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七章 控溫法?成功?失敗?

第兩百五十七章 控溫法?成功?失敗?

窗外雨不停的在淅淅瀝瀝的下。這才是南方的常態吧。下雨也好,天氣不會那麼的熱,雖然現在還沒到夏天,但是有時候已經感覺很悶熱了。董良選的不是時候,沒想到今天會下雨啊!不過工作都是在室內進行,也無所謂了,頂多是讓助手們辛苦一點。雜役們吭哧吭哧的抬過來了一個大木桶,小心翼翼的放在大堂的一側。然後又是幾個雜役輪流往木桶里添水。約莫填了半桶。房間里另一邊放着一個火爐,已經引起來火,燒着木炭在一旁等待着。幾個雜役扛着幾個大麻袋,互相幫助著把麻袋堆在一側,麻袋都滿滿當當的裝着東西。馬良在一旁做個管理,帶着其他的雜役給董良做助手。「先生,東西都抬過來了。」馬良來到窗戶旁邊叫住正在看雨的董良。馬良自第一次與董良見面后,就一直叫董良先生,雖然兩人年紀彷彿,但是馬良就是覺得董良學識好,有能耐,還有道德。就是願意做董良的學生。雖然董良從來不真的以師的身份自居,但是馬良的禮儀一直很到位。算得上亦師亦友的兩個人。今天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都是一些體力活,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董良把需要的東西清單一打,就在這裏開始偷懶了。董良並不十分的稀罕下雨。董良依稀記着小時候下完雨,道路變的十分泥濘,放學回家,上學到學校的幾里路上,可以把鞋子不停的被泥巴包裹變大,很費力的才能把泥巴踢掉,輕鬆幾步。但是很快又會被黏上。偏偏那些泥巴一旦堆積的很多了,又不在腳上糾纏,乖乖的回歸大地。就是維持着幾斤的重量,消磨人的精力。再後來,稍大一些,學校也更遠一些,有自行車可以使用,但是一旦下雨,泥巴也會塞滿自行車的前後輪胎上方的擋泥瓦上!讓你騎不動,推不動,又不能扔下不管!總之是十分糟糕的體驗。但是董良也並不討厭下雨。即便是下雨會帶來很多的不方便,董良仍然會不停的期待下雨。也許,在北邊,下雨不是常態,平淡的生活,一天天的過去,下雨,會給這些孩子們一些調劑。生活增添一些變化,一些新鮮感。再後來,越長越大,生活越來越累,就再也沒有精力去感受什麼天氣了。而如今在這豫章郡,董良似乎又找到了看雨的樂趣,聽着雨淅淅瀝瀝的聲音,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落在石階上破碎的聲音。但是,你以為董良是又找到了天真的意趣?又變成一個文採風流的書生?不,如今雖然董良在愜意的享受雨水,但是心裏卻是有一種很惡俗的想法。那就是,如今,我有精力去賞雨,那是因為,我的社會地位不低,董良在豫章算是人上人,不會被欺壓,沒有生活壓力。雖然仍然要面臨爭奪天下的戰爭,但是那對於老百姓,普通的士卒來說,是在掙扎求存。他們像董良以前一樣,在追求生活,生存,很艱難。而董良卻是在追求理想!說起來真是很諷刺。哪怕是腦袋裏仍然回蕩著平等的觀念,但是無論是當初,還是現在,始終是不平等。當初自己處於痛苦的下面,現在卻處於舒服的上面。雖然自己出身於底層,知道民生疾苦,卻仍然不得不感嘆,自己成為了當年所嫉妒的人。董良一直以來盡量去致力於東漢末年的平等和諧建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自己已經成為了既得利益者。但是董良卻並不因此而彷徨悲觀,因為兩種生活都體驗過的他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如同他高中的時候生活並不富裕,卻每天沉溺於文章中,學習古人的豁達,那時候自以為有了境界。對於老師在課堂上所推崇的詩詞大會的大教授也似乎惺惺相惜。但是大學之後,與社會越來越近,他卻越來越艱難。面對着確確實實的人間疾苦,不是念兩句詩可以解決的。董良醒悟了,當他再看到那康教授說道:「人生失意的時候,不如讀讀定風波。」董良並不反對,但是卻再也沒有什麼感觸。因為康教授可以去定風波,他再失意,仍然是最頂尖學府的教授。而自己以及相當一部分人是沒有資格定風波的。即便吟唱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讓自己淡然自若,回過頭來,還是要面對生活,油鹽醬醋是不能不解決。試想一下,蘇軾的一生確實是很坎坷痛苦。可是他再痛苦,走到哪裏,不都是官嗎?即便是董良一直十分敬仰和同情的杜甫,似乎窮困潦倒一生。但是到底是個官啊!比起來行人弓箭各在腰,還是很幸運了。詩家的愛恨情仇被後人所感嘆,那是因為詩家可以發聲。普通人根本連話都說不出來,也沒有力氣說啊!痛苦到了極點,也只能仰天長嘆一聲,「我的老天爺啊!」然後繼續埋頭於黃土之中,為着縣太爺,或者全國的官員,皇親國戚的幸福生活所勞作!馬良的聲音,打斷了董良隨着雨絲紛飛的思緒。定了定神,轉頭來,笑道:「我看雨看入了神。」馬良也笑道:「先生上一年忙,在荊州來的也晚沒有趕上。我也見過一些北方人,那邊雨少晴天多,即便是下雨不方便也覺得稀罕。」「但是咱們現在在南邊。雨多晴天少,不知道什麼時候,先生就會看膩了,天天盼著晴天來稀罕呢!」「看膩了再說,在北邊這麼些年天天盼雨,大不了日後在南邊天天盼晴嘛!」董良說笑着,整個大堂情氣氛都很活躍。董良笑着來到中央,先不管那個火爐,只看那個大木桶。總的來說似乎看不出來什麼問題。董良以前學過的知識很多都模糊了,而這東西也是第一次做,具體什麼情況,還是要摸著石頭過河。「開始吧。」董良下命令。「先把硝石倒在外面的大桶里。」旁邊的雜役和工匠聽了,開始抬着麻袋,呼啦啦的往裏面倒。旁邊有眼力的把裏面的小木桶先拿出來。董良也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只按照記憶和推測就安排下去,小木桶早早的就放在裏面,不過現在添加硝石就不方便了。於是先拿出來小桶,大量的倒了一些硝石,大木桶里似乎開始散發着涼氣了。董良命令助手開始把裝滿水的小桶放進去。直接用硝石混合水可以製冰,但是這冰是不可食用的。所以要做一層隔離,用外面的大桶的冷氣,使小桶里乾淨的水結冰!不一會兒,冰霜開始掛在大桶壁。「哎呀呀,怎麼涼了!」看着桶邊上的似乎是霜,有工匠用食指輕輕一點。「哎呀!真涼了!是霜!!」還沒等大家都過來吃驚的看。就又開始有眼尖的開始尖叫。「結冰了!結冰了!」「是冰啊!」「化水成冰!」工匠們都十分驚訝,震撼,就好像看到油鍋取錢等魔術一樣!甚至有個別的撲通給董良跪下,高喊著:「神仙下凡!神仙下凡!」「神仙保佑!神仙保佑!」董良無奈,這種情況也預料到了。即便是後世還有很多人拿着化學反應去招搖撞騙。這些人這樣的表現並不值得吃驚。就連馬良都崇拜驚詫的看看冰又扭過頭來看看董良。再看看董良,又看看冰。不過居然還有種果然的表情。好像是說,果然不愧是我用師禮對待的人啊!我老師,牛!董良今天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製冰。畢竟製冰一般是穿越者夏天裝逼的手段。而且硝石製冰其實並不那麼的理想,因為消耗的硝石數量不小。不過好在硝石是可以反覆利用的。董良手裏這一批上好的硝石,也是從那群被命令研究火藥的道士手裏取來的。他們把土製的硝石做過提純。最起碼比原始的乾淨一些。董良不理會旁觀者的大呼小叫。看着小桶里的水漸漸的開始結冰,成為了冰水混合物的時候。董良命令手下把桶提出來。董良對着旁邊記錄的人道:「硝石放入水中,會吸收水的溫度,讓水結冰。但是硝石是有毒的,這樣的冰不可以用來食用。不過百姓在夏季也可以搞一些冰出來,冰鎮一下食物。」記錄官老老實實的記下。「不過這並不是今天的重點。看這小桶里的冰水混合物,當水的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結冰,加熱到一定溫度會變成蒸汽。而冰水混合物介於水和冰之間,這個溫度可以定義為零度。」「冰則是零下,而於中原平地上,水沸騰的時候,是水介於水和蒸汽之間,為一百度!」董良說的這些東西,都是順帶着的科學知識,同樣也不是今天的重點。但是話已經說到這了,順便就給記錄了。原始的科學知識就這樣一點點的積累,董良等待後來人把他們研究透徹,而董良自己已經把那些知識忘記的七七八八了。董良讓人把水倒進鍋里慢慢的燒。又命人打開一個麻袋。裏面是有些渾濁的晶體。這是海鹽。沒錯,董良今天的嘗試就是海鹽提純。海鹽生產歷史悠久。一直就有上古「夙沙氏」煮海成鹽的傳說。考古發掘也表明商周時期渤海沿岸便有大規模煎鹽生產活動。歷史時期,各鹽場因地制宜,演化出不同的製鹽方法,「或刮於地,或風其水,或汲於井,或熬其波」。一般而言,傳統海鹽生產技術包括煎與曬兩大類,以煎法最為普遍。但是只要是讀過歷史小說的都知道,用火煎鹽,費時費力,鹽戶的生活很苦,也破壞環境。凡是穿越者,十個有八個都得曬鹽。但是海鹽曬出來有很多雜誌,除了一些不溶於水的雜物以外,麻煩的是那些什麼鈣啊,鎂啊,什麼的。到底是什麼,董良已經忘了……只知道,鹽是氯化鈉……做不到提純出來上好的雪花鹽,走向人生巔峰了。但是董良還是要試一試,因為這鹽的問題,就算現在不能成,開個頭讓後人研究也好啊!董良希望天下太平,盡量讓後世的便利方便漢末百姓。雖然做不到人人有肉吃,但是可以先嘗試大家吃鹽方便。中國古代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製鹽方法。像什麼淋鹵曬鹽、淋煎法、攤灰淋鹵法、曬鹵曬鹽等等等等。而這些知識,作為主角的董良,自然是通通不會……但是董良還記得當初中考的時候,考過的實驗,關於粗鹽提純。雖然那只是很簡單的,主要過濾一下就行,但是當然董良也涉獵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只是都記不清了,還需要嘗試。水燒了一會,冰已經化了。董良之所以先製冰,是因為無法控制溫度,只能先歸零,然後慢慢的一點點加。麻袋裏的海鹽,是董良讓劉備在交州沿海開的實驗鹽場曬出來的。但是董良已經警告過劉備,這些鹽是不能吃的。劉備就用船給董良運來了幾麻袋,讓董良研究提純方法。自然,是已經把泥土之類的雜物已經去除了。現在麻煩的是一些化學物質,金屬的分離。董良摸一摸鍋里的水,溫度比皮膚略低。「可以了。」工匠把鍋端下來。董良依稀記憶著,現在都粗鹽大概是三種化學物質的混合,肯定不止三種,但這三種是大頭。董良需要的是其中的氯化鈉,其他兩種是什麼確實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一些溶解度不同的知識。約莫是二十多度,其中一種沒用的物質在水的溶解度最高。而人的皮膚約莫在三十來度,感覺涼點的水就差不多二十多,吧……董良也是猜測……不過還是這樣幹了。取出來一些水,將水與粗鹽混合,這樣可以用水把溶解度最高的一種物質溶解掉。然後再慢慢加熱,約將近三十度,是鹽的溶解度最高,這個溫度其實還是比皮膚溫度低,但是已經差不多了。董良沒有準確測量溫度的手段。雖然好像知道玻璃似乎是用河沙可以燒,好像是二氧化矽?但是顯然研究玻璃不是現在當務之急。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吃和打仗。等董良用三種溫度的水,將鹽溶液分離。再煎干,得出的結晶,就應該是鹽了。顏色雖然不是雪花白,但是也已經比粗鹽漂亮多了。記錄官一步步把董良的操作記錄下來。工匠們則負責搬東西和震驚。董良命人將結晶取出。點手叫過來兩個製鹽的老手藝人。將鹽遞給他們。「來,看看這鹽怎麼樣?」兩個老工人,用佈滿裂痕的手,將鹽接過。食指捻一捻,搓一搓,又放在嘴裏嘗一嘗,當那熟悉的鹹味,不,是更加純粹的鹽味在口腔綻放的時候。兩個老工人眼裏放光。「是鹽!是鹽!是好鹽!」馬良也欣喜的看向董良。「先生,我們成功了!」「成功了!!」董良嘴角掛着笑意,還是挺有成就感的。但是董良搖搖頭。雖然仍然微信但卻略帶遺憾的說道:「不,我們失敗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兩百五十七章 控溫法?成功?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