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領導敵後抗戰(4)

110.領導敵後抗戰(4)

根據這一指示,八路軍各師先後派出部隊挺進平原地區,協同地方黨和當地人民武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建和展平原根據地。***晉西北一二〇師派出大青山支隊挺進大青山,開闢了綏南、綏西和綏中區。晉察冀邊區派出宋時輪鄧華縱隊進入冀東,配合冀東人民大起義,開闢了冀東。一二九師派出東進縱隊、騎兵團和第七六九團等部進入南宮,開闢了冀南。一一五師一部與一二九師一部進入以寧津、樂陵為中心的冀魯邊地區。

根據與國民黨達成的協議,南方8省13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全軍1。03萬人,編為4個支隊。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隨後全軍集中於皖南、皖中。經**與**中央督促,項英於4月28日派出粟裕率先遣支隊向蘇南敵後出動,進行戰略偵察。當時日軍正從南北兩面合圍徐州。**與中央軍委於5月4日和14日連續出關於新四軍向華中敵後展游擊戰爭的指示,要求他們在偵察部隊出去若干天後,主力就可準備跟進,要利用目前的有利時機,深入敵人後方,大力展與組織群眾,建立地方黨,組織游擊隊,創造根據地。6月2日,復向項英指出:\"凡敵後一切無友軍地區,我軍均可派隊活動,不但太湖以北吳淞江以西廣大地區,即長江以北到將來力能顧及時,亦應準備派出一小支隊。\"\"地區擴大,已不患於迴旋餘地……你們可放手在敵後活動。\"6、7月間,陳毅、張鼎丞率領第一、二支隊相繼進入蘇南敵後,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從9月到12月,先後粉碎日軍大小20多次\"掃蕩\",創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第三支隊在譚震林指揮下進入皖南前線,進行開闢皖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第四支隊挺進皖中、皖東敵後,開以安徽藕塘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據地。彭雪楓、吳芝圃率新四軍游擊支隊活動於豫東睢(縣)杞(縣)太(康)地區,初步開創了豫皖蘇邊抗日局面。

與此同時,遵照**和**中央動人民抗戰、組織敵後游擊戰爭的指示精神,**山東省委於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在全省範圍內動了二三十起抗日起義,在冀魯邊、魯西、太(山)西、魯西北、膠東、清河、魯中、魯南、(微山)湖西等地區建立了抗日基礎。山西青年抗日決死縱隊開闢了太岳區。直南、魯西南地方黨組織了游擊戰。原國民黨東北軍團長、**員呂正操所部回師敵後,打開冀中抗戰局面。**河南省委在豫東、信陽地區組織了多支游擊隊。湖北省委在鄂東、鄂中、鄂北組織了幾支游擊隊。安徽省工委利用省總動員委員會合法形式,派出30多個工作團在各地恢復黨組織,動群眾,還建立了風陽游擊大隊。

針對日軍的肆虐進攻,**連續指示八路軍,為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為縮小華北敵之佔領地,為創造並鞏固華北根據地,都有大舉襲敵之必要。\"我軍均應在敵後配合友軍堅決作戰,有效地消滅和削弱敵人,動廣泛抗日運動。\"各地人民武裝與八路軍相結合,形成了堅強的抗日力量,敵人的後方變成了抗日的前線。七七事變一周年之際,八路軍主力大規模破擊日軍鐵路交通線,一夜之間,平漢、平綏、正太、同蒲4路沿線日軍成百個據點、車站遭襲擊,數百里鐵道破壞,日軍鐵路交通中斷。日本華北方面軍11個師團(占侵華日軍總兵力的41%),除駐開封一帶的騎兵集團外,全由八路軍抗擊。到1938年10月,八路軍共作戰1500餘次,殲滅日偽軍5萬餘人。中國**在敵後創建了晉西北和太青山、晉西區、晉察冀之北嶽、冀中、冀東區、晉冀豫之太行、太岳、冀南區、冀魯豫之直南、魯西南區,山東之魯西、湖西、冀魯邊、清河、魯中、膠東區,華中之蘇南、皖中區等抗日根據地。牽制、消耗大量日軍,使其難以集中兵力於正面戰場,後顧之憂嚴重,從而削弱、遏制了日軍的戰略進攻,對加速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重大作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0.領導敵後抗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