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領導敵後抗戰(1)

107.領導敵後抗戰(1)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序幕。***中國**勇敢地站在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前列,全力以赴投入了這場偉大而神聖的戰爭。

當時的況是嚴峻的。日本帝國主義是一個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都比較強的國家,侵略中國是蓄謀已久、早有準備的,其兇殘、野蠻、狠毒和不擇手段,世所罕見。它正氣勢洶洶東突西盪,在中華大地橫衝直闖,恃仗武力企圖一舉滅亡中國。敵人是強大而兇惡的。十年內戰時期的敵人國民黨成為中國**抗日的友軍,但它雖然參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本性決定它採取了片面抗戰的路線,而且它對中國**始終懷着敵意,處心積慮在抗戰中控制和消滅**和**領導的軍隊。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中國**和所領導的工農紅軍在十年內戰期間受到很大削弱,全軍只有4萬多人,武器裝備差,主要根據地在陝北,南方紅軍游擊隊還分散在8省邊界的13個地區。紅軍經過千錘百鍊,素質很高,但數量太少。

在這種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錯的複雜形勢下,前有猙獰的強敵,後有伺機下手的所謂友黨。中國**如何去突破險惡的環境,進行並領導抗日戰爭呢?**匠心獨運,高瞻遠矚,把人民軍隊抗日的着眼點放在敵後的廣大地域,指出黨和人民軍隊的任務是放手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用人民戰爭戰勝敵人。因此,就必須\"一方面是在保持自己已經取得的陣地。這是我們的戰略出地\",\"但是主要的目,的還在另一方面,這就是為了展陣地,為了實現『動員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這個積極的目的\"。為此,必須實行戰略轉變。

中國工農紅軍是由游擊戰展起來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紅軍展到30萬人,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圍剿\",紅軍曾實現了由游擊戰向正規戰的轉變,在長時間裏實行了運動戰的作戰原則。長征途中,**指揮紅軍在雲貴川三省交界地區,展開了往返穿插的運動戰,成功地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勝利。抗日戰爭爆后,在新形勢下,八路軍、新四軍已不適用土地革命時期的戰略了,因為敵友我三方的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早在1935年12月,**就預見到抗日游擊戰爭的作用。瓦窯堡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的《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提出:\"游擊戰爭對於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及漢奸賣國賊的任務,有很大的戰略作用。\"全面抗日戰爭爆后,1937年8月1日,**和張聞天在《關於紅軍作戰原則的指示》中明確指出:紅軍\"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而不是陣地戰,也不是集中作戰,因此,不能在戰役戰術上受束縛。只有如此,才能揮紅軍特長,給日寇以相當打擊\"。針對蔣介石要求紅軍一次開出去作戰的況,8月5日和l8日,**和張聞天連續電示與國民黨談判的朱德、周恩來、葉劍英,強調紅軍的作戰原則,\"紅軍擔負以獨立自主的游擊運動戰,鉗制敵人大部分,消滅敵人一部分的任務,……這不是『獨當一面』的意思,均是在一定地區內協助友軍作戰的意思\"。\"我們事實上只宜作側面戰,不宜作正面戰\"。\"紅軍充任戰略的游擊支隊。在總的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8月下旬的洛川會議上,**再次明確地提出,黨的工作重心在戰區和敵後,放手動群眾的抗日運動,獨立自主的開展山地游擊戰爭(包括在有利條件下集中兵力消滅敵人兵團,以及向平原展游擊戰爭),會議肯定了**的主張。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思想,它成為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政治、軍事的總方針。

在戰區和敵後放手動群眾,獨立自主地開展山地游擊戰爭,是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原則的具體反映,在與國民黨正面戰場配合的敵後戰場上,始終保持**對八路軍、新四軍的獨立領導、對群眾運動的獨立領導。在戰略上,敵後與正面戰場相配合,在戰術上、戰役上不受國民黨的限制和制約,自己主動地打擊日本侵略者,動人民群眾抗戰。實行山地游擊戰,這是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裝打擊日軍的主要方法,不是集中起來打正規戰,而是把主力部隊分散編為游擊兵團、游擊支隊,或更小的單位,到各處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使八路軍、新四軍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展,\"造成數百萬人民的游擊戰爭\",最後戰勝日本侵略者,並且在抗日過程中展壯大人民革命力量,為人民革命的最後勝利打下基礎。歷史證明**提出的這一戰略思想是極富有遠見的,作用和影響是十分重大而深遠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7.領導敵後抗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