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反對張國燾的右傾分裂(9)

67.反對張國燾的右傾分裂(9)

總之,\"日本帝國主義決定要變全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這兩個基本事實就是黨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點。\"\"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

**在報告中對比了廣泛的統一戰線和關門主義這兩種根本不同的策略路線,對\"左\"傾關門主義作了深刻的批判。他指出:關門主義策略同統一戰線策略是根本對立的。統一戰線策略要招收廣大的人馬,好把敵人包圍而消滅之。關門主義策略則依靠單兵獨馬,去同強大的敵人打硬仗。\"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只有統一戰線策略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的策略則是孤家寡人的策略。

在批判\"左\"傾關門主義錯誤的同時,**又強調了**在統一戰線中要注意擔負起爭取領導權的責任,警惕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復活。為了實現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特彆強調要擴大紅軍和鞏固根據地,指出:堅強的革命的武裝隊伍,是統一戰線的中心支柱。他告誡全黨必須記取1927年革命由於缺乏革命中心力量而招致失敗的血的歷史教訓。

瓦窯堡會議是一次及為重要的會議。它不失時機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會議通過的決議和**的報告,其內容還表明,中國**已經善於總結過去革命成敗的經驗,學會了從中國實際出,把共產國際七大提出的關於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總方針,創造性地運用來指導中國的革命運動。

瓦窯堡會議后,全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很快形成,為抗日戰爭作了直接的準備。

奠基西北

俄界會議后,**中央、中央軍委率紅一方面軍主力由俄界地區繼續北上。1935年9月16日,逼近川甘邊界的重要關隘臘子口。

臘子口,位於甘肅迭部縣境,是四川通往甘肅的重要隘口。山口兩邊是懸崖峭壁,中間是一條水深流急的臘子河。紅軍若要北上甘肅,除通過臘子口,再無別路。9月17日,經過充分準備,紅一方面軍先頭紅四團與敵人在短兵相接的激戰後,奪佔了天險臘子口,從而打開了北上甘南的門戶。9月18日,紅一方面軍主力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乘勝佔領哈達鋪,使蔣介石利用雪山草地阻止紅軍前進的陰謀破產。

這時,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所面臨的問題是:到哪裏去?以什麼地方為落腳點?

1935年8月,當蔣介石獲悉中央紅軍正在籌糧準備北上的時候,他即先後調動大軍進入甘陝地區,堵截紅軍北進。

由於中央紅軍主力出敵不意地跨越草地,奪下臘子口,進抵哈達鋪后,敵人一時摸不清紅軍的底細和意圖,所以不敢輕舉妄動。中央紅軍抓住這一時機,進行了幾天休整。特別重要的是,在哈達鋪,**從繳獲來的國民黨報紙上獲得了關於陝北紅軍和陝北根據地的具體況。於是,**等中央領導人研究決定去陝北蘇區與陝北紅軍會師。

9月22日,**在哈達鋪的一座關帝廟裏召集全軍團以上幹部開會,並在會上作了關於形勢和紅軍整編問題的報告。**先說:自去年我們離開瑞金,過了於都河,至今快一年了。一年來,我們走了兩萬多里路,打破了敵人無數次的追、堵、圍、剿。儘管天上還有飛機,蔣介石連做夢也想消滅我們,但是我們過來了,過了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過了臘子口,現在坐在哈達鋪的關帝廟裏,安安逸逸地開會了。這本身就是個偉大的勝利。接着,**又詳盡、透徹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雖然我們戰勝了自然界的種種險阻,粉碎了敵人數不清的堵截、追擊,也頂住了天上敵人飛機的轟炸。但是,現在在甘肅等待我們和準備截擊我們的國民黨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還有30多萬人。朱紹良、毛炳文、王鈞等部在甘肅;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在陝甘;在寧夏、青海、甘肅邊境還有\"四馬\"(即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的騎兵和步兵。蔣介石本人態度仍很頑固,不顧當前的民族危機,一直不肯接受我黨1933年1月17日提出的中國工農紅軍願在三個條件下與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日的主張,仍醉心於打內戰,妄圖消滅紅軍。**強調說:國民黨把三、四十萬兵力部署在陝西、甘肅一帶追堵我們,對紅軍北上抗日,不能不說是嚴重威脅。因此,北上抗日的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他還幽默地說:\"感謝國民黨的報紙,為我們提供了陝北紅軍的比較詳細的消息,那裏不但有劉志丹的紅軍,還有徐海東的紅軍,還有根據地!\"隨後,**進一步闡明了黨中央的北上方針,並動員大家振奮精神,繼續北上,到陝北去。他號召大家,\"同志們,勝利前進吧,到陝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裏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我們的抗日前進陣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7.反對張國燾的右傾分裂(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