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前面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三重研究目的,那麼,我們需要進一步考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首先我們從經濟思想史的角度來看一看。經濟學家們都是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定義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從古典經濟學開始就是這樣。在亞當·斯密那個時代,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剛剛開始,近代自然科學開始萌發,那時英國的科學思維開始興起,經濟學那時叫政治經濟學,是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來理解的。到馬克思時期就更加明確了。馬克思明確地說,從威廉·配第以來就產生了政治經濟學這樣一個學科。既然是一個學科,當然就是科學。所以,馬克思認為政治經濟學是科學。當代西方經濟學更是如此,而且走到極端,不僅認為它是科學,甚至認為它是像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跟數學一樣精確,達到了精確化、數量化。正是秉承了經濟學這樣一種傳統認識,到今天為止搞經濟學的人都認為經濟學是科學。科學研究的是什麼?科學不能研究個別事物,而是要研究普遍現象,並從中揭示出一般規律。所以,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這一問題的答案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及其運動規律。把社會主義作為一個社會形態來理解,從科學的角度研究這個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這一點沒有錯,否則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就不能成為科學。但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呢?在這裏是否也存在一個理論現象和理論實際之間的差異呢?就是說,經濟學家們自認為是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和定義研究對象,但是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根本做不到。比如,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那個社會主義經濟在哪裏?哪裏有抽象的社會主義呢?社會主義永遠存在於某一個具體國家,存在於一個一個具體的經濟體裏面。經濟學家往往不怎麼區分國家和社會。事實上,經濟理論雖然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的,但是事實上總是跟一定國家的經濟發展分不開,離開了一定國家的經濟發展,哪有什麼經濟學理論?以《資本論》為例,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說得很清楚,該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交換關係。但是馬克思緊接着說,「這種生產方式的典型地點在英國,所以我以英國的材料為例證」。沒有多少人認真解讀過馬克思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恩格斯後來在1886年《資本論》英文版序言中說,馬克思的全部理論都是他畢生研究英國經濟史和英國經濟狀況的結果。那麼,可不可以說先有了這個理論,然後用英國的材料來證明這個理論是對的?是不是這個邏輯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仔細琢磨,馬克思的理論到底是怎麼得來的呢?其實這是個很大的哲學問題:一個人的思想和理論到底從哪裏來的?一般來說,無非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對現實的社會存在的研究、對客觀世界的研究;另一個就是批判繼承已有的理論成果,理論是有批判性的,思想是有繼承性的。如果不讀書,什麼着作都不學,直接像文盲一樣看現實,什麼理論都不會有。反過來說,如果閉眼不看現實,天天閉門造車苦讀書,缺乏對現實的感受,也不可能創建出理論。任何新的理論永遠都是已有的理論和現實的碰撞,當已有的理論解釋不了某些現實問題時,就需要發展理論,要提出新的思想,提出新的理論,這是人類認識和科學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產生完全符合人類認識和科學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一生研究英國經濟史、歷史,一生都在讀書,所以他有了理論創新。可是有一個問題也很神秘:讀書的人多的是,同時代那麼多人,為什麼只有馬克思創立了這一套理論呢?為什麼別人就沒有弄出這套理論呢?這裏可能存在個體差異問題,這當然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先不管它。

我們現在關心的問題是,《資本論》是關於資本的理論,也就是關於資本一般的理論,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它的來源是什麼呢?一方面來源於對英國經濟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來源於對所有經濟學理論的批判繼承。從理論產生的實際情況來講,理論總是從具體開始,然後再到抽象,總是從對於個別事物的認識再上升到對一般規律的揭示。所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懂得理論的實際來源。僅僅從科學的層面去理解研究對象,雖然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不從科學的產生這個角度去理解,容易產生片面性。事實上,如果離開了一個個具體國家的事實,離開了一個個國傢具體的實踐,哪有什麼關於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概念本身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是蘇聯的、東歐的,而是中國的、中國特色的,所以叫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本質還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這個「的」字加在不一樣的地方含義完全不同。把「中國特色的」當作定語,它是形容詞。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這個理解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成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顯然,這兩種解讀差別很大,這種說法有些人可能不贊成。比如,我們國內有一些所謂著名經濟學教授就認為現代經濟學就一種,哪有什麼中國特色經濟學、美國特色經濟學、日本特色經濟學?我覺得他們太自信了。經濟學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例如,法國經濟學和英國經濟學是一樣的嗎?實際上,英國與法國的經濟學不一樣,德國和美國的也不一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更是不一樣。憑什麼說只有一種經濟學?憑什麼說西方主流經濟學就是現代經濟學並且是唯一科學的經濟學?實際上這是一種經濟學帝國主義思想,言外之意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不是科學的經濟學。我們就從來不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唯一科學的經濟學,這種說法太絕對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本來就不一樣,怎麼能用自然科學的標準標榜自己是唯一的?所以,無論是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還是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要加上「中國特色」這四個字,有一些人就不接受,認為這是胡鬧。一些人認為,經濟學有現成的,而且被世界大多數國家認可是唯一科學的經濟學,還要搞什麼中國特色的經濟學?顯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概念要能成立、理論要能成立,首先我們必須破除這些人的這種似是而非的錯誤觀點。

裴長洪教授舉了很多例子,說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很多確實是來源於西方國家,尤其來源於美國。這讓我又想起2012年6月習近平同志考察時所說的,對西方經濟學不能照搬照抄,那樣會水土不服,而且會誤人子弟。對待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不能照搬照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我們已經經歷過兩個歷史階段的教條主義。計劃經濟時期,雖然我們也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但在一定程度上曾經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后,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又出現了另外一種教條主義,就是教條主義地對待西方經濟學,認為它是唯一科學的經濟學,這是一種新教條主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在各方面已經比較成熟,應該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了,確實是到了創建屬於中國人的偉大理論貢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時代了。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立得起來,就必須破除新的教條主義,否則認為經濟學只有一種,就沒法弄了。

我們要看到,剛才說兩種解讀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也要看到它們共同的一面。無論叫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還是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反正都是政治經濟學,而且都是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本質上是有相同之處的。但是這個「的」加的地方不一樣確實是有很大差別。差別在於,如果把它理解為只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往往容易讓我們始終在原來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路上考慮問題。作為理論體系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早產生於蘇聯斯大林時期,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到今天為止,蘇聯教科書對中國政治經濟學仍然影響深遠,雖然我們也有很多創新和發展,但是很多東西還沒有擺對。所以需要一種新的理解,即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就是以中國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為對象來建立一種經濟學,因為這個理解與原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明確地強調了我們國家的重要性,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性。因此,我們不再去抽象地研究一般的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而是重點研究中國的發展規律,把中國的發展規律研究清楚之後,再上升到社會主義的一般發展規律。中國搞好了社會主義,世界的社會主義才有希望,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一點。中國社會主義搞得好不好,不光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並最終在世界上領先了,那麼它就具有了世界意義,我們要有這種意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最根本意義在哪裏?在於我們確立了對社會主義新的理解。長期以來我們在問什麼是社會主義時,大家就翻馬恩經典著作,包括《資本論》《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需不需要翻經典?當然需要。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於社會主義的原則和基本特徵進行了很好的理論概括。但是過去翻得太多了,只知道從書本上翻,並且總是把書上說的當成絕對標準。從一定意義上說,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於中國實踐這個提法容易產生誤導,以為只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直接運用於中國就行了。還是黨中央的提法更準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實踐相結合」。抱着直接運用理論於實踐的思路去理解,容易產生誤導。社會科學理論只能作為指導,沒法直接運用。勞動價值理論能夠用來幹什麼?理論起到的是指導作用,是一種分析問題的可用工具。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對於社會主義的理解多多少少存在本本主義的色彩,把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那些原則的論述當作衡量社會主義的唯一標準,把社會主義的過程、道路和我們必須通過一系列過程道路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混為一談了,這應該是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差異之所在。所以,鄧小平同志說過,雖然搞了幾十年,但是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並不是特別清楚。這是非常深刻的見解。正是對社會主義有了新的理解,才有了改革開放。在這一點上,鄧小平同志非常偉大。堅持從實踐出發、從中國現實出發,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來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我們現實條件的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這就是我們改革開放所做的事。我們搞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條現實的道路。現實生活當中社會主義應該長成什麼樣,只能是什麼樣?不能完全按照馬恩的著作去理解。到今天為止,特別是對我們搞馬克思主義的人來講,要學會自我批判,我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還多多少少帶有教條主義的色彩,一講什麼是社會主義就拿着馬恩的原話來衡量現在的中國。有人甚至認為,中國根本不是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中國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嗎?不是。所以說,教條主義害死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概念、這個範疇的提出,最重大的意義是再一次說明了我們對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解,實事求是的理解。社會主義在現實中就是從一個國家開始的,我們是在中國這一國的範圍內搞社會主義,不是如馬克思所說的在許多發達國家勝利了以後一起來搞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國家消亡了才搞社會主義,我們要尊重我們這個國家的道路、尊重我們的歷史、尊重我們的國情、尊重我們的實踐,我們就是在創造,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們在創建的過程當中,走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怎麼不行呢?我們有私有制,有市場經濟,有外資,只能這麼搞。現在搞一個純粹的社會主義能行嗎?實踐證明不行,這個特別重要。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我們必須把它理解為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這樣的理解符合前面講的人類認識和社會科學發展的規律,我們只有先搞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是什麼,才能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的一般發展規律是什麼,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從一國上升到一個社會形態,這是認識發展的規律。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範疇最重大的意義就在這裏。這是對社會主義認識上的又一次飛躍,這個理論認識更明確了,這也充分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所以,我們要這樣來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它的研究對象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有了這樣的理解,承接剛才說的研究目的的三個層次,從實際出發來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也包含了相應不同的內容。一方面,為了揭示規律,就必須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交換關係等。從這個方面來講,我們可以繼承馬克思的傳統。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不光是這個問題,所以研究對象還要擴展,擴展到第一個層面,我們還必須研究中國現階段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及其矛盾運動。過去政治經濟學強調生產關係,雖然正確,但是還不夠,因為沒有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發展的特點。我們的特點是什麼?黨的文件說得很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一個特點是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在政治經濟學里卻沒有體現,這恐怕不行。所以必須研究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矛盾運動。還有生產力問題,我們不是像工程技術學那樣研究生產力問題,但是我們必須關註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的問題,這是現實賦予我們的重大理論任務。政治經濟學不研究生產力問題能行嗎?我們有很多人思想有點跑偏了,對生產力問題還是沒有足夠重視,甚至有人說中國的生產力這麼發達了,已經過分發達了,都已經生產過剩了,還發展什麼生產力?在生產方面,中國有的方面確實是世界一流,非常發達。但是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所以,還是要把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這幾個方面問題都納入進來。在這個方面,《資本論》給我們提供了典範。《資本論》裏面有沒有研究上層建築?有的,工廠法就是上層建築。有沒有關於生產力的研究?馬克思研究的協作、分工和機器的產生,就是對於生產力問題的研究。我們要向馬克思學習,對於作為一個社會有機體的整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這幾個方面都要去研究,而不能僅僅拘泥於生產方式、生產關係,那太狹隘了,所以,我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的理解要進一步擴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前面所說的三層目標和任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十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十講
上一章下一章

二、《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