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治商之法

第835章 治商之法

「為什麼?」諸葛亮和周瑜異口同聲的問道。

「糧食的商業化種植,雖然可以降低糧食的成本,但是卻會導致新的安全問題。」劉正說道。

隨着人力成本的增加,政商集團的經濟實力也會水漲船高。倘若糧食生產也進行商業化運作,糧食價格肯定會由於成本的原因居高不下。精品高價糧的存在,其實只適合少部分人。

若是政商集團投資大眾化的糧食產品。要保證百姓吃得起,鐵定了會虧本。商家為了利潤,肯定會抬高糧食價格。

梅園為了國計民生,必須要把糧食價格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糧食種植戶不能自主決定糧食的價格,生產積極性肯定會消失。畢竟在商人的理念之中,無利可圖就相當於資金的流失。

商人要利潤,百姓要吃飯。這其中的差額只能由梅園買單。可是興漢國地方數千里,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把糧食安全交到政商集團手裏,無異於慢性自殺。

梅園為了糧食安全,只能把土地留給最廣大的農民。至於政商集團,堅決不許擁有土地。落地生根的政商會擠壓農民的生存空間,從而影響國家的穩定。

農民種糧可以不賺錢,但是填飽肚子絕對沒有問題。糧食是梅園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不許政商集團插手糧食種植的源頭,才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根本。

政商集團的資源整合,絕對不能包含土地在內。這就是劉正的底線,同時也是當年青州糧案驅逐管家的真正原因。

興漢國的治商之道,關鍵在於虛其根本。商人無根,就不會成為國家的威脅。這裏的根就是土地。

劉正的一番話,讓諸葛亮明白了蜀漢的軟肋。依靠政商集團起家的蜀帝劉備,把追隨的商人當成耕讀世家一樣對待。商人擁有土地就等於紮下了根!一旦長成參天大樹之後,周邊的雜草和小樹還有機會存活嗎?

「劉莊主,你的意思是說擁有土地的商人才是最可怕的?」諸葛亮問道。

「不錯!」劉正說道:「儒家講仁義,墨家專攻技術,道家注重無為而治。這三家都對兼并土地沒有太大的興趣。可是商人就不一樣了。」

得隴望蜀是商人的本性,賞功得了土地之後,就希望得到更多。文人士子爭取功業,還講求一個問心無愧。可是商人的唯利是圖,絕對會不擇手段的巧取豪奪。

這樣一來,耕讀傳家的儒門也會受到影響。一旦把所有的東西與利益直接掛鈎,就會導致道德淪喪與法制艱危。

縱觀歷代治商之法,均是以儒教化,以道規勸,以墨要挾。總之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懲惡揚善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治理商人的難題。畢竟繞不開一個「利」字。

不給商人土地,就是為了保證商人的純粹性,同時也能讓商人有一種持之以恆的壓力。沒有土地的商人可以在利益的驅使下走四方,那些落地生根的商人就未必了。

有了土地的商人,肯定會轉變成另類的世家。政商世家的特點很奇怪,既沒有儒家的仁義,也沒有道家的順其自然,更沒有墨家的專精技術。

政商世家追求的是階層利益最大化,為此不惜以破壞公共道德式的鑽營。金錢誘惑,美女腐蝕,讓更多的人同流合污。

因此在有識之士的眼中,政商是沒有底線的。即便是商業活動的好處再多,也抵不住商人對社會公德的破壞。

歷代重農抑商的起因,皆源自於政商操縱市場,左右朝政。無奸不商可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着無數的佐證。

「劉莊主,我還是有點兒想不通到底是為什麼呀?」諸葛亮不解的問道:「蜀漢以國士待政商,政商為什麼還要變本加厲的侵吞國家財富?」

「沒有人會嫌棄功勞大,也沒有人會嫌棄錢多!」劉正說道:「在政商的眼中,權力具有價碼,更具有時效性。」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政商的貪婪皆源自於此。

商人最讓人敬佩的地方在於洞察商機。世間有很多事情只有做過了,才知道對與錯。商人眼中的商機會誘惑他們鋌而走險。

諸侯以國士待政商,短時間內倒也不至於出問題。可是隨着商業成本的增加,利潤空間也會不斷的壓縮。政商不甘心利益受損,各種鑽營和投機取巧,就會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

不甘落後於人是政商最顯著的特點。擁有土地的政商在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沒有耕讀傳家的世家實力雄厚。但是架不住政商會鑽營,一套組合拳下來,耕讀傳家的世家很難保住自家的土地。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的環境熏陶出來的世家子弟,在政商面前只怕會遭遇重創呀!當「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讀書人遇上政商,家業不保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很多讀書人由於不通俗務而敗家的事情屢見不鮮。這就導致了士大夫集團與政商集團的尖銳對立。此時的士大夫集團正值巔峰狀態,完虐政商集團不是問題。

以司馬家為首的長安世家,把政商集團變成了附庸。只用其賺錢養家,不教其做人。當然了,對於那些聽話的政商,偶爾開放一個讀書入仕的名額,那就是天大的恩典了。

政商集團識得時務暫時蟄伏,可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對於傳統世家的壓榨深惡痛絕。這就讓政商集團時不時的搞事情,亂世的根源不在百姓,而是心懷不滿的政商集團在向傳統世家宣示態度。

「政商集團為了獲得地位,就會投資有希望的諸侯參與逐鹿中原!就拿興漢軍來說,當年兵出幽州的主要軍費,就是甄、張、蘇、衛四大政商提供!」劉正說道:「好在梅園有言在先,不許政商擁有土地。」

梅園給了政商爵位,嚴格限制政商落地生根的搶佔土地。這才平衡了興漢國的士商矛盾。士子揚名與商人獲利,皆源自於普通百姓。

商人的存在豐富了百姓的衣食住行,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質。士子的作用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化百姓。

士商對百姓的爭奪,那是不遺餘力的。士子可以有教無類,商人大搞優惠大酬賓。商人的宣傳雖然立竿見影,可是一遇災荒就會原形畢露。士子對百姓的教化非一日之功,卻會影響百姓子弟的一生。

百姓為了感恩士子的教化,更是有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這就是商人無法匹敵的了。商人的一飯一粥,會讓受惠的百姓感恩一時。然而士子教育的道理,會讓受教的人感恩一生。

這讓商人拿什麼與士大夫集團競爭呢?

政商集團為了與士大夫集團抗衡,就只能從肉體上消滅士大夫集團。可是上位者治國,必須要仰仗士大夫集團。這就迫使有野望的政商選擇代言人與傳統的士大夫集團進行抗衡。

治國的關鍵在於治商,治商的關鍵在於避免商人落地生根。這就是劉正總結出來的經驗。

不許商人擁有土地,更是重中之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5章 治商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