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才學霸人設

第2章 天才學霸人設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涉淇,於頓丘……」

裝模作樣的撐到眾人都離開后,朱柏瞬間把手中書本丟開,忍不住罵娘。

為了塑造天才學霸的卷王形象,期間他硬是逼着自己背完了《詩經》311篇,合計39234字。

着實秀了朱棣、朱榑等人一臉。

讓眾人心中暗乎怪物連連,敬佩不已!

可也差點沒把朱柏累死。

想到明朝歷代紈絝子弟,尤其是還未出世的明武宗朱厚照。

他覺得自己營造的天才學霸人設,突然就不香了!

想想以後苦逼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

朱柏心裏苦但是他不能說。

唯一值得慰藉的是穿越以後,兩世靈魂疊加使他擁有了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神奇本領。

不然日子可就沒法過啦!

尤其是。

二十年後,剛登基的朱允炆就急不可耐的出台削藩政策!

對自己的親叔叔們要麼逼死要麼幽禁,下手又快又狠。

自己這個湘王也被安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被迫自焚於王府內。

享年二十八。

最可恨的是為了給天下一個交代。

朱允炆這兔崽子還給自己安了一個「戾」的謚號。

這能忍?

不行!自己不能躺着等死,應該奮起自救!

該乍辦呢?

賴著不就藩?這樣朱允炆就削不了自己的藩!

裝作書獃子當它個二十年老賴和啃老族。

然後靖難之役時和戰神李景隆一起打開城門,對朱棣說:

「嗨,四哥,歡迎回家!」

憑藉此大功勞找朱棣續杯,然後繼續薅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一家的羊毛,做一世的逍遙王爺。

或是乖乖就藩。

等朱允炆削藩的時候投靠朱棣,拉上朱權眾籌拍攝靖難之役2。

然後交出兵權賴在京師做個逍遙王爺,逮著朱棣繼續薅他們一家子的羊毛。(qaq)……

朱柏突然覺得自己好沒出息,只想着當逍遙王爺。

難道就不能提前部署,未雨綢繆,走朱棣的「靖難之役」。

拿出「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氣魄,坐上那龍椅寶座,成為尊?

又或者在朱允炆削藩前,帶着部隊逃到國外開疆擴土,征服全世界,最後拿着喇叭對着明朝邊境喊話:

「裏面的人聽着,你們已經被包圍了,放棄無謂的抵抗……」

朱柏滿腦子都是「自救之法」,

混吃等死有之,yy到差點沒上天的也有之!

現實總是殘酷的。

如果他現在18歲,他可以去就藩,提前積蓄力量。

如果他現在28歲,他還有機會放手一搏。

但是……他現在才8歲,學業繁重,能力有限。

相比原先的朱柏。

他也不是沒有改變命運的能力,比如擁有數百年後的成熟靈魂,比如具備了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

用勤奮刻苦的天才學霸形象,掩蓋一些異於常人的言行。

畢竟天才的行為思想,本不能以常理度之。

當然剛極必折、慧極必傷,謹言慎行,穩健發育總不會錯。

結合實際情況。

朱柏為自己定下了初步保命計劃。

打鐵還需自身硬。

首先繼續強化自己天才學霸人設,打造自己的名氣為父爭光。

讓自卑心切的朱元璋在文臣中能夠挺胸抬頭,贏取朱元璋好感。

其次拉進與朱標、朱允炆的距離,閑時就到東宮幫忙帶朱允炆,以自己學霸的身份陪伴他學習成長,成為他朝夕相處的好叔叔。

最後有事沒事找朱棣套近乎,培養培養感情,並儘可能引起徐達的好感,想辦法迎娶他四個女兒中的一個,與朱棣成為連襟。

此外堅決不拉幫結派、不捲入黨爭、不輕易站隊。

在朱柏看來倘若這波投資順利的話,這一世自己應該不會活得像歷史上那麼悲慘。

他心裏的石頭此刻總算是落地!

等等。

拉幫結派?

捲入黨爭?

朱柏突然一拍腦袋。

自己人設已經初步立好,安身立命法也已想好。

但是現在還有一場危機等着他去化解。

眼下洪武十一年。

離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僅剩不到兩年。

倒不是朱柏想要救胡惟庸,或者阻止這場株連三萬餘人、二十餘功臣的慘案發生,為朱元璋留個好名聲。

胡惟庸觸碰到了朱元璋的底線,神仙也無能為力。

朱元璋生性多疑屠殺功臣的黑點,也難以洗白。

不可否認朱元璋自平民而起,經十七載而成帝業,堪稱千古一帝,歷史上的英主!

奈何朱標早亡。

為了讓朱允炆輕鬆當皇帝,晚年的朱元璋只得再度「苦一苦群臣,罵名我來擔。」

歷史大勢朱柏難以扭轉,但佔據了這副軀體他就有義務盡一份心意。

生母胡順妃待他很好。

重活一世。

他不忍讓胡順妃親歷:

丈夫殺死自己的父親和兄弟、兒子被其侄兒逼得自焚、最後默默殉葬結束自己可悲的一生……

朱柏想做的就是阻止胡順妃父親胡美(原名胡延瑞)作死。

千百年來作為皇帝的岳父,入宮探望女兒被賜死的,恐怕自己這外祖父是獨一人。

甚至他的兒子、女婿也跟着倒霉在受刑時被活活打死。

作為朱元璋的岳父,會因入宮探望女兒被賜死?

顯然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胡美戰功赫赫手握軍權,又有降將、開國功臣、外戚等多重身份,捲入黨爭才是他自取滅亡的根源。

外戚干政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

可憐的胡美沒想到這一點。

看到朱元璋生性多疑,大肆屠殺文臣武將,心中不安想給自己找個靠山加道保險,不至於在政治鬥爭中被淘汰出局。

老壽星吃砒霜的他偏找李善長、胡惟庸套近乎,以為眾人相互抱團取暖,朱元璋必有所顧慮。

沒想到終究還是低估了朱元璋的狠辣,被一鍋端了!

朱元璋的眼裏容不下半粒沙子。

辛辛苦苦打下江山。

權利慾極強又猜疑心極重的他,根本容不下別人分權。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話語,大多數人耳朵都快聽出繭子。

換我們是胡惟庸真到了那個位置,面對權利地位與榮華富貴,又有多少人真割捨得下?

相權和君權分權制衡朱元璋已不能容忍,胡惟庸貪得無厭、拉幫結派才徹底觸碰朱元璋底線。

我把你們當馬仔,你們卻饞我江山?

還有王法嗎?

還有法律嗎?

你們可太刑了!

以至於盛怒之下除了被胡惟庸拉下水的滿朝官員,作為開國功臣的胡美也跟着躺槍。

跟誰說理去。

傳言朱元璋曾問話劉伯溫:

「胡惟庸、楊憲和汪廣洋誰更適合當宰相。」

劉伯溫知道朱元璋在挖坑。

回答地非常謹慎,滴水不漏。

不管朱元璋提議誰,他都說不妥。

最後朱元璋開玩笑道:「既然沒人適合,那就只剩下先生你了」。

對於朱元璋的問題劉伯溫從根本上會錯了意,搖頭道:

「雖然我的才能可以勝任,但是我嫉惡如仇,皇上還是慢慢挑選吧」。

有人說問題出在這句話中「嫉惡如仇」,惡指李善長,那麼重用惡人的朱元璋也有過錯。

根源或許從不是選誰當宰相,因為朱元璋從不相信別人。

廢除丞相制度阻止外人分權,在他心中早已醞釀無數回!

殺外戚功臣阻止外戚干政,這個想法由來已久!

甚至為了防止後宮干政,他乾脆恢復殉葬制度,將四十多個嬪妃一起殺掉!

凡是不安定因素他都狠心拔除,陪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此、自己的女人也是如此。

他要做的就是讓子孫後代,能夠安穩無憂的坐穩大明江山。

這是他的私心也是他苦心。

神機妙算劉伯溫尚且沒能看懂了朱元璋的心思。

誰又能真的懂「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花開后百花殺」的朱元璋的內心?

縱觀他明武十一年後的所作所為:

在中央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為自己收集情報;八股取士;不準宦官干政……

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想明白這一點。

朱柏知道能救胡美唯一辦法,不是勸胡美主動交出兵權,棄官歸家種田養老,明哲保身。

犯下三宗罪、狂踩雷區的胡美,要想徹底消除朱元璋疑心,只有一「死」了之。

他已為胡美想好了脫身之計。

就看胡美能不能捨得這衝鋒陷陣、拼死拼活換來權勢地位。

得找個機會勸勸自己這個外祖父!

朱柏正想着如何勸說胡美。

門外忽然響起一陣腳步聲。

「十二弟,你怎麼還沒走?」

一道疑惑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天才學霸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