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面臨的難題

第1264章 面臨的難題

「具體的操作我還真不是太清楚,都是下面在做,下一步怎麼走開多少店我還真得問問才知道。」

張彥明掏出電話:「我問問。」

「不用不用不用,我就是隨口問問,不用麻煩。」

「沒事兒。」張彥明撥通了花錦堂的電話。開了年,福佑多公司已經搬到西牌樓那邊去了。

現在商場,賣場是兩個獨立的公司,超市和便利店歸到了物美那邊,各方面已經全部劃分清楚。

物美張總的弟弟現在負責便利店方面的運營管理,算是物美下面一個獨立的部門。

「彥明。」

「哎,老花,我問一下,今年你們這邊的計劃是什麼?」

現在綜合賣場這邊成立了京城地區管理部,負責具體運營京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市場,花錦堂這邊抽出手來計劃其他地區。

以後會按地域劃分出五大管理部負責每個片區內的經營發展,總部管理人事,培訓,財務和後勤採購這些基礎性的東西。

「我計劃報上去了呀?

這邊現在決定分兩步走,一邊抓緊擴大人員培訓,然後在上半年內把五個管理部建起來。彥明,咱們技術培訓學校那邊,下半年能招生了吧?」

「我沒注意看。能,你有什麼計劃?」

「能不能給我這邊設幾個短期專培班?現在缺中層啊,下面人手好弄,管理層也不算難,中層這塊是大問題。

現在缺口至少三百人,一個省。這還是暫時的,店越多缺口越大,靠自己培養提拔肯定是來不及,跟不上咱們的速度。」

「你這邊培訓班不行嗎?」

「我這邊主要針對的是賣場員工,維修維護還有收銀人員,地方就那麼大,往哪安排?」

當初想弄個內部培訓學校,找小尚幫忙給弄了個老院兒,現在已成為了超市賣場商場的黃埔軍校,普通員工,收銀員,維護維修檢驗,中低層管理進修,提高班。

包括商場那邊,張彥君的鞋城都在這邊設了委培班級,現在又得加上物美,地方確實已經不夠用了。

去掉教職員工和工作人員,同時也就能容納個一千人出頭。

主要還是缺口太大,普通員工兩個月一期,也就是幾百人,現在那麼多店面需要開,怎麼也不夠用。

「那邊也放不下多少人啊,還有自己的專業呢,不可能只給你們服務吧?那邊……我琢磨琢磨吧,行吧?月底之前給你們解決問題。」

「這個月?」

「嗯。這不是小事兒,我想想辦法。」

普通員工不培訓行不行?行。但是張彥明不想那樣,國內大多數超市員工都是經過幾天十來天的集訓就上崗了,但那狀態……一言難盡。

甚至依著張彥明的想法,兩個月都少,起碼半年的培訓期,系統的學習技能知識是一方面,主要是培養團隊意識,培養服務意識,培養集體觀念。

這才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方面。

雖然說是鐵打的公司流水的員工,但骨幹隊伍是必須也必然存在的,這就是公司的根,尤其是銷售型公司。

這個團隊越大,公司管理上也就越正規,越輕鬆,口碑也是越好。

甚至張彥明計劃着在公司里推行接班制度,像過去的老企業一樣,父母退休了可以推薦一個子女頂進來,或者優先錄取員工子弟,形成一種歸屬感。

不過這個他還沒有考慮成熟。

過去的老國企並不是一無是處,恰恰相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老國企的落敗原因相當複雜,並不影響學習他們的長處。

國人比較習慣絕對和一刀切,否認就是全面的否認,認同就是全面的接收,這種極端導致了整個社會出現問題,但從來沒有人深思。

也有可能是想過了但就是不改,要樹立威嚴嘛,怎麼能承認錯誤?但世界上有誰能不犯錯誤?

……

張彥明起身去辦公桌上翻了翻,把賣場的工作計劃報告找了出來,拿到會客區遞給曾俊烈:「都在這裏了,我還沒看到。想了解什麼自己看吧。」

曾老闆有點意外,在他意識里這就是公司機密了,怎麼可能隨意的拿給外人看?哪怕不是在同一個行業。

但是接都接過來了,那就看看唄。

和電話說的差不多,一個是成立地區管理部的事情,第二是各層級員工培訓,成立委培班,第三個是各省旗艦店的開業計劃。

後面還有建議,擬在賣場里增加小家電,廚具,擴大經營品牌,增設手機專櫃和電子產品專櫃。

整個報告沒有什麼空話套話,就是有什麼說什麼,這麼大個公司,計劃報告一共就三頁紙。

曾俊烈幾眼就看完了,把報告放到茶几上,有點不好意思的沖張彥明笑了笑,點了點頭。這其實已經算是在打探商業秘密了。

雖然張彥明並沒有把這些當成什麼秘密。

「曾總那邊,現在開了多少店了?今年準備開多少?」

說起來也是奇怪,國民和蘇寧交這一對冤家,雖然成立前後相差了三年時間,但整個發展軌跡相當一致。

九十年代都悶頭髮展一隅,都在99年後決定向外擴張。

前十年兩個一個是家電綜合賣場,一個是一心只做空調,都做到了業內第一。

但從2000年開始有了變化,蘇寧交決定做家電綜合賣場,和國民重合了。

兩邊都遭遇過行業阻擊,都是以弱勝強獲得最終的勝利。

蘇寧交93年的一挑八聲名大盛,而國民99年津門一挑十,00年在申城獨挑八大廠家聯盟,回身01年又在魯爾單挑四大,差一點折戟沉沙,好在有驚無險。

「今年準備去關外和秦州,分兩步走,打算先站住魯爾和秦都,後面需要看看。」

「這邊佈局差不多了?」

「差不多了,京城津門和申城都上了正軌,其他地方……暫時我考慮往北走,市場成熟一些,消費能力也偏強。」

「還是決定用你的老方法?」

他的老方法就是降價降價再降價,用了兩年時間把家電行業的利潤水平從高高在上無法考究硬生生拉到了十點線上。

國內所有行業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商品賣給自己人的時候,那叫一個貴,這裏面有廠家的原因,但主要還是經銷商的原因。

就像汽車,賣多少錢完全是渠道說了算,廠家只管結回貨款。

在99年之前,家電行業的商場加價根本沒有約束,行業內部高度統一,而國民硬生生的把這個口子給撕開了。

這就是捅了馬蜂窩,從生產廠家到銷售行業全部成了對手,四面八方的出陰招使絆子,幸運的是幾場大劫國民都挺過來了,而且一步一步壯大。

這裏面,前面十多年的積累功不可沒。

開店面首先離不開人,沒有這十年的積累,光是一個管理層的問題國民和蘇寧交就走不出去。

再一個就是資金。

其實從這個角度說,他本身也是高售價的獲益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境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夢境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64章 面臨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