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朝風起,九州雲盪

第111章 一朝風起,九州雲盪

李存明出了軍營,急匆匆回到皇宮上書房,他要召見張國維。

張國維在南方各地整修河道,走遍山山水水,想必非常了解民間疾苦。對於他在民間的見聞,李存明極為重視。

酉時初,張國維入宮覲見皇上。

李存明迎到殿門口,見張國維麵皮黝黑身體枯瘦,如同一個老農,由衷道:

「張愛卿,辛苦你了!朕早些日子派錦衣衛將你的家人接到了南京城,你可曾回府見過家人的面了?」

張國維是浙江東陽人,他維修加固錢塘江堤岸時,竟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李存明聽說了這件事情,特意下旨接他的妻兒來南京居住。

「感謝陛下關懷,臣還來不及回府。」張國維道。

李存明道:「朕還記得你和宋應星來徐州見朕時的情形,倏忽一年有餘。宋應星去了佛山,你則四處奔走,我大明朝有爾等勤於國事的忠臣,何愁不能中興呢?」

隨即吩咐王承恩備了酒席,君臣二人就在上書房暢飲。一番寒暄閑聊之後,李存明道:「張愛卿,你在民間走動,跟朕說一說所見所聞吧。」

張國維放下酒杯,坦誠道:「臣便直言不諱了!這一年以來,南邊各省還算安寧,尤其是推廣了土豆、玉米的種植后,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令人欣慰。」

「但老百姓還是過得很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皇上雖然免除了三餉,但人頭稅、各種雜役仍舊繁重,尤其是士紳們有各種優免權,許多賦稅雜役落在了貧苦的老百姓頭上。」

「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總而言之一句話,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此等現象越演越烈,實乃我朝一大隱患!」

「就拿浙江嘉興府來說吧,臣離開浙江時,聽聞此地鬧出了爭田之事,又爆發了幾起奴變。」

李存明怒道:「為何不見嘉興府的奏報?」

站起來,一邊踱步,一邊嘆道:「縱覽前朝歷史,哪一個王朝到了末期沒有尖銳的人地矛盾呢?朕之所以遲遲不肯發兵北征,便是因為國內危機重重,攘外必先安內!」

「朕早有從根子上解決人地矛盾,縮小貧富差距的打算,因為韃子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爆發戰爭,一直下不了決心。」

「如今聽了你一席話,朕算是明白了,改革宜早不宜遲。再拖延下去,只怕南方會出現下一個李自成!」

張國維聽皇上說得萬分嚴肅,起身恭敬問道:「陛下,您打算如何改革?」

「朕早有了一套方案,一直在等待時機。張愛卿,你回府之後,連夜寫一份奏章,詳細介紹南方情形。」

又下旨任命張國維擔任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入值通政司。

張國維出宮之後,李存明在上書房奮筆疾書寫下他的改革方案,一夜未眠。

上書房裏的燈光亮堂堂的,皇帝的身影投射在地上,有些偉岸堅毅,又有些孤獨寂寞。

……

翌日寅時,當閆爾梅等通政大臣來到通政司時,看到皇帝已經提前到了。皇帝雙眼通紅,黑眼圈十分明顯,但精神狀態高昂亢奮。

閆爾梅等人熟知皇上的秉性,心知皇上昨晚又熬夜了。但凡出現這種情況,便會有重大事情發生。

李存明等諸位臣子行了禮,直截了當道:「張國維寫了一份奏章,爾等傳閱吧,看完之後再議事。」

閆爾梅率先接過奏摺,仔細看了起來,看過之後遞給蔣德璟,陷入了沉思。

李存明喝着茶,靜靜等待臣子們看完奏摺,問道:「有何感想?」

蔣德璟斟詞酌句道:「張尚書的奏摺真切詳實,所反映的問題讓人觸目驚心。早在徐州時,陛下就說過人地矛盾之事,臣猶自記得。」

「是啊,大明朝的危機不在外面,而在國內。如果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百姓們還會跟着李自成、張獻忠造反嗎?如果人人安居樂業,國富民強,建奴能入關嗎?」閆爾梅道。

李存明道:「心腹之患不根除,如何驅除韃虜收復河山?朕今天不議別的事情,就議如何解決人地矛盾。諸位臣工,朕有一個改革方案,醞釀日久,昨夜詳細寫了下來,爾等看一看可行否?」

說着,拿出一沓御筆親書的文稿,遞給臣子們。

臣子們聚在一處,一同往下看。只見字跡龍飛鳳舞,充滿了張力,由此可見,皇上在寫下改革方案時懷着怎樣的雄心壯志。

「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嗯,這是一項仁政!」臣子們紛紛點頭。

自從西漢有了編戶齊民的政策之後,人頭稅延續了將近兩千年。我國封建王朝的稅收,其實就是兩大塊,一是田賦,二是人頭稅,商稅、鹽鐵稅等倒在其次。

明末時期黃冊制度形同廢紙,人口普查工作已經形同虛設,如今徵收人頭稅利用的還是萬曆年間的數據。有錢人家要麼是官紳,無需繳納人頭稅,要麼就千萬百計隱瞞人口,人頭稅最終還是落在了貧苦百姓頭上。

既然人頭稅存在的意義不大,廢除之後又能減輕窮人負擔,不失為仁政德政,何樂而不為呢?

臣子們對這一項改革舉措沒有異議,但當他們看見下一條措施時,不約而同面色凝重,良久不語。

「怎麼,對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的舉措有想法嗎?但說無妨!」李存明道,語氣平靜淡然,似乎早已料到會出現這種局面。

封建王朝的子民們除了正常繳納各種賦稅之外,還要承擔許多義務勞動,這便是差役,比如修理河道、運輸軍糧、維護城牆、驛站等等。

官紳們有優免權,不用納糧,也不用當差,自古如此。否則國人怎麼會熱衷於讀書並參加科舉呢?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一句話後面隱藏的真相,其實是指通過讀書考取功名,便有了各種特權,可以當人上人!

如果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的改革措施推行下去,不啻於動了讀書人的蛋糕,挖了官紳們賴以生存的根基,此事非同小可,相當於給大明朝來了一場大手術!

蔣德璟跪下去道:「陛下,三思啊!此舉勢必會引起官員、鄉紳以及千千萬萬士子們的反對,臣擔心社會動蕩,局勢不穩。」

就連張國維也被皇上如此巨大的決心嚇到了,也跪下去道:「國內大多數田地被藩王、官紳佔據,皇上在徐州時削藩,現在又讓官紳納糧當差,確實能緩解人地矛盾。可正如蔣尚書所說,此舉牽涉面太廣,官紳、士子們不會答應的!」

李存明看向閆爾梅,問道:「軍師,你意下如何?」

閆爾梅臉色嚴峻,慨然道:「臣真想長歌當哭!」

「什麼意思?」

閆爾梅正了正衣冠,隆重行了大禮,道:「臣想哭,哭的是陛下的菩薩心腸,哭的是萬民遇到了千古聖君!廢除人頭稅,已然天恩浩蕩,可陛下還要讓官紳納糧當差,這是對天下子民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孔孟再世也不過如此!」

「臣還想哭陛下生不逢時,遠的不說,倘若陛下生在萬曆朝,我大明何至於此?偏偏陛下在戰火連天、內憂外患之際執掌乾坤,行事艱險千倍萬倍!」

「陛下,蔣尚書和張尚書說了國內的阻力,臣要說的是韃子雄踞北方,此時應該以穩定為上。等驅除了韃子,平定了北方之後,再推行改革不遲。」

李存明道:「閆軍師不反對朕推行新政,只是覺得時機未到,是吧?」

「臣確實如此想的!」閆爾梅道。

李存明起身,目光炯炯看着大臣們,語氣堅定道:「你們知道朕為何急匆匆從鳳陽趕回南京嗎?其實朕早就有推行新政的念頭了,正如閆軍師所說,朕一開始也擔心局勢不穩,官紳、士子劇烈反對,一直躊躇不定。」

「可朕今天要告訴爾等,朕已經下了決心,九死而不悔!」

「朕昨日去了京營一趟,士兵們忠心耿耿,已然成了一支虎狼之師,朕有何懼哉?加征商稅時,東林黨人劇烈反對,明的暗的手段都用上了,朕照樣挫敗了他們的陰謀!」

「而且有一點你們必須考慮到,咱們遲早要跟韃子決一生死。大戰開啟,打的是人命,打的是錢財。戰爭的車輪一旦啟動,就停不下來,朕此時推行新政,其實就是要從根子上解決錢糧問題。」

「各地官紳、士子要鬧事,儘管鬧吧,朕不怕手上沾滿鮮血,也不怕被讀書人罵上百年千年!各朝變法,無不從流血開始,罵名由朕承擔,還給天下人一個朗朗乾坤太平盛世!」

皇上言語慷慨激昂,臣子們頓時熱血沸騰,既然皇上決心如此巨大,他們只能誓死效力。

閆爾梅道:「臣終究低估了陛下的決心,陛下要當堯舜之君,臣等不甘落後,也願意成為商鞅、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改革忠臣!臣不擔心官紳們,只是天下士子年輕熱血,最容易受到挑唆蠱惑,這一群人最該防範。」

「軍師啊軍師,朕果然沒有看錯你!」李存明朗聲大笑,繼而冷下臉道,「開恩科,讓士子們聚到南京城來,他們要鬧事,就讓他們在朕的眼皮子底下鬧騰吧!」

聽到這一句話,臣子們心頭寒意升騰,暗想皇上城府太深了,不知又會有多少人腦袋落地。

走出通政司,已是卯時。本該東方發白,但今日天氣陰冷,空中烏雲滾滾。

「閆軍師,皇上愛民如子,雄才大略,新政確實利國利民。可皇上會不會太心急了一些?」蔣德璟低聲道。

閆爾梅負手看向天空,喃喃自語道:「起風了,要下雨了。一朝風起,九州雲盪!得遇聖君,前面就是懸崖,是地雷陣,做臣子的也該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開局搶了陳圓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開局搶了陳圓圓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1章 一朝風起,九州雲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