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諾貝爾文學獎

第928章 諾貝爾文學獎

第928章諾貝爾文學獎

《李建國》下部的完稿給《當代》編輯部帶來了一陣喜氣,老賀要在第10期上刊發小說,對於《當代》的編輯們來說是個緊急任務。

《李建國》上部47萬字,下部篇幅更長,達到了56萬字,上下兩部合計103萬字。

百萬字規模的作品,放在長篇小說領域屬於妥妥的大部頭了。

五十多萬字的書稿,要在二十天裏完成三審,對於編輯們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挑戰。

但好在林為民的作品向來極少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反倒是審稿的編輯可以酣暢淋漓的看個痛快,如此一來反而加快了審稿的效率。

十一之前,第10期《當代》如期付印。

終於將《李建國》下部的稿子交了出去,趕上馬上國慶了,林為民正籌劃着帶家裏人去外面遊玩一番,卻突然接到了羅傑·斯特勞斯的電話。

非必要不打電話,如今已經成了林為民和羅傑·斯特勞斯的默契。

老頭兒一上來就神秘兮兮的對林為民說了一句,「林,準備好去瑞典的機票吧?」

林為民愣了一下,「啥意思?」

「還能什麼意思,就那個意思!」

林為民心中已經有了猜測,他笑着問道:「你不會收買評委了吧?」

「收買評委我不敢,但打聽消息沒問題。這一屆諾貝爾文學獎,你的希望很大。」

「前幾屆你也是這麼說的。」林為民挖苦道。

羅傑·斯特勞斯急了,「那不一樣。這回我用……」

老頭兒遲疑了一下,「我用人格跟伱保證。」

「猶太佬的人格不值錢。」林為民挖苦了他一句。

羅傑·斯特勞斯也不著惱,但有些急躁,「真的,你要相信我。」

見他語氣認真,不似開玩笑,林為民說道:「好吧,你這消息可真靈通,竟然能提前知道獲獎名單?」

羅傑·斯特勞斯認真的解釋道:「我可沒那麼大能量提前掌握獲獎名單,不過你該知道,這世界上有種東西叫概率統計。」

林為民嗤笑一聲,「那不跟算命一樣?」

被罵「猶太佬人格不值錢」羅傑·斯特勞斯沒生氣,可林為民說出這句話卻讓他不樂意了。

「你們這些文科生真是沒見識。要相信科學,科學懂嗎?算了,估計你連統計數學是什麼都不知道。」

一報還一報,林為民感受到一股來自理科生的深深歧視。

玩笑了幾句,林為民才正色說道:「沒確定的消息你沒必要特地打電話告訴我,省得我患得患失。」

「你不是一向不太看重諾貝爾文學獎嗎?還會患得患失?」

「得獎,而且還是世界性的大獎,誰會不高興?」

「你們文科生真是虛偽。」羅傑·斯特勞斯又嘲諷了一句,然後說道:「現在瑞典文學界盛傳,今年的文學獎得主不會是歐洲人。今年提名人選中比較有希望的作家裏,只有兩個不是歐洲人,一個是你,還有一個是尼日利亞作家那波爾。跟你相比那個尼日利亞作家那波爾根本沒有任何獲獎相。」

「諾貝爾文學獎不是也喜歡爆冷嗎?萬一就是人家呢?」林為民笑呵呵的說道。

羅傑·斯特勞斯立馬制止了林為民這種烏鴉嘴的行徑,他還指望林為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大賣一波給他賺米刀呢!

消息傳達到位之後,羅傑·斯特勞斯掛斷了電話。

林為民放下電話,心情平靜。

如果真的獲獎,那當然是件高興的事。羅傑·斯特勞斯說他今年獲獎可能性大,但到底還沒公佈獲獎名單,現在高興為時尚早。

不過距離今年的諾貝爾獎公佈時間又近了,國內新聞界關於諾貝爾獎得主的討論聲也在逐漸興起,這種輿論潮每年都會出現,並不新鮮。

十一假期,新一期的《當代》跟往常一樣出現在國內眾多書店的書架上,出現在了街邊的書報攤上,也出現在了那些訂購了這份刊物的讀者們的家中和單位。

二十多年的經營讓《當代》在國內擁有成百上千萬的讀者群體,新一期刊物上市,立刻受到了讀者們的追捧。

很多讀者翻開新一期的刊物驚喜的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李建國》下部。

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件事的讀者們欣喜若狂,遙記得一年半之前一部《李建國》上部橫空出世,在國內文學界和讀者群體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小說文筆卓絕,用四十餘萬字的內容書寫了主人公李建國坎坷挫折的前半生,格局恢弘壯闊,同時也在情節脈絡之中很好的融合了國家大事,將中國人在面對艱難困苦時的堅韌不拔和自強不息表現的淋漓盡致。

收穫了文學界無數的好評,讓無數讀者為之歡呼雀躍,新聞界為之驚嘆不已。

如今,《李建國》下部捲土重來,依舊是五十餘萬字的大部頭,讀者們激動的翻開刊物,只看了幾眼,心中便如巨石落地。

還是熟悉的味道。

作家寫大長篇,其實最忌諱分部發表或出版,因為誰也不敢保證前後文的質量能夠保持如一,能這麼做的作家無疑都是對自己具有極強的創作自信的。

跟作家一樣,其實讀者們也很擔心出現這樣的問題。

這就好比去飯店點餐,吃到一半發現飯里有隻蒼蠅,你就說惡不噁心?

對於林為民的實力,讀者們非常放心,但放心歸放心,沒看到小說之前總歸是有些擔憂的。

現在好了《李建國》下部出來了,還是大家熟悉的那個李建國,哪怕中間隔了一年半時間,可故事還是那個原汁原味的故事。

不過這次的下部雖然沿襲了上部的風格,但在故事線上卻十分大膽的走在了現實時間線的前面。

去年閱讀完《李建國》上部之後,很多讀者都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那就是《李建國》下部的故事該如何書寫。

按照上部書中的時間線,看起來是必然要寫到未來時期的,這樣的內容是極其難以把控的。

因此有不少同行都在嘲笑林為民是自找苦吃,那些喜歡林為民的讀者和評論家也不禁為他擔心。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李建國》上部好歹是基於現實,質量有目共睹,但下部的根基卻完全是基於對於現實的推演和想像上,這種創作方式太容易受人詬病了。

畢竟未來還沒有發生,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對於未來的想像,要把這樣一個未來世界描繪出來,並且還要受到無數讀者的認可和肯定,難比登天。

現在,《李建國》下部終於發表了,大家也看到了。

故事風格沒有變化,時間線推進到未來,許多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並沒有違和感,反而沉浸其中,隨着人物的悲歡離合而動情不已,早已忽略了故事到底是發生在現在還是在未來。

等到讀完了整部書,這些人才恍然察覺。

此前大家擔心的情況並未發生,林為民以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創作手法將發生於未來時間線的故事處理的絲絲入扣、入木三分,彷彿那些事情就是發生在當下,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這種功力令人心生嘆服。

第10期《當代》在十月上旬發行上市,《李建國》下部一部五十多萬字的大部頭,普通讀者看得快也得需要四五天時間才能看完,若是有的讀者沒什麼時間、看得又慢,可能十天半個月也不見得能看完。

讀者們的反應林為民暫時還未受到,《李建國》的書稿完成之後,這個月他難得輕鬆了一段時間。

這天他下了班回到家中吃完晚飯,剛陪女兒玩了一會兒便被嫌棄,他只好轉頭去陪陶慧敏。

夫妻二人看完電視,洗漱後上床睡覺。

午夜時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警醒了睡夢中的林為民夫妻倆。

他心頭一陣悸動,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夜晚的來電。

上次林為民這個時候接到電話,是石鐵生父親離世。

林為民腦海中閃過了石鐵生、萬先生……一連串的臉龐閃過腦海,他的動作卻未停,按捺下心中的忐忑,他拿起床頭的電話。

身旁的陶慧敏見他遲遲不出聲,只聽着電話那頭的人在說話,臉色沉靜,不時的應上一句,她不由得臉色憂慮手輕輕的攀上林為民的胳膊。

「好,我知道了,謝謝。」

掛斷了電話,陶慧敏忙問道:「出什麼事了?」

林為民臉上露出笑容,「沒出什麼事。是好事,得獎了。」

「得獎?」陶慧敏遲疑了一下,然後立馬反應了過來,她雖然對文學不太感興趣,但這些年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對一些獎項有所了解。

「諾貝爾獎?」她不敢置信的問道。

林為民輕輕的點點頭,「沒錯。」

得到了他的確認,陶慧敏臉上的驚訝化為無限的歡喜,「嗨呀!你嚇了我一跳,這麼大的喜事,我還以為是出了什麼事呢,你可真能沉住氣。」

林為民輕笑道:「大半夜的,我要是大呼小叫的,別人還睡不睡覺了?」

「行行行,你最有大將之風!」

這天大的好消息讓陶慧敏從頭到腳都舒暢起來,現在林為民就是罵她幾句,她估計都是笑着應的。

「剛才電話到底怎麼說的,你得獎了就打個電話?還是半夜打電話?」她好奇的問道。

「現在還只是公佈獲獎人,人家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公佈的獲獎人,跟我們這邊有時差。頒獎還得兩個月,得到12月,過幾天正式的獲獎通知和邀請函會寄到燕京來。」

原來就在剛剛,歐洲中部時間10月12日晚19時,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林為民,以表彰其在文學上的成就。

中國與瑞典之間有6個小時的時差,在瑞典文學院公佈林為民獲獎之時,國內正是午夜時分。

「原來如此。」陶慧敏點了點頭。

一想到丈夫得了世界性的文學大獎,她心頭歡喜不已,表情雀躍,拉着林為民問個沒完。

林為民被人擾了清夢,被她問了一會兒困意便上來了,「要不咱們先睡吧?」

「這麼大的喜事,你還能睡得着覺?」陶慧敏一臉怒其不爭的望着他。

「再大的喜事該睡覺也得睡覺啊!」林為民說道。

人到中年有個好睡眠可不容易,林老師分外珍惜自己的睡眠時間。

夫妻倆正說話的時候,家中的電話鈴聲再次響起。

林為民接起電話,就聽到裏面傳來一個激動的聲音。

「我說什麼來着!我說什麼來着!祝賀你,新一任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林為民先生!」

羅傑·斯特勞斯的祝福聲鏗鏘有力,夾雜着興奮與激動,看樣子比他自己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都要高興。

他這麼高興當然是有理由的,林為民獲獎,FSG出版社又要發一筆橫財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80我的文藝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1980我的文藝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928章 諾貝爾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