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奮天斗地

第三百三十九章 奮天斗地

而此時京城之中又有風言風語說是陛下想要遷都北平,因此導致龍脈受損,所以才會出現如今動蕩這種局面。

此謠言一出瞬間便傳遍整個京城,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朱允熥不知此消息之後,當然知道是哪些人在背後作祟,這邊劉勉便匆匆前來稟告。

「啟稟陛下京城之中不少官員和權貴,散播流言罪在欺君,其罪狀已經被錦衣衛盡數獲得,請陛下預覽!」

而朱允熥連看都沒有看,直接說道。

「他們說的也沒錯,我決定遷都之後,緊接着就出了這樣的事情,他們嘴上說一說抱怨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犯不着這麼上綱上線。」

沒想到他會這麼說,劉勉臉上露出詫異的神色,他原本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夠趁勢,而且就能夠取代宋忠成為錦衣衛指揮使。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皇帝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打算!

朱允熥看到他的表情之後呵呵一笑。

「這民間百姓還經常說皇爺爺是個討飯的出身,而且還有各種編排,皇爺爺那可沒有抓過人殺過頭,他老人家對此都不避諱,何況是我?當然了,如果這些人鬧得實在不想要到時候再說,你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不該你考慮的盡量不要多想,明白嗎?」

這明顯是一種警告,皇帝好像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劉勉想到這裏背後就是一涼,趕忙一個頭磕在地上,口中說道。

「臣明白了,今後絕不敢自作主張!」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然後長出了一口氣。

「你跟別人不同,就是我握在手裏的一把刀,讓你砍向誰你就砍下誰,如果這刀有了自己的主張,那這把刀就是廢了,用不了了。我記得上次我跟你說過,同樣的話,如果再有下次的話,你就自己回鄉養老吧。」

敲打了一下劉勉之後,朱允熥話題一轉,繼續說道。

「現如今漢中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把你手上的人撒出去,收集有關白蓮教的消息,越詳細越好!」

劉勉趕緊點頭稱是。

這時候朱允熥輕輕搓了搓自己的臉,感覺這事情實在是太多了,遠不如自己當皇太孫的時候自在。

遇到問題直接想辦法解決就是,根本不需要考慮這麼多人情世故的事情,這世上不管多簡單的事情,參與的人多了就變得極其複雜。

朱允熥現在可是深有體會,這讓他也能夠理解為什麼朱元璋殺起人來一點都不手軟,沒辦法,如果他老朱都沒有這個魄力,那明朝還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呢?

想到了這裏,他輕聲自言自語道。

「難不成非要逼着我殺人,他們才會消停幾分嗎?」

問題是如果殺人能夠解決問題那也行,可現在的情況就是就算殺了人,這些貪官依然會前赴後繼說到底還是制度的原因。

想到這裏,他便想到了之前朱元璋所說的大同社會,這個主張倒也不錯,在不改變原有權力架構的情況之下,這個主張完全可以成為這些讀書人的目標。

從某種程度來說,可以并行不悖,說白了管理國家也需要自上而下的一種結構,就算是到了後世發達的年代,依然如故。

講什麼平等之類的,這就有些太過於單純了,只要存在階級,那就存在不平等,朱允熥感覺自己之前似乎走到了誤區之中,於是仔細想了一陣,他的眼前忽然就是一亮。

「你們這些官員天天給皇帝提建議,要求皇帝就像是你們印象之中的聖人一般,既然如此,那我也就給你們定個筐子,從今以後你們這些當官的人也就有個目標可循了!」

徹底解決貪腐他是不想的,甚至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官僚機構會越來越臃腫,這一點是毫無置疑的事情。

畢竟整個社會經過上千年成長到現在這種地步,不可能走回頭路,想穩定就分封,只要中原王朝不衰落,那自然是規矩越簡單越好,如此一來朝代存在的時間越留越長。

因此朱允熥可從來沒有想過大明朝千秋萬代這種事情,根本就不現實,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一直在改革,可是改來改去總覺得差了點意思,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避開了最根本的東西。

那就是一直在迴避思想上的改造,可是當了皇帝以後,朱允熥對此有了更深的了解,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制度和思想是脫鈎的。

朱元璋說那番話,他還專門查過出自於禮記大同篇,朱允熥當時覺得挺驚奇,不過翻過頭來一想,也就釋然了從上古堯舜禹禪讓制開始這種思想就一代代的傳了下來。

孔子繼承並推廣了這種思想,只是後來者在他畫的條條框框裏面跳不出來,當然這可並不是因為這些讀書的人們蠢,主要原因就是跟統治者之間必須要達成相互的妥協。

因此儒家一改再改,改到了現在面目全非的地步,講忠孝禮智信,卻把這樣的思想拋至一邊,這到底是進步呢?還是退步呢?

想到這裏,朱允熥心中忽然有了一種使命感,不如趁著這個時候點上一把火,至於將來會燒成什麼樣,誰也不清楚,至少要把火給延續下去,也算是自己沒有白來大明一趟。

一念至此朱允熥忽然感覺自己心中充滿了鬥志,他仰頭看天開口說出一句話來。

「奮天斗地才是我之根本啊!」

他心裏面很明白,既然無法保證大明的基業千秋萬代,那麼自己必須要把這個種子埋下去,至少將來還能夠為後代們留條活路。

這要是將來出現了什麼變革,他希望是自下而上,當然自上而下也行,哪怕最不濟也要保證是在這片大地之中出現內鬥,也不能被外敵打上門來。

雖然說從表面上看,掐滅這樣的火焰對於統治者來說似乎有好處,實際上則不然凡是有利有弊,逃是逃不過去的,只能迎難而上!

想到這裏,他便對趙平安說道。

「去請方學士和王學士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朱元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朱元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九章 奮天斗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