魏將之後,竟然大搖大擺的代表魏軍進城談判並負責接手城池。

雙方第一天的見面很不愉快,丁奉差點兒砍了劉勛。周瑜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命令親衛綁了丁奉。然而劉勛卻以受到了驚嚇為由,居然沒有心思繼續交接,而是把談判失敗的罪責全部推給了楚軍。這讓周瑜也無計可施,只能自嘆倒霉。

周瑜找到丁奉,有些責備的問:「承淵,你也是一員老將了,難道連審時度勢都沒有學會嗎?」

丁奉說:「大都督,我想不通。五千多將士的犧牲,才換來了今日的廬江城。就這樣拱手相讓了,你讓我怎麼向那些倒下的兄弟交代。」

周瑜沉默了,夏侯惇的大軍咄咄逼人,楚軍必須要儘快的做出選擇。曹魏騎軍的出沒意味着魏軍隨時可以抵達合肥城下。一旦夏侯惇完成了攻打合肥的部署,楚軍就算是不想打也不行了。

丁奉的態度又代表着大部分楚軍將士的思想動態。楚軍為了攻克廬江城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面對強勢的魏軍,必須要硬著頭皮打一場。

夏侯惇的動作一定是戲志才的授意,其目的就是為了向周瑜施加壓力。戲志才也怕夜長夢多,再加上柴桑縣主孫尚香就在壽春城,一旦楚軍和興漢軍進行聯盟,魏軍就得全部倒在淮南戰場上了。

曹仁收到了夏侯惇的信之後,才覺得安風津危險了。可是魏軍已經騎虎難下了,進一步就可以拿下廬江城,成為淮南戰場上的主角。一旦臨陣退縮,那後果不堪設想。

劉勛自告奮勇前往談判的時候,曹仁並沒有考慮太久就同意了。直到劉勛無功而返,曹仁才意識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劉勛跟丁奉有着深仇大恨。魏軍既然接納了劉勛,也就接納了這份仇恨。

周瑜並沒有嘗試着說服丁奉,手足兄弟埋骨廬江城,這樣的事情誰也無法理解——既然要把廬江城還給劉勛,那麼倒下的五千多將士所付出的犧牲,還有意義嗎?這個問題誰也沒有答案。萬一劉勛派人折騰那些墓地的主人,周瑜就是千古罪人了。

丁奉心裏很清楚——留在廬江的唯一後果,就是葬送十五萬楚軍主力。只不過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廬江城卻在機緣巧合之下還給劉勛。這樣的結果誰也無法承受。

周瑜並不信任戲志才,楚軍連夜撤出了廬江城,朝着合肥方向急行軍。曹仁很快就收到了周瑜撤軍的情報,他並沒有立即做出部署,而是陷入了沉默之中。劉勛深恨楚軍破壞了廬江的城牆,建議曹仁追擊楚軍,有五千騎軍在,肯定會讓周瑜付出沉重的代價。

曹仁拒絕了劉勛的提議,只是派劉勛帶着三萬大軍進城,負責恢復廬江的秩序。至於剩下的人都嚴陣以待,以免周瑜使詐。曹仁用兵一向求穩,不會輕易的節外生枝。這讓周瑜的伏兵失去了作用,丁奉更是對周瑜的決定心懷不滿,甚至有些遷怒於楚王孫策。

十五萬楚軍雲集合肥,這讓楚軍的後勤保障充滿了壓力。為了減輕壓力,周瑜決定調丁奉,朱然,張承回到孫權的麾下,趁著淮南對峙的功夫拿下秣陵,徹底的剿滅仲國,拿下封王之功。

周瑜這樣安排也是迫於無奈,興漢軍在壽春的大將有陳到,張遼,魏延,鄧艾和鍾會,這五個人都是成名多年的老將了。楊修加入淮南戰場,這可是十年磨一劍,一招出鞘,誰與爭鋒?

曹魏方面也拿出了夏侯惇和曹仁,還有十八萬大軍。戲志才也是老當益壯,在大局謀划方面漸漸的向著陽謀靠攏。

面對這樣的對手,楚國方面除了孫周組合,其他的人根本就沒有資格與名將們同台競技。

楚魏終於形成了默契,只不過卻為楚國的分裂埋下了禍根。丁奉的決絕,代表着解煩軍五豪歸屬楚王孫策的失敗。他們為了自家的前途和命運,決定推動着孫權與孫策分道揚鑣。

淮南戰場上的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450章 志才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