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這個家一文錢都沒有

第1章:這個家一文錢都沒有

剛意識到自己是穿越客的身份時,宋應奎還興奮了一段時間,想着憑着自己腦子裏帶着的知識和技能,怎麼着也能帶着家裏擺脫貧困。

然而在摸索了兩個月後,他意識到別說發家致富了,就是稍微改變一下生存現狀,都很難很難!

不是說穿越客最好是學機械和化工的嗎?自己學的是機械,又在化工廠上班(化肥廠也算是化工廠的一個門類),這不就是天然的為穿越做準備的嗎?然而、現實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會的哪些所謂的技術,在這個偏遠的山村沒有任何施展的餘地。所以說現在來說,就老老實實的先種地!

說起種地,現在正是酷暑麥熟的時節,家裏山地種的十幾畝麥子馬上就要收了。

穿越後生活的這個山溝里,其實是有些川地的。但宋家沒有一畝川地,溝里的幾百畝川地全被村裏的大戶、堡子裏楊家佔着。宋家作為貧戶,擁有的土地全是沒有出產的山地。就這,離家近一點的地還被大爺爺和二爺爺家分走了,宋應奎家分到的地都在山頂上。分家的時候,大爺爺還大言不慚的說,你們三房人丁旺,地遠一些沒關係,大房和二房人丁薄,地就分近一點。

三房人丁真就旺嗎?聽數字確實很旺,全家十口人有七口子是男丁,這能不算旺嗎?然而現實情況是,老的老小的小,正真的壯勞力只有兩個。

爺爺宋田順,五十歲了,按古代的條件來說,已經是老人。宋應奎的爹宋學勤是家中真正頂事的壯勞力,現在三十二歲!除了爹以外,二叔宋學勇也算個壯勞力,不過他與自家爹的年齡差的有些大,只有十八歲。三叔宋學良,與自己一般大,才十五歲!宋應奎下邊的三個弟弟,最大的只有十二歲,妹妹最小,才五歲。就這個年齡結構,能算個毛線的人丁興旺。這也是大房頭毅然決然的要分家的原因,誰讓三房頭吃飯的口多,幹活的人少哪。

若是三房頭的男丁全是壯勞力,他們還能捨得分家?

在家中緩了幾日(虛度光陰)之後,就到了麥黃時節。農曆七月初八(山裏的地種是春小麥,熟的還晚),宋田順聽到雞叫了一遍后,就叫醒了全家人,吃過小米稀飯的早餐,帶着一家的男丁上山收麥。

爬了近半個時辰的山路,到了地頭的時候,天已經快亮透了。看到自家地里的麥田,宋應奎心情瞬間變差。雖然是山地,你好歹平整一點啊,可眼前的這地,全是斜坡地。

斜坡地就斜坡地吧,關鍵是長的還很不好,稀稀拉拉,比後世自家見過的麥田起碼短了一半。就這樣的麥地,還有必要收嗎?

「大(這邊對爹的稱呼),咱家這田咋長這樣?」宋應奎很是不解的湊到了老爹的身邊,開口請教起來。

「麥地不都這個樣子?咱家是旱田又是山地,長這個身成,已經不錯了。」宋學勤見自家大兒子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心中很是納悶,老大自從挨了大伯一扁擔之後,感覺人變得有點怪了,見了麥地都大驚小怪起來。

「就這個身成,一畝地能打多少糧?」

「今年天時好,雨水也好,估計一畝能收上八升!」

八升?一畝地收八升,豈不是剛剛過百斤啊?這還是雨水好的年成,要是雨水稍微差點,畝產連一百斤都沒有。就這樣的地,種著純粹是在浪費勞動力!

然而、看着爺爺和老爹已經開始蹲在地里拔麥,宋應奎只得和他們一起,加入這浪費勞動力的勞作中。

麥長的矮,家裏也沒有鐮刀,這邊好像也習慣拔麥而不是割麥,所以收麥只能用拔。

長成這樣的田,全家七個人干(幾個小的也在拔麥),一上午時間就拔了一畝多。中午的時候,母親紀氏帶着小妹到地頭送飯,今日收麥,午飯是乾飯,還有鹹菜和雞蛋,算是難的的好飯了,宋應奎足足吃了兩碗。

吃過午飯,母親放下水瓮,帶着小妹回了家,家裏的男丁躲在地梗的陰涼處歇涼,只到太陽偏了才開始重新幹活。太陽下山,天快黑著看不見的時候,一天的勞作總算結束了。

腰酸背痛的從山頂往下走,宋應奎隱隱約約的看到有一處地里的田長的還挺好,起碼要比麥地看着舒服得多。於是他開口問道:「大,這塊地好像也是咱家的,裏邊種的是啥?看着長的很好啊。」

「你連咱家的糜子地都不知道了?你這腦子是不是挨了一扁擔,不靈光了?」

「我這不是天黑看得有點不清嗎?就想着問一下。靡子長的這麼好,今年收成怕是不差吧?」有些心虛的宋應奎,狡辯了一句。

「應該是不差,估計能收個一石半左右的糧。」

一石半?雖然產量也不高,但起碼比麥地要強。於是宋應奎追問道:「既然糜子的收成要比麥子強,咋不全種成糜子?」雖然糜子的口感要比麥子差,可穿越后宋應奎就沒吃過麥面,所以他不明白為啥不多種相對高產的糜子,偏要種沒啥產量的麥子。

「奎娃,你腦子真沒事吧?老賊貨怕不是把你打出問題來了。全種成糜子,咱家拿什麼給朝廷繳糧!」旁邊走路的宋田順聽見自家長孫的問話,不由開了口。他對自家大哥打自己孫子一扁擔的事,至今耿耿於懷。對於自己大哥宋田寶,宋田順一直有意見,背地裏稱他為老賊貨。

怎麼把這茬給忘了,官府收稅可是不受糜子只收麥子的。怪不得家裏放着高產糧不種,偏要種產量不高的麥子。自己問的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幼稚了。

見露了怯,宋應奎趕忙閉嘴!剛穿越不久,還是少說話為妙。

一路無話,趕到家裏的時候,母親已經將飯做好了,還是乾飯,看來又能好好吃一頓。

母親紀氏雖然不上地,但她乾的活一點不少,全家十口人的伙食,全得靠她來張羅。自家奶奶有眼疾,看不清東西,家裏女人乾的活,基本上全落到了母親紀氏一人身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這個家一文錢都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