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贛南會議前後(7)

15.贛南會議前後(7)

正是從以上的戰略主張出,1931年12月6日,臨時中央就指令紅軍「攻贛州,迫吉安。***」蘇區中央局亦做出相應決議。周恩來於年底來到中央蘇區后,同**交換了意見。根據對實際況的估量,到蘇區前曾主張進攻贛州的周恩來,致電臨時中央,明確表示:「進攻中心城市有困難」。意即不同意去攻打贛州。但臨時中央複電:至少要在撫州、吉安、贛州中選擇一個城市攻打。周恩來已就任中央局書記,只好召開中央局會議進行討論。

贛州位於贛江上游,章、貢兩江會合處,城東、西、北三面環水,只有東南面是一片陸地,不利用兵;城牆高達兩丈而堅固,不易攻破;敵人又築有工事,城牆內外深溝高壘,不易於組織突擊。整個形勢是易守難攻,所以向有「鐵贛州」之稱。敵金漢鼎的十二師三十四旅馬崑部兩個團約3000多人駐守贛州,受南昌行營直接指揮。紅軍進攻贛州之前,南昌行營即已命令馬昆部積極搜刮糧草,儲備彈藥,準備死守贛州。同時,城內還有贛南17縣逃亡來的地主武裝,約5000人,組成17縣民團指揮部,下編17個大隊。連同贛州商民自衛團、城防辦事處等反動武裝,合共有槍1萬餘支,由此可以看出,贛州城內敵人兵力雄厚,加之地勢險要,是一個不易攻克的反動堡壘。

在中央局會議上,**既不贊成「左」傾中央對形勢的估計,更不贊成打贛州。他認為,現在提出奪取中心城市的口號為時過早,以爭取中心城市為目標的展路線是錯誤的。他主張紅軍此時一方面要抓緊時間進行休整,肅清根據地內的地主豪紳土圍子,鞏固蘇區,為粉碎敵人新的「圍剿」作準備;一方面可採取有陣地的波浪式的形式向敵人力量薄弱、群眾基礎較好的贛東北方向展,打通中央區與贛東北區的聯繫,然後再向外展。就攻打贛州來說,贛州是敵人必守的堅城,紅軍技術裝備差,很可能久攻不克,予我不利,不能打這一仗。**提出,即使要打,也只能採取圍城打援的戰術。

朱德也不同意打贛州。彭德懷則認為:「如果有時間,蔣介石不來增援,贛州城是可以打開的,而且奪取該城之後,對於贛江以西和贛江以東蘇區連成一片,鞏固後方和向贛東北方向展都是有利的。」但是,距贛州不遠之北面的吉安,有敵陳誠的3個師和兩個獨立旅,西南面之南雄、大餘一帶有敵陳濟棠的部隊20多個團。這些敵人都在窺視着紅軍的行動,隨時都有增援贛州守敵的可能。把攻取贛州的「寶」押在敵人不增援上,顯然也是不行的。

但是,中央局和中革軍委的一些領導人卻堅決主張打贛州,並批評**等人的意見是「不了解奪取中心城市的意義」,是「對中心城市之奪取的過分恐懼而產生的右傾機會主義觀念」。他們說,只要打下了贛州城,把中央工農民主政府遷移到那裏,就可以說是實現了「一省數省的先勝利」。周恩來傾向於執行中央指示,認為在中央指定的3個城市中,贛州處在蘇區的包圍之中。

會議最後表決時,因為受臨時中央決議的影響,總想在江西多打下幾個城市,所以贊成打的佔多數,於是乃決定打贛州。

1932年1月10日,中革軍委出了《關於攻取贛州的軍事訓令》。訓令對當時的政治形勢作了誇大的估計,認為「反革命國民黨軍閥的統治」,已經處於「動搖衰落,而加速崩潰」的境地;他們「繼續進攻革命」只是「統治階級欲挽救其死亡」。從這一估計出,訓令提出中央蘇區和中央紅軍的任務是:第一,「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努力向外展,以爭取一省數省先勝利」,「趁著目前有利革命展的時機,堅決的取得蘇區臨近較大城市——贛州。第二,「繼續著一九三一年的工作,貫通了閩贛蘇區,目前應該更進一步的貫通湘贛蘇區,造成以贛州為中心聯繫到湘贛閩贛的廣大版圖,進而威脅吉安向北展,使革命展更迫近奪取一省數省先勝利的前途。」訓令中對攻打贛州作了軍事部署,把主力紅軍和地方武裝分為主作戰軍、支作戰軍和機動部隊3個部分。主作戰軍由紅三軍團、紅七軍、紅一軍團的紅四軍等組成;紅七軍一部為攻城部隊,一部為監視部隊;紅四軍為地方工作部隊;任命軍委副主席、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支作戰軍由江西軍區的7個獨立師組成,主要任務是擔任警戒、打援,以配合攻城部隊奪取贛州,任命陳毅為江西軍區總指揮。機動部隊由紅三軍、紅十二軍、紅十六軍和紅五軍團組成,命令紅三軍暫時擔任消滅寧都、於都內殘餘地主武裝;紅十二軍在寧化西南及連城西北一帶工作,使閩贛蘇區日益鞏固和展;紅十六軍進窺樟樹威脅吉安之敵,使之不能援救贛州;紅五軍團在贛縣江口一帶整頓訓練。從這裏軍事部署看,中革軍委是動員了紅軍全部主力部隊,完全是把攻打贛州當作主要任務來進行的,並把贛州當作一般設防的城市,認為採取襲擊或強攻的戰術,就可以「拿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贛南會議前後(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