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東征、西征(1)

71.東征、西征(1)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和十五軍團會合。***並打破國民黨軍隊對陝北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后,陝北根據地的局面初步穩定下來。但在民族危機日漸深重的新形勢下,紅軍的新的軍事戰略問題又迫在眉睫。

此時,**中央、紅一方面軍及其所在的陝北根據地,仍面臨着一些實際困難。紅一方面軍的實力只有萬餘人。根據地的面積狹小,人口稀少。糧食和工業品缺乏,紅軍給養困難,擴軍不易。根據地周圍的敵仍較嚴重:在南面、西面,有國民黨的東北軍、西北軍和寧夏軍閥的步、騎兵共10多個師,蔣介石的一部分\"中央軍\"也正在向西蘭公路兩側集中;在北面,有原駐守在陝北的國民黨軍第八十四、第八十六師和新從山西調來的閻錫山部5個旅。這些敵人,正在加緊對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和政治破壞,並積極準備新的軍事圍攻。因此,紅軍向南、向西或向北展都比較困難。東面的山西省最接近抗日前線,敵軍兵力雖多,但較分散,有利於革命力量的展。

1935年12月17日,**中央政治局舉行瓦窯堡會議。關於黨在新形勢下的軍事戰略問題,特別是紅一方面軍的行動方針問題。當時有過多種意見。有的主張,紅軍應\"鞏固向前展\",以鞏固陝北蘇區為主,逐步向渭水以北展,尋找蔣系軍隊和東北軍、西北軍作戰;有的主張,立即北出寧夏或五原、包頭,同日軍爭先機。**在會議上作報告時則指出:戰略方針應是堅決的民族革命戰爭,先把國內戰爭與民族戰爭相聯繫,一切戰爭都在民族戰爭的口號下進行。他主張,紅軍應利用當前蓬勃展的抗日形勢,積極向山西展,在展中求得蘇區的鞏固。**在闡述這一主張時指出:目前形勢正處在全國大變動的前夜,有利於革命力量展,蘇區必須迅速向外展,紅軍必須迅速得到擴大。他在詳細說明了東征山西的有利條件及好處后,說:當前的軍事行動方針是要在40天內完成東渡黃河的準備,進入接近抗日前線的山西。

會議經過反覆討論,接受了**的主張,並通過了《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決議明確地提出,黨在目前形勢下的戰略方針是:在以堅決的民族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中國的總任務之下,黨和紅軍在政治、軍事宣傳和實際行動上,必須\"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1936年應\"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猛烈擴大紅軍\"。在此方針下,紅一方面軍的行動部署,應放在打通抗日路線和鞏固擴大現有蘇區這兩個任務的基礎上,並以前者為中心任務。據此,紅軍行動和蘇區展應以山西和綏遠為主要方向。決議提出,紅一方面軍應分三步來展和鞏固蘇區:第一步,在陝西的南北兩線給進犯之敵以打擊,確保下一步東征時的後方安全,並從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做好渡黃河東征的準備;第二步,實行東征,進入山西作戰,求得擊破同日軍勾結的閻錫山之晉綏軍主力,開闢晉西五縣以上地區成為初期的蘇區,擴大部隊和籌措給養,並保證必要時返回陝西所需的渡河船隻;第三步,依日軍對綏遠進攻的況,適時地由山西轉向綏遠。為了加強軍事行動的集中統一領導,決議賦予\"軍事委員會在軍事範圍內完全的權力\"。

根據這個會議的決定,**、周恩來在12月24日擬定了《關於四十天準備行動的計劃》,開始進行東征的準備。第一,打擊南北兩面進犯之敵,使東征作戰有較鞏固的後方。1935年12月下旬,紅一方面軍主力開始向南進擊,給鄘縣、洛川出犯之東北軍以打擊,暫時制止了敵人的北犯。與此同時,新組建的紅二十八軍劉志丹部等部隊,在北線給進犯之敵第八十六師以打擊。第二,擴大紅軍,充實東征部隊的實力。到1936年1月中旬,紅一、紅十五軍團共增至1。27萬人。第三,中央調集了300名地方幹部,準備隨軍東征,開展新區的工作。第四,大力收集和製造木船、皮筏等渡河器材,加強技術訓練。第五,各部隊指揮員實地勘察了渡河地點,擬制了渡河作戰計劃。第六,深入進行政治思想動員。**親自給東征部隊團以上幹部作動員,明確提出東征的任務是:一、到外線打擊賣國賊閻錫山,並調動他在陝北的4個旅的兵力,藉以粉碎敵人對蘇區新的\"圍剿\";二、配合北平\"一二九\"學生抗日愛國運動和全國反內戰**,三、壯大自己的力量,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1.東征、西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