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基石」

第922章 「基石」

第922章「基石」

位於世界上最小國家的梵蒂岡博物館卻珍藏着全世界最多的珍寶,可以毫不客氣得說,這些館藏中隨便一樣都足以成為一些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博物館里有300扇門,2700多把鑰匙,由10個鑰匙管理人負責管理,五個人負責開門,五個鑰匙管理人負責關門,每天開一次門需要一個小時,關一次門需要90分鐘。

不論是關門還是開門都要要沿着既定的路線,通常來說遊客們進入博物館,首先看到的陳放着「殘軀」的繆斯之殿是最先關閉,或者是最晚打開的,不知道其中秘密的人很容易在博物館里迷路。

除了入口處的「高科技」以外,博物館內部再也沒有其他的防盜措施,唯一現代化的設施就是升降梯。

從二層的松果庭院乘坐向下的升降梯就能到達西斯廷禮拜堂的附近,畢竟這是一條員工才知道的通路。

如果你沒有賊心或者貪慾,看到那些珍貴的藝術品只會專註於欣賞它的美,這比任何一種高科技的保安設施都有效。

沒有防彈玻璃,也沒有任何帶攻擊性的防盜措施,保全做得最嚴密的地區是位於地下的秘密檔案館。

但是如果闖入者拿着機槍進去掃射,不論是瑞士衛兵還是神父、修女們的血肉之軀都沒法擋住,只是這樣一來闖入者就和拿破崙的軍隊,以及造成羅馬之劫的新教徒一樣了。

博物館里有着裝要求,女士的裙子不能露出膝蓋,不過對遠道而來的世俗要求並不嚴格,用一條圍巾遮蓋一下就沒什麼關係了。

這裏雖然是博物館卻並不是休閑場所,除了月末最後一個周日外,每周日梵蒂岡博物館都要閉館。

除此之外,樞機主教選舉新的教皇時也會閉館,從走廊深處傳來的關門聲讓人渾身發毛。

即便是修建停車場也有可能挖到古迹,梵蒂岡博物館後方就有一個,那裏曾經是三世紀時崇拜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異教徒的墓穴。

早期基督教崇拜一神論,這和羅馬的多神崇拜相衝突,為了傳教,宣教士用了很多異教元素,羅馬人認為信仰基督教等於是叛國罪,於是對其進行打壓,基督徒們只能秘密聚會。

奧爾維耶托也有地下城,這些洞穴是早在二千多年前在這裏定居的伊特拉斯坎人所建,一開始是用來養食用白鴿。到中世紀時在通道內挖掘了400多個地下洞穴,這些洞穴曾被當地人用作各種應急的臨時用途,成為居民躲避戰亂的避難所或是通往外界的逃生通道。

現在這些洞穴被當地人用來窖藏葡萄酒,但有個別洞穴則有別的用處,一個人如果眼睛被蒙上了,其他感官就會變得非常敏銳,人們普遍認為盲人鋼琴調音師會比正常調音師調的音準更准。

在那些地下洞穴里,矇著眼睛的約瑟夫總是能聽到耳語一樣的聲音,有時則會聽到慘叫,然而將矇著眼睛的布給取下來之後那些聲音就消失了,彷彿他之前經歷的全部是幻覺。

恐怕不會有人像他一樣將奧爾維耶托和梵蒂岡聯繫在一起,那個建立在火山灰上的小鎮依舊保持着中世紀時的樣子,到處都是葡萄園和松樹。

更何況那個聖體流血的聖跡,是在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里畫上最後的審判前就有的,將它們強行聯繫在一起簡直是牽強附會。

瑪雅文明記載,地球曾經毀滅四次,每一次太陽都會消失。

比起隕石撞擊地球,約瑟夫更相信是火山灰遮住了太陽,讓植物沒法光合作用,最終導致了恐龍滅絕,至少現在科學家沒有找到那麼大的隕石坑,反倒是火山噴發造成物種毀滅的證據多了不少。

面對那樣浩劫的時候,所有曾經執著的、困擾的問題都變得不重要了,能守住「人」的底線已實屬不易。

人的身體就是一種接收器,當惡魔從身邊經過的時候,感覺到的是負面的、混亂的情緒,當天使從頭頂飛過,感覺到的則是溫暖和勇氣。

「準備好了嗎?」在禮拜堂的門前,麗莎笑着問道。

約瑟夫深呼吸一番後點了點頭「準備好了。」

於是麗莎推開了門,和白天人頭攢動的景象不同,禮拜堂里一個人都沒有,瞎子所看不見的「創世紀」所帶來的震撼力難以用語言描述。

對着入口的第一幅畫是諾亞醉酒。

150天以後,洪水漸漸退去,世上就剩下諾亞一家和方舟里的動植物。此後諾亞開始耕作土地,開闢了一個葡萄園,並種下了第一株葡萄。

後來他又着手釀造葡萄酒,一天他喝了園中的酒,赤身裸體地醉倒在帳篷里。他第二個兒子可汗(Coham)看見后,去告訴兄弟西姆(Sem)和雅弗(Japhet),后兩人拿着長袍,倒退著進帳篷背着面給父親蓋上,沒有看父親裸露的身體。

諾亞酒醒后卻詛咒可汗,要神讓可汗的兒子迦南一族做雅弗家族的奴隸。自己酒後失禮,卻遷怒於兒子,還要罰自己的孫子為奴。

米開朗基羅就是這樣,他要畫裸體,不僅是教會不同意,連達芬奇也覺得不合適,只有路加·布諾雷利所畫的最後的審判里有很多裸體的人物。

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完成後,達芬奇建議給他找點什麼東西遮擋,最後大衛被強行穿上28片銅製無花果樹葉來遮羞。

如果波齊亞家族一定要找個優點,那他們就是卑鄙無恥、生活作風放蕩、腐敗貪污得毫不遮掩,這也是文藝復興時期貴族的普遍特徵。

已經有波齊亞家族這種不把亂倫、謀殺當一回事的存在了,只要比他們好那麼一丁點,在人民眼中都算是「君子」。

美第奇家族也不是什麼好人,教皇利奧十世一天神父都沒當過,選為教皇時還不過是個輔祭,就和那些在美景公園裏踢球玩的少年差不多,連着接受神父和主教的神品后才給他舉行教皇的加冕就職典禮。

相傳他被選為教皇后,就曾對他的弟弟說,「天主既然給我教皇的職位,就讓我好好地享用它吧」。

即位后揮霍教廷公款,也慷慨動用私財,加速聖彼得大教堂工程進度,增加梵蒂岡藏書,使羅馬再度成為西方文化中心。

作為最優秀的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在羅馬沒留下多少畫作,他當時的興趣是制鏡,達芬奇在韋羅基奧的工作坊里當學徒的時候,曾參與製作掛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上的銅球的製作。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畫家,卻看不上自己在藝術上稀有而傑出的天分,反而醉心於了解科學。

達芬奇也收到過委託,卻沒有完成,因為當時吸引他的是提煉清漆的技術,清漆可以用來保護油畫作品的表面。

契約是什麼他早忘光了,當時佛羅倫薩的市政廳牆上有達芬奇未完成的《安吉亞里戰役》對面是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卡納西戰役》,這兩個人誰都不服誰,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對年長他23歲的達芬奇毫不恭敬,嘲諷他過於華麗的打扮、嘲諷他優雅的紳士風度、嘲諷他太多沒有完成的作品。

這兩幅壁畫最大的區別就是人物,《安吉亞里戰役》全員穿盔甲,《卡納西戰役》全員不穿衣服。

達芬奇的畫勾勒出了戰鬥中難以忍受的激烈氣氛,絕望的人與尖叫的馬匹發生了可怕的衝突。

米開朗基羅的畫作顯示出異乎尋常的怪異畫面——那群裸男到底是在打仗還是在洗土耳其浴?

發生在兩個藝術大師之間的「藝術決鬥」最終以「無疾而終」的方式結束,因為當時的米開朗基羅收到了西斯廷教堂的委託。

「感覺怎麼樣?」麗莎洋洋得意得問到,好像這個地方是她的傑作。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約瑟夫看着《最後的審判》上那些畫了「遮羞布」的人物說。

畫中的耶穌很年輕,和普通宗教畫里長鬍子、或者受難的形象不一樣,看起來充滿了健康的活力。

就像他重生了。

話說大衛的遮羞布上哪兒去了?

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不要臉得很光棍,這比帶着遮羞布不道德要好一點,聽說美國黑客要爆料,吃瓜群眾搬好小板凳等著看熱鬧。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哈利波特之晨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哈利波特之晨光
上一章下一章

第922章 「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