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寇準回京

第2章 寇準回京

大中祥符八年的秋天,御苑中秋菊盛開,紅葉滿枝,百果飄香。皇后劉娥帶着妃嬪們坐在亭中,看着孩子們嬉戲。

皇子趙受益已經五周歲了,此時正領着頭在假山間瘋跑着,跟在他身後跌跌撞撞的是楚王的孫子趙宗保,今年才不過三周歲。另外三個稍大的孩子前後護持着這兩人的,一個亦是楚王的孫子,七歲的趙宗旦;一個是鎮王元偓的兒子趙允弼,今年八歲;另一個是劉美的兒子,八歲的劉從德。

劉娥唯恐宮中皇子受益獨在宮中養成得性情孤僻了,於是又抱養楚王的孫子趙宗保一同做伴,又讓趙允弼、趙宗旦與劉從德當了皇子的伴讀,幾個孩子常常玩在一起。

先皇太宗皇帝共有九子,此時活着的,除趙恆外,只有長子楚王元佐、六王元偓、八王元儼這三人,因此上趙恆對此三王亦是格外垂顧。讓元佐與元偓的子嗣,為皇子伴讀。

另一邊,才兩歲的小公主趙志沖坐在才人李氏懷中,她是李氏所生之女,只是這小公主生來體弱,一直多病,長到一歲時趙恆親自抱着她去玉清昭應宮拜在三清門下入了道,起了超長的法號叫清虛靈照法師,又照這個道號起了個很有道家風格的大名叫志沖,這才漸漸養住了,如今長得頗為可愛,只是因為體弱,李氏格外看得緊,雖然看着哥哥們玩耍,小公主也十分想加入,但卻被李氏抱着,不許她下來。

離四月份的大火,已經過去了半年,一切都在漸漸恢復中。此時坐在亭中的后妃們,談論的卻正是將在年底舉行的皇子加冠之禮。楊氏此時已被封為淑妃,這時候問劉后道:「姐姐,皇兒才五歲,就行加冠禮,這合適嗎?」

劉娥嘆了一口氣,淡淡地道:「這是官家的意思。」

趙恆近年身體越來越不好,就更信所謂的天書祥瑞了,對王欽若也越發倚重。這也是臣子們要君的手法,創造出在上位感興趣的一個項目來,極力地誇大它的作用,使在上位者把民力物力投入這件事中,而自己主持其事,便能夠上下弄權固位了。

而趙恆從開始的設神道以懾外邦,到今日的沉迷,確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所在。當年趙恆因為五個皇子先後早夭,未免有些心灰意冷,不料以祈子的名義建設神殿兩年之後,竟然得子,心中未免有幾分相信了。再加上這兩年來,趙恆漸漸覺得老之將至,而皇子尚年幼,此時的追求神道,確也似秦皇漢武崇信方士一樣,有求長壽之意了。

自皇子出生后,宰相們屢次上書,請求早日封王。趙恆亦也是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時候,逐步將朝政之事交與皇子。因此決定,今年年底為皇子行加冠元服之禮,待冠禮過後,就可以直接封王理政了。

因此雖然一般男子加冠之禮多為二十歲成人之後,此時卻只得撥苗助長了。

兩人正說着,忽然聽到一聲清脆的聲音:「母后,母妃——你們看,我抓到一隻大蝴蝶!」兩人抬起頭來,卻見趙受益跌跌撞撞地抓着一隻蝴蝶,向著亭子邊跑過來。

此時李才人,也陪坐在亭子的下首,聽到「母妃」這一聲叫喚,又見小皇子笑得一臉燦爛地向她衝過來,不由地想站起來去迎她,卻見小皇子衝過她的身邊,直撲到劉娥的懷中,心頭只覺得空空蕩蕩,心中黯然:「我這是怎麼了,可真是糊塗了不成,他怎麼可能沖我喊母妃!」

忽然又聽得「母親——」一聲嬌喚,小公主糯糯軟軟的身子在她的懷中扭動,嬌聲道:「母親,母親,我也要大蝴蝶,我也要大蝴蝶!」

李氏的心忽然間就落到了實處,笑抱着女兒道:「沖兒乖,呆會兒母親再叫人給你抓蝴蝶去!」

劉娥笑道:「沖兒,來,到母后這邊來!」

李氏放下小公主,小公主就乖巧地跑到劉娥身邊,叫了一聲:「母后!」

劉娥笑對懷中的趙受益道:「皇兒乖,你是哥哥,把蝴蝶送給沖兒好不好?」

趙受益昂首道:「好,我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跟小丫頭爭。」

劉娥笑撫着他的小腦袋道:「對,你是男子漢大丈夫,再過幾個月,父皇就要給你行冠禮了,行了冠禮,就是大人了,懂嗎?」

趙受益響亮地應了一聲:「哎!」引得眾人都笑了。

此時楊淑妃亦抱過趙宗保,幾個小孩子在草地上滾得一身是草干泥土,卻都沾在後妃們華麗的裙裝上。劉娥不以為意,笑嘻嘻地抱着趙受益問侍立一邊的三個大孩子道:「師父近日都教什麼了?」

趙宗旦素來像個小大人,此時忙回答道:「太傅已經開始教四書了。」

劉娥點了點頭,又問劉從德:「你舅父近來在做什麼?」

劉從德知道問的是錢惟演,忙答道:「舅父在家閉門讀書,又與楊大人等把《西昆酬唱集》等又添了許多內容。」

劉娥笑道:「哦,惟演倒有這樣的閑心,幾時拿來我看看。」低頭想了一想又道:「我可見不得他這般清閑,你可告訴他準備着,再沒幾日這般清閑了。」

劉從德已有些懂事,忙跪下謝恩。

過得幾日,旨意下來,遷錢惟演為工部侍郎,樞密院副使,兼學士。三司使丁謂、翰林學士李迪升為參知政事。

汴京城的雪,今年下得特別早,丁謂走出轎子,只覺得一陣寒意襲來,他跺了跺腳,笑道:「今年好雪,明天的莊稼又可大豐收了。」

早已經候在亭中的宰相王欽若撫掌大笑:「我們在亭里說了半日的風花雪月,不及謂之這一句惜時愛民。」

丁謂大笑:「咱自從做了三司使后,每日裏銖錙必較,張口錢糧閉口土木,早成俗不可耐,哪及得上王相與各位大人名士風流,才子口角。」說着,大步走進亭子裏去,早見三司使林特、兵部侍郎陳彭年等人均已經在了,都笑道:「謂之這話說得該罰,你自比大俗人,豈不是寒磣我們不是?」

丁謂哈哈大笑:「不敢,不敢。」

亭中數人俱是當今名士,除治國理政外,亦是各有所長,各有所專。

宰相王欽若,當年曾經主修《冊府元龜》,將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御覽》,分類編纂。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等三十一部。在五代十國百年之亂后,將史料整理收集,得以傳之後世,實為大功。

參知政事副相丁謂,首撰《景德農田赦》《會計錄》等,自本朝以來第一次將天下農田的分佈,賦稅的多寡作一番普查,記錄在案,由此皇帝始知天下農田多少,荒廢多少,人戶多少,能收賦稅多少,為以後制訂農事賦稅政策大有所用。他又善用心計,任三司使時,任用林特等人推行榷茶法,善於斂財,以致於國庫收入大增。種種政績,甚得皇帝喜歡。

三司使林特,對開國初的茶法進行改革。開國初因為軍中急需要用錢,令商人以販茶可加虛估之數,不料此風越演越烈,到近年來虛估之數超過實數七倍之多,令天下茶利朝廷只得五十萬,倒有三四百萬落於把持中間的茶商之手,造成官府無財,百姓奪利,前些年王小波李順起義,亦有此中原因。林特改制茶法之後,虛估數減少到少於一倍,朝廷茶稅大增,又加上其他舉措,才能令得今年大內被燒,國庫燒光,居然也能夠支應得過去。

兵部侍郎陳彭年,與王欽若在修《冊府元龜》時出了極大的力,精通史學,且一生在音韻方面成就極大,他重拾五代失散韻書,修撰《大宋重修廣韻》,此書收字二萬六千餘。此後大宋詞學興盛,此書功不可沒,千載之下研習韻書者,均將陳彭年此之奉為圭皋。

這撥人出身不是蜀中,就是江南,意氣相投,政見相似,便常聚一起,便如今日金明池賞雪飲酒一般。

丁謂走進亭中,林特已經滿倒了一杯酒送上,道:「丁相請!」

與王欽若長相醜陋不同,丁謂不但有才,而且相貌清俊,人稱鶴相。他為人精明能幹,談吐風趣,記憶力極好,數千言的文字,看過之後即能背誦,在三司時案卷繁多,積年老吏都不能決,他一言就能判定令眾人折服。造玉清昭應宮時,本需要十五年完工,而丁謂令工匠日夜趕工,竟以七年多時間就完成了。不管所任何職,他一上任,均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聲聞天子的政績來。以至於作賦吟詩繪畫、奕棋、博戲、音樂、茶道等都無不精通,他任轉運使時,將龍鳳團茶改製成更為精緻的「大龍團茶」,此後宮中皆用上「大龍團茶」為御茶,又以圖作書,寫出本朝第一部茶經《北苑茶錄》。

兩人原來利益一致,相交甚好,只是王欽若為人強勢,這些年來更加跋扈。近年見丁謂手握財權,與百官交好,連皇帝漸漸倚重起丁謂來,已經尋了他不少事情。丁謂的相貌,丁謂的人緣,丁謂的瀟脫會玩,都是令得王欽若心中暗嫉的。只是丁謂從來不以為意,瀟脫如故,倒教王欽若幾番尋事,都如拳頭打在棉花上,自己倒疑惑起來,是否丁謂當真心胸廣闊如此。

丁謂一口將酒飲盡,笑道:「好,權當我向各位陪不是,又遲到了,又說錯話了。」自己再倒了一杯,向王欽若敬道:「恭喜王相,終於得遂所願了。」前些時候,因為宰相王旦病故,升王欽若為左僕射、中書侍部兼平章事,入閣拜相。

王欽若淡淡一笑,將手中酒杯一飲而盡,卻盡露疲倦之色:「這杯酒到得太晚了,意料中的事,卻晚到心中竟然連高興都提不起勁來了。」說着,將手中的酒杯重重一放,恨恨地道:「為了王子明,誤我為相十年。」

丁謂知道他仍然記恨著當年的事,十年前皇帝就擬拜他為相,卻為王旦極力反對,直到如今王旦病死之後,他才得進閣為相,這十年的等待,對於他來說,的確太長太長了,長到他如今的心態失衡,便是要努力做出從容淡定來,也是會有所失態。

王欽若譏誚的眼神看向丁謂:「謂之今日遲來,是否臨行前中宮有命,以致延誤?」

丁謂心頭一震,鎮定自若地笑道:「正是,臨行前宮中詢問,小皇子行冠禮之事準備得如何了?」

王欽若舉杯輕飲一口,慢條斯理地道:「冠者成人也,而今年方五歲稚齡,就要行冠禮,古往今來未曾見也,老臣只怕到時候這冠禮行到一半,小孩兒哇哇大哭,豈不大失體統?」他初為相,正是要大展拳腳之時,皇帝又因為那次大火之後身體不好,朝堂上必會倚重更甚。但如今宮中皇后專權日甚,作為士人,最忌後宮干政,哪怕當日他也曾因為與寇準等人不和,而着力支持劉氏為後。但一介婦人,入主後宮便罷,如今這般,卻是手太長了,須得讓她明白前朝後宮的區別才是。

丁謂自然聽出他的意思來,心念一轉,強笑道:「王相博古通今,若論史識,無人能比。雖然說冠者成人也,然而自周朝以來,天子諸候為執掌國政,則未必一定要到二十歲才行冠禮,傳說周文王五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亦是古來有之。且《士冠禮》中亦有『諸侯十二而冠』之言。小皇子既受大命,自然聰慧過人,王相多慮了。」

王欽若冷笑一聲:「但願是老夫多慮了,小皇子行過冠禮,便可問政。有人急着要將這五歲孩子推上前台,卻是為何?」

丁謂咳嗽一聲:「王相,慎言!」這邊卻不由地看了一眼,不想一抬頭,卻見地位稍低的幾個人早遠遠地拉了幾個人去看遠處的紅梅了,座中竟然只剩下林特陳彭年尚在一邊。

王欽若雙目炯炯地看着丁謂:「老夫熟讀史書,古往今來,最懼的是子幼母壯,女主專權。唐代武后之禍,離之不遠。謂之,你我身為人臣,不可不防啊!」

丁謂心頭猛震,驚詫地道:「王相何出此言?」

王欽若往後一倚,緩緩地道:「老夫要你與老夫聯手,阻止後宮擅權。」

丁謂強抑心頭波瀾,整個身子傾了過去問道:「如何阻止?」

王欽若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上面。

丁謂看着上面,心中領悟道:「天?」王欽若以天書起家,他這話,自然是要打算以天意入手了。只這是他擅長,何以叫自己出手。

王欽若點了點頭,神秘地一笑。

丁謂會意地點了點頭,兩人轉過話題,只談風月,不涉政務,過得一會兒,眾人賞梅回來,便繼續飲酒,說些詩詞歌賦。

丁謂不動聲色地飲酒,作詩,直到傍晚,才興盡各自散了。

離開金明池回到府中,已經是日落西山了,丁謂屏退僕從,獨立站在空空的書房子,忽然仰天,哈哈大笑,笑到全身脫力,笑到眼淚都出來了。

十年了,今日王欽若但恨這十年來得太遲,丁謂又何曾不恨這十年來得太遲了呢。

為了這一天,他等了足足十年。十年來他結交王欽若,以三司使的財力全力支持王欽若東封西祀種種行為,取得王欽若的信任,使得王欽若放心將建造玉清昭應宮的事放於他,而他亦藉此機會,早已經培養起自己的勢力。

可笑王欽若自以為抓住了皇帝,就足以抓住一切,但是卻不知道,丁謂的勢力,早已經悄悄地自下而上培養起來。可笑王欽若自以為精通史書,卻不知道在從丈量土地,興修土木等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的丁謂眼中,他也只不過是過於書生意氣罷了!

這些年皇帝身體不適,又沉迷於神道,朝中大事盡皆由他把持,最終逼得王旦權柄一退再退,最終只能告老讓出。如今正式為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讓皇子行了冠禮,皇后協助問政,哪還有這樣的好日子。此人自視甚高,皇帝要讓皇子即位,卻沒有請他輔政的意思,就已經大大刺激了他。

這些年雖然北官的氣勢略弱,而南官有更多上來。可是王欽若為人氣量狹小,不能容人,只肯提拔對他俯首聽命的人,到如今已經得罪了不少人,北官們已經在朝野上下,到處編派王欽若各種「姦邪」之事。王欽若名聲已經在走下坡路,再與皇帝意見相左,這相位,他也坐不了多久了。

丁謂雖然當日與王欽若合作過,但是他不會跟王欽若站在同一條船上沉下,對方的船要沉了,他自然要及時脫鈎,最好還是拉上另一條船才是。

王欽若當日上位,不過是藉著封禪之事,掌控了指揮之權。但他掌權柄這麼多年,再多神道的東西也玩完了。而丁謂以修玉清昭應宮和皇宮之權柄,已經掌控一部份勢力,也早為王欽若所忌。近段日子不斷打壓於他,如今更逼他在對付皇后的事情上當先行,這是拿他填坑。呵呵,他丁謂在王欽若面前低頭,也低得夠了,現在換他抬一抬頭了。

他思忖著,若是王欽若罷相,誰能上位?若是寇準捲土重來,則北官必須再度興起,朝堂格局必然會再度動蕩,這未必是皇帝願意看到的。但若是不讓寇準回來,則北官不會罷休,也會再推出一個北派官員為相。

倒不如,由他主動給皇帝與皇后解決此事。

十年前,長亭送別寇準的情景又浮上眼前:「平仲兄待謂之大恩,謂之無以為報,唯有他日再在此長亭之中,親自再迎平仲兄歸來!」

丁謂推窗,望着窗外最後一抹殘陽,微微含笑:「寇兄、平仲兄,十年了,也該是你回來的時候了。十年了,所有的人都忘記了你,王旦、王曾、李迪,這些當初自命與你同一陣線的人,都不曾記得你,可是只有謂之不會忘記,你一定會再度回來的。這一天,終於等到了。」

半個時辰之後,丁謂之子丁珝出府,前往樞密副使錢惟演府中而去。

次日,樞密副使錢惟演入宮參見劉娥。

半個月後,樞密院副使馬知節在朝堂當眾舉發王欽若擅權,瀘州都巡檢王懷信等平蠻有功,王欽若不但不及時上報請賞,反而扣下不理。

王欽若自為相以來,從未有人敢如此當面對他無理,氣得渾身顫抖,回到內閣,便下了批文將王懷信等人全部除官,以消心頭惡氣。

三日後,已經發出去的批文,卻出現在趙恆的御書房中,趙恆大怒,當面召了王欽若來質問,重責他擅弄權術,遂令他閉門思過。

十日後,王欽若再度上朝請罪,說了半晌,趙恆方消怒氣,不料馬知節卻拉住王欽若,爭扯之間,王欽若袖間數十道本章落在地上,馬知節遂罵他姦邪之輩,平時袖藏多道奏章上朝,看皇帝眼色而呈奏章。

副相向敏中,亦是王旦寇準等一派的,十餘年來亦是受王欽若打壓不少,此時見狀也趁勢出面指責王欽若,王欽若也是口才便給,以一敵二亦是毫不落下風,一時朝堂之上,唇槍舌劍、明刀暗箭紛紛亂放,兩派積怨又久,副相李迪等人此時見王欽若落了下風,更是一泄心頭之怒。

整個朝堂,剎時間亂如蜂窩,只聽得嗡嗡嗡一片嘈雜之聲,直到趙恆一聲怒喝,方才靜了下來。

趙恆大怒,拍案而起:「將王欽若、向敏中、馬知節統統轟了出去。」

王欽若驟然醒悟過來,連忙伏地請罪,卻見趙恆拂袖而去。

數日後,表章紛上,王欽若貪污受賄、私藏禁書、假借鬼神之名擅議皇子加冠之事等罪名被人告發,趙恆盛怒之下,將向敏中、馬知節、王欽若三人一起罷免,令王欽若貶職,出知杭州。

而此時王欽若的頂頭上司,正是曾任參知政事,卻當年被王欽若所陷害下貶的節度使張知白,置王欽若於昔年仇家的手下,正是丁謂之絕妙安排。

到了年底十二月份,有旨意下來,本擬暫停的慶國公趙受益受冠禮照舊準時舉行。

冠禮在宗廟內舉行,冠前十天內,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

行禮時,由主持其事的宗室為大賓,文武百官齊聚宗廟之內,但聽得韶樂大作,由禮直官、通事舍人引著五歲的皇子受益穿着大禮服,下了輦車,散發自宗廟的台階上緩步而入,兩邊台階上俱是身着大禮服的文武百官。

皇帝升御座之後,皇子先拜見皇帝,然後起身。

禮直官大聲唱道:「皇子行元服。」

緊接着笙樂大作,通事舍人引著皇子到大殿東側,由宗室大賓為其先加緇布之冠,並由贊冠者唱祝詞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然後皇子到殿東面,飲執事者所酌之酒,象徵性地略進饌食,再回到正殿中。則由宗室大賓取下緇布之冠,再授以皮弁之冠,再唱祝詞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皇子坐宴,再飲酒,再加正殿。最後一次除去皮弁之冠,則加以皇子的進賢冠,再次唱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

到時冠禮成,於大殿北面,拜見生母劉皇后,奉上肉脯等物。由宮人接下,皇后受皇子三拜,送皇后出殿。

再回到正殿中,既行過冠禮,趙恆則再賜名「楨」字,為皇子冠禮后的正式名字。

然後皇子再到宗廟,祭告列祖列宗。

至此,這場煩瑣的元服加冠之禮,才告結束。

這對於一個大人來說,也是一場累得夠嗆的禮儀,對於一個才五周歲的孩子來說,更是吃不消。早從兩個月之前,劉娥便先讓他演習了數次。此番正式行冠禮時,文武大臣們看着才五周歲的小皇子不哭不鬧,一臉端莊肅穆,禮節一絲不差地完成了整個冠禮的經過,不由地心中暗嘆:「皇子雖小,果然已經有君王的風範了。」

冠禮過後,趙恆下旨,皇子慶國公趙受益改名趙禎,封為壽春郡王,任忠正軍節度使兼侍中之職。

一個月後,也就是大中祥符九年正月,又下旨以張士遜、崔遵度為壽春郡王友,輔佐皇子。

再過一個月,又有旨意,命皇子就學的地方為資善堂,設資善堂眾輔官。

大中祥符九年年底,下旨改明年為天禧元年。

天禧元年二月,再封壽春郡王趙禎兼任中書令。

天禧二年二月,壽春郡王趙禎加封為太保,進封升王。

天禧二年八月,文武百官請立皇太子,趙恆下旨,立皇子升王趙禎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九月中旬,趙恆御天安殿正式冊封皇太子,祭廟告天。

這一年的年底,寇準回京。

城外長亭,參知政事丁謂已經置酒相迎。

這一次寇準的回來,並不是這麼一帆風順的。趙恆是個記舊情的人,也曾有讓寇準回京之意,數年間每次被王欽若所阻。王欽若只說得一句:「若是寇準回京,對官家信奉天書之事仍然大肆評批阻止,卻當如何是好?」趙恆便將此事擱置下來了。

自劉承規去后,周懷政接替為皇城司,他不比劉承規才能超眾,難免少些底氣。於是也尋思結交外官,又因皇帝喜歡祥瑞之事,於是授意永興軍巡檢朱能,製造一樁祥瑞的事件來,得以提升。

於是過了一段時間,永興軍巡檢朱能,就在乾佑山發現了天書。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祥瑞了。自從大中祥符初年在承天門發現天書之後,各地經常性地會出現祥瑞報告,要麼天上發現「五星連珠」,要麼地上發現玄武真君的龜蛇靈異,至於靈芝朱果,更是成千上萬地湧現出來,先是王欽若獻了八千多株,接着副相趙安仁也獻過一萬多株,到丁謂出知毫州時期達到最高點是九萬五千多株,以致於被人諷刺丁謂在毫州不種莊稼光種靈芝了。

但是天書只出現過一次,祥瑞的物品也罷了,誰也不敢拿白紙黑字的天書來開玩笑,但是朱能就敢弄出天書來。他也是被逼急了。他已經被人上告貪污等各項不法之事,再不弄出點事情來,他的官位也要不保。他是皇城司周懷政有結交,周懷政回信只給了他一條指示,弄個大一點的祥瑞出來。於是,朱能就弄出了天書上來。也難怪朱能膽大,皆因是是地方小官的原因,不知真事深淺,若是換了中樞大員如王欽若丁謂玩這種書,斷不敢這樣弄險。

朱能的上司,正是昔年因反對趙恆信奉天書而罷相被貶出京,此時任永興軍節度使的寇準。永興軍所在發現天書,這個消息自然是飛報到京中,周懷政知道后大驚,卻也只得將奏摺獻上。

此時劉娥身為皇后,自然也是看到了奏章,詫異地道:「上報此消息的,竟然是寇準?」

樞密副使錢惟演點頭笑道:「正是。」

劉娥緩緩放下奏摺:「我記得,當年寇準是最反對信奉天書的人吧,不想今日,他竟然也主動製造祥瑞,進奉起天書來。唉,既有這一日,何必那一遭!這十年來兜兜轉轉,還是走到這一步來!」

錢惟演點頭道:「正是有了那一遭,才會有了這一日啊!一個人非經挫折,怎麼能學得會妥協這二字呢!十年的遠離中樞失去對軍國大事插手的權力,十年來只能在地方上做一方大員,對於一個喜歡指點江山的人來說,足夠讓他改變了。」

劉娥長嘆一聲,不覺有些惆悵:「當我們開始重視一份真正可貴的堅持時,卻發現時光已經讓這份堅持面目全非了。」

錢惟演默然:「人總是要變的。」

劉娥看了他一眼:「你也變了嗎,惟演?」

錢惟演似乎要低下頭去,猶豫只在一閃而過,他反而抬起了頭看着劉娥,坦然道:「是,臣是變了很多,但是有些事,已經入骨,便是時光也不能改變。」

劉娥看着他的眼神,微微一笑:「是,有些事已經入骨,便是時光也不能改變。譬如說,你我之間永遠的信任。」她輕輕地拿起寇準的奏摺放在右邊那一堆已經看過的奏摺中,含笑道:「官家一定會很高興地。」

果然趙恆很高興,雖然朱能天書一事,做得實在很不高明,不高明到被被許多重臣反駁,如參知政事魯宗道上言此為「奸臣妄誕,熒惑聖聰」;河陽軍知州孫奭,更是上書請請求「速斬朱能,以謝天下」。然而趙恆握著這道奏摺,卻是明白,這不僅僅是一份祥瑞報告而憶,更是寇準的一封降書。

「朕終於降服這犟頭的老西兒了。」趙恆道:「先帝貶他兩次,他才馴服,朕只貶他一次,卻要他真心馴服。」

丁謂侍立一邊,笑道:「臣早就說過,寇公只是性子直了些,卻還是懂得做臣子的本份。官家所好,便是臣子所尊。」

趙恆哈哈一笑,令周政道:「擬旨,詔寇準回京。」這邊問丁謂:「寇準回京,如何安置?」

丁謂跪下道:「臣斗膽,請官家拜相寇公。」

趙恆大感詫異,微微點頭:「嗯,難得你有這份心。」此次王欽若罷相,丁謂繼任為相的呼聲最高,不想丁謂竟然一口推薦寇準,趙恆不禁對他有些另眼相看了。

卻不知這本就是丁謂的計劃,此時王欽若失勢,左右有勸丁謂乘此機會入閣為相的。他卻知道若是自己爭這相位,則就變成南官權柄過重,不但變成北官們攻擊的目標,也會令皇帝生疑。不如自退一步,舉薦寇準。寇準為人心大好奉承,只要自己對他恭敬到位,讓他不好意思對自己發作,自然就能行事方便,有事也好讓寇準頂在前面,反而更好。這相位由王欽若到寇準,再下一任,自己為相就水到渠成了。

況且他當年亦與寇準甚是交好,寇準為人豪爽,不懂經濟,經常豪擲巨萬,到要用錢時周轉不開。丁謂刻意交好,給寇準出主意,幫他料理錢銀之事,令寇準雖然輕視南官,卻唯對丁謂改觀,也曾為丁謂舉薦幫助過。

於是此番丁謂上奏趙恆,力薦寇準為相。召寇準回京的事,終於敲定下來。

聖旨下到永興軍中,寇準捧著聖旨站起來,不禁仰天長嘆。

這一天終於來了。

而為了這一天,他已經改變了太多。

他不相信天書,不相信祥瑞,當年他被貶出京,他依然自信而執著,時間將證明這是一場鬧劇,時間將證明他是對的。

然而時間一年年地過去,這一場鬧劇越演越烈,直到演變成正劇。他看到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投身於這場全國性的運動中去。

當一件事情,一個人兩個說你錯了,你還可以認為自己是對的,上百個人上千個人都說你錯了,你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當全國上下都投身於一件事十年之後,你就會否定自己原先的判斷。

你為什麼要跟所有的人不一樣?若這件事真的錯了,難道天下這麼多人都錯了嗎,只有你一個人是對的嗎?

無數個夜裏,寇準開始這樣問自己。沒有他的日子,朝廷照樣運轉,運轉得叫他憂急如焚。執掌國政的,是王欽若這樣的奸佞之臣,而他卻只是因為固執著反對着一件事,而讓自己被置身圈外不得過問,這,真的是於國有利,於民有利嗎?

連他一直敬重的老宰相王旦,也帶頭敬迎天書,帶頭讚頌此事了;連他一直倚重的正直之臣李迪、王曾,也隨波逐流了;連他一直來往的朋友趙安仁、丁謂,都搶著獻靈芝了。

寇準捫心自問,他此刻的堅持讓自己失去對政治走向的控制權,他此刻的堅持讓王欽若之流更加放縱,他此刻的堅持讓自己遠離中心。這一份堅持,真的是有必要的嗎?

他決定放棄了,所以他接受門客的勸說,在朱能的天書奏摺上,違心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違心地把這一件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事,作為自己鄭重的推薦。

寇準收拾起行裝要回京了,仍然有門客勸他:「此時朝中奸人當道,寇公接旨之後,若稱病不去,請求外任,乃是上策;若是入見官家,當面奏天書之虛幻,則為中策;若是再入中書,自墮名節,恐怕要入下策了。」

這門客跟隨他多年,知他。然而他知道的,是過去那個凡事隨心毫無顧忌的寇準。此刻的寇準,心境已變。雖然他知道,回京必須面臨着種種門客們所說的處境,但是少年時即在中樞,參與天下大事的議政,才是他的志向所長。長久在外,縱然是治得一郡太平,又豈能稱他胸懷。他自信製得住丁謂,也自信仍有能力影響皇帝。雖然聽得種種勸說,他依然豪情萬丈地上路了。

然而,違心的事,並非只是邁出這一小步,就足夠了。

離京城只有三日之路,寇準又接到了聖旨一道,令他進京之前,寫出一首關於天書祥瑞的贊表。

「天書贊表!」寇準手捧聖旨,只覺得心中一陣陣地冷笑,是笑別人,還是笑自己。人一朝墮落下去,邁出了第一步,就必然要邁出第二步嗎?

隨着聖旨同來的,是皇城司周懷政親自宣旨,還有丁謂的親信隨從也跟着前來。這卻是丁謂之計,他若要利用寇準,必須不能讓寇準一回京就把他當成目標。只由寇準自己也妥協了,這人一旦走出第一步,後面自然就硬氣不起來了。

因此他悄悄同趙恆進言,讓他下這旨意。另一邊又自作好人,私下派了心來悄悄地告訴寇準:「只因朝中有人,不願意寇公入朝為相,因此在官家面前進讒。丁大人知道寇公為人,不會拘泥於這種小事,請寇公一定要進京,免得教那等小人遂了心愿!」

「不會拘泥於這種小事,不會拘泥於這種小事!」寇準喃喃地念道,忽然大笑起來,大笑着在案前一坐,喝道:「拿酒來!」

整整三壇的蘭陵美酒,倒入腹中,化作一大篇天花亂墜,不知所云的天書贊表。寇準擲筆,狂吐,沉醉不醒。

天書贊表飄飄飛起,墜落在地,周懷政拾起表章,面無表情地離開。

次日,仍在昏昏大睡中的寇準被侍從扶上馬車,繼續向京城前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聖令(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天聖令(肆)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寇準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