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二次反「圍剿」(7)

7.第二次反「圍剿」(7)

從8月7日至11日,紅軍連打三個勝仗,共斃傷俘敵l萬餘人,從被動中奪得了主動。隨後,紅軍主力轉到君埠以東君嶺腦山區,利用戰鬥間隙進行休整。

這三個戰鬥,紅軍是在敵人不明紅軍之主力行蹤或者來不及增援的況下取得勝利的。蓮塘、良村兩仗結束后,蔣介石、何應欽才得知紅軍主力已由興國西北地區東進,並估計紅軍可能北出臨川。於是從8月9日起,令其第一、第二路進擊軍和第一軍團掉頭向東,企圖協同由廣昌向西的第十師;尋殲紅軍主力於寧都以北地區。8月12日至15日,敵軍採取密集的大包圍態勢接近了紅軍集中地——君埠以東地區。

這時,是紅軍從第一次反「圍剿」以來最艱苦的時節。面對這一嚴重況。8月13日晚上,**在總部駐地——腸齋胡氏家廟裏召開了高級軍事幹部會議,研究對策。會議認為,各路敵人已同時向紅軍逼近,形勢對我們不利。為了避免和敵人進行力量懸殊的決戰,應該儘快跳出包圍圈,向西悄悄前進,回到興國地區隱蔽集結,待機殲滅敵人。

8月15日,紅軍主力2萬餘人,在**、朱德親自率領下,乘夜暗由尖嶺堖山地出,偃旗息鼓,悄悄西進;硬是從正在東進的敵人第一軍團和第二路進擊軍之間一個20華裏間隙的大山中偷越過去,回到興國東北的白石、楓邊地區隱蔽休整,並同**蘇區中央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會合。紅十二軍主力則大張聲勢地向東北方向行進,並以一部兵力攻佔樂安縣城。蔣介石誤認為紅十二軍為紅軍主力,並判斷紅軍將進攻宜黃,奪取臨川。因此,急調第十師趕回臨川,加強防守;同時下令第一、第二路進擊軍等部對紅十二軍主力追擊。紅十二軍主力同敵軍保持一定的距離,緊緊牽住了敵人的鼻子,並利用自己輕裝靈便的長處和敵人笨重不靈的弱點,翻山越嶺,走崎嶇難走的路,進一步疲憊了敵人。就這樣把敵人一部分主力拖了近半個月,出色地完成了掩護紅軍主力西移和休整的

任務。

**率領紅軍主力來到興國境內后,一面同朱德等一起商討反「圍剿」的戰略決策和紅軍整訓工作,一面抓緊地方工作。他向地方幹部們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指出反第三次大「圍剿」勝利在望的光明前景,號召根據地人民參軍參戰、購買公債、籌集軍糧,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援前線,配合紅軍作戰。**還鼓勵赤衛隊員、少先隊員、兒童團員要做好紅軍的「耳目」,當好紅軍「助手」,嚴密封鎖消息,打擊敵探,打擊姦細,配合紅軍做好圍、截、堵、追、挖路、拆線、破壞電線、牽制敵人的工作。同時,還指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組織各級政府領導群眾做好堅壁清野的參戰準備工作。

8月底,蔣介石覺紅軍主力已由君埠以東地區西去,隨即下令以第一軍團為先頭,其他各部隨後,再次西進,尋求紅軍主力決戰。**等總部領導為了進一步調動和疲憊敵人,於9月初率領主力繼續西移,轉到興國、萬安、泰和之間以均村、茶園岡為中心的山區隱蔽待機。

這時,敵軍在中央蘇區來回奔波已達兩月,除第四十九、第五十四、第八師等部遭到殲滅性的打擊以外,其餘部隊也受盡了蘇區軍民的不斷襲擾和堅壁清野的困苦,「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士氣急劇下降。於是,敵第一軍團進到興國、高興圩地區同原在興國的第四軍團會合后,即停止了前進。和敵軍況相反,紅軍三戰三捷之後,又經過半個多月的休整,士氣更加旺盛。戰場上紅軍主動、敵軍被動的形勢愈益明顯。與此同時,兩廣軍閥利用蔣軍主力深陷中央蘇區之際,正向湖南衡陽進兵,對蔣介石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在此況下,蔣介石不得不下令結束「圍剿」,實行總退卻。其退卻部署為:第一軍團、第四軍團由興國、高興圩地區撤向泰和、吉安;第一路進擊軍、第二路進擊軍、第三軍團第五師以及第五十三師等部,分別由大金竹、上固、龍岡、東固地區撤向吉安、富田;第二軍團全部縮回寧都;第三軍團第八師殘部、第二十四師以及第二十三師,由黃陂、頭陂地區撤向廣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二次反「圍剿」(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