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方外法內

第518章 方外法內

賈詡主持新收復地區的土地改革工作。照例向崇高派出了土地改革工作隊。然而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崇高方面居然肆無忌憚的抗拒土地改革。

釋嘉不僅驅逐了興漢軍派出的士地改革工作隊,還宣稱崇高地屬太室山管轄,本是方外清靜之地。紅塵地方官員不得介入干涉,否則後果自負。這就惹惱了主持土地改革的參謀長賈詡。

賈詡知道——太室山當年與興漢王有過一段香火之情,他不敢主動破壞雙方之間的關係,於是就派人向陳留行宮請旨。畢竟太室山情況特殊,不能按照尋常勢力對待。

劉正接到了賈詡的書信之後,只是提筆回了兩句話:興漢國的百姓一律平等;興漢國中沒有法外之地,更沒有法外之人。方外之人也在法內,名山古剎也是紅塵。既然是紅塵,就得同遵一套法。

賈詡接到了劉正的信之後,終於明白了法制的真正含義——法不容情,標準唯一才是硬道理。崇高和太室山,既然立足於中原大地,那就沒有超然物外的權利。這就是興漢國執行法制的決心。

崇高的存在是特殊勢力對興漢軍的一個試探。賈詡想要告訴世人——曹魏解決不了的特殊勢力問題,興漢軍一定會不折不扣的解決。

賈詡為了保障土地改革的順利進行,特意派人到陽城山大營調兵。打算文的不行就動武,反正興漢軍的土地政策不允許有絲毫的折扣。

太史慈本來沒有把嵩高放在眼裏,卻沒有想到會留下一個尾巴。劉正的書信到了陽城山大營,上面只有一句話——驕兵必敗。他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釁,於是就親自點了一員副將,帶領兩萬陳留鎮帥軍奔赴崇高。

賈詡親自趕到崇高城下,又一次派出了使者,申明了興漢軍土地改革的決心和方外之人也生存在法內之地,必須要接受法制約束的態度。

這是先禮後兵,興漢軍執掌天下大勢,對於「理」的融會貫通已經到了一個極其高深的地步。每一個舉動都符合興漢安邦的至理。

崇高和太室山都納入了興漢國的掌控之中,國無二法的標準不容更改。佛度有緣人可以,佛度犯法者不行。佛法大不過國法,這就是興漢軍對三教九流的態度。

釋嘉不敢像驅逐樂進那樣對抗興漢軍,忙把賈詡的態度上報給了太室山的主持方丈釋恩大師。興漢軍與太室山能不能和睦相處,就得看釋恩大師的態度了。

釋恩大師深研佛法,知道這一場爭端不可避免。只不過是看哪一方頂不住壓力先讓步而已。他只能傳信釋嘉:允許陽城土地改革工作隊進入崇高執行新的土地政策。同時邀請賈詡到太室山論道。以論道的結果決定十萬百姓的命運。

太史慈怕賈詡出事,堅持不肯讓他獨自上太室山。賈詡拗不過太史慈,只好令其扮作書童一起上山論道。這是一場理念之爭,也是一場看不見刀光劍影的戰鬥。

雙方一見面就火藥味兒十足,釋恩大師瞄了太史慈一眼,雙手合十的問:「太室山清靜之地,為何不得清靜之法?」

賈詡一針見血的說:「大師穿在紅塵,食在紅塵,棲身紅塵,行走紅塵。既然處處不離紅塵,又何來清靜之說。即便是心不動,紅塵也無處不在。有紅塵必有法,大師想要用一家之法代替國法嗎?」

釋恩大師問:「法為人所使,必有善惡之分。廟堂無道,江湖救急也是人之常情。」

賈詡回答說:「法無善惡,標準必須要唯一。但凡是那些亂法的人,必須要受到懲處。人有好惡,一切都是隨心所欲。俠以武犯禁,救得了一時也救不了一世。倒是法制永恆,令天下人有章可循。才是天下百姓最大的福氣。」

釋恩大師再問:「要是法制無處不在,又何需我等方外之人行走紅塵?」

賈詡說:「勸人向善,忠勇信仁義。太室山的一切源於紅塵。人是紅塵的人,物是紅塵的物。即便是那敬佛用的香,也是紅塵中人所製造出來的東西。紅塵有法,覆蓋四海八荒。」

釋恩大師沉默了,太室山傳承千年,已經習慣了脫離紅塵的特殊狀態。如今看來,這樣的自我陶醉其實有些著相了。水是山泉水,九天之上來;落入紅塵里,百花由此開。避不開的是紅塵,躲不掉的是因果。

太室山十萬百姓,終究歸屬於興漢國。家規治民,國法治民。最後還是國法為大。百姓深入紅塵,又怎麼可能逃離法制的約束。太室山地方太小,抗拒不了大勢洪流。

釋恩大師說:「太室山也屬塵世紅塵,願意接受紅塵法度的約束。」

賈詡說:「當年興漢王上太室山,留下了一幅墨寶——勸人向善,便是傳世根本;主動行善,即可發揚光大。」

釋恩大師閉目合十,不再有任何的言語。這一場論道,太室山心服口服。袈裟也是紅塵俗物,即便是受了熏陶,也掩蓋不了人的紅塵之心。

崇高的問題終於解決了,由黃巾軍大起義所引發的十萬鄉民入太室山的歷史遺留問題,直到這一刻才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至於如何定義和規劃太室山,賈詡並沒有提出什麼建議,而是勸釋恩大師到五大山城自行領悟。存在即是有道理,想要傳承得靠人來延續。

賈詡回到陽城之後,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要是釋恩大師堅持不肯讓步,太室山就得血流成河了。這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隨着興漢國勢力的增加,很多的事情都沒有心慈手軟的可能。

興漢王的意志必須要堅定不移的貫徹——興漢國的土地政策是長治久安的根基。無論是誰,都不得私自佔有土地,更不允許兼并土地。但凡有違令者,殺無赦!

想來太史慈並不是獨身上山,一旦雙方談不攏,太室山的十萬百姓就會成為犧牲品。畢竟崇高城雖然說比較小,但是也代表着這片土地的歸屬。要是興漢軍的土地政策在這裏打了折扣,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賈詡終於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含義——大勢之下,順者昌,逆者亡。興漢軍執掌天下大勢,該堅持的東西一定不能放棄。誰要破壞這種堅持,誰就得付出代價。

太室山以前挾百姓自重,讓曹魏大將樂進無計可施。倒是相安無事近二十年。如今太室山歸入興漢國,又想故伎重施,十二萬陳留鎮帥軍也不可能答應。

君無戲言,不可讓步。這就是興漢國對於太室山的態度。為了整個天下的安寧,必須要儘可能的教化那些自以為是的法外之地。

興漢軍手中的刀槍,就是為了維護興漢國的政策而存在。太史慈的陳留鎮帥軍,必須要蕩平穎川郡內的一切雜音。

賈詡終於突破了,他作為興漢軍的代表上太室山論道,成功的教化了十萬太室山的百姓。為即將制定的中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同時也為如何解決像太室山那像特殊勢力的問題指明了方向。

畢竟華夏上下五千年,三教九流傳承久遠。特殊勢力層出不窮,不聞不問肯定不是辦法。蠻橫粗暴的武力解決,也會得不償失。具體的應該怎麼做,太室山的處理模式就是最好的樣板。

興漢國範圍之內,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接受法制的約束。這就是一法到底,絕無二話。剝離太室山的百姓,就是為了避免尾大不掉。

賈詡靠着這樣的功勞,成功登上了超神譜,是為超神譜上的第三個名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518章 方外法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