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確定持久戰的戰略方針(2)

89.確定持久戰的戰略方針(2)

此後,**和他的戰友反覆向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闡述了持久戰思想。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戰陣亡將士大會上講到:\"從盧溝橋事變以來,東方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大戰已經打了八個月,敵人是傾全國的力量來打,目標是滅亡中國,戰略是速戰速決,我們呢?也是傾全國力量來抵抗,目標是保衛祖國,戰略是持久奮鬥。\"他並向別人題詞:\"打上十年八年,沒有不勝利的道理。\"先後表的朱德的《實行對日抗戰》、張聞天的《論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持久性》、**的《抗日游擊戰爭中的若干基本問題》和《獨自主地領導華北抗日游擊戰爭》、周恩來的《目前抗戰危機與堅持華北抗戰的任務》和《怎樣進行持久戰》等文章和演講,論述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條件及方法等問題,宣傳了**關於持久戰的戰略方針。

1938年5月,在經過10個月抗戰鬥爭后,社會上流傳著\"亡國論\"、\"速勝論\"等各種說法,全國抗戰急需明確方向,需要振奮人民的鬥志。為了有力地駁斥錯誤論調,闡明中國**關於抗日戰爭的正確軍事路線,指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更好地堅持抗戰。**於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表了著名的演講《論持久戰》,系統、完整、深刻地論述了持久戰。

**在《論持久戰》中全面地分析了中日戰爭所處的時代,以及敵我雙方的基本特點,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屬於中國這一客觀規律。

**從中日戰爭的性質入手,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裏。\"從這個總的根據出,**指出戰爭雙方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

第一,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的強國,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第一等的;而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不如敵人。

第二,日本動的戰爭是侵略性的、退步的和野蠻的。日本雖是一個強國,但它已是一個趨於沒落、滅亡的帝國主義國家;中國進行的戰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它必將喚起全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更重要的是:這時的中國處於歷史上進步的時代,它已經有了無產階級,有了**,有了已經覺悟或正在覺悟的廣大人民,有了政治上進步的軍隊,有了數十年的革命的傳統經驗,特別是中國**成立以來的17年的經驗。

第三,日本是一個小國,先天不足,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第四,日本進行的侵略戰爭,遭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對,它是失道寡助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和支援,是得道多助的。

中日戰爭互相矛盾着的這些基本特點,貫穿於中日雙方一切大小問題和一切作戰階段之中。這些特點在戰爭過程中將各依其本性生變化,一切東西就都從這裏生出來。

戰爭開始階段敵我雙方的力量強弱對比,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日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得到一定程度的勝利,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遭一定程度的失敗。但這隻限於一定階段內、一定程度上的勝與敗,不能超過而至於全勝或全敗。因為敵我本來是相對的強和弱,敵軍力雖強,但將為其他不利的因素如野蠻退步、失道寡助、國小物匱及以小國凌大國等所減殺;我雖弱,但有其他有利因素如戰爭的正義進步性、國際社會的支援、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等所補充,加之我堅持抗戰和堅持抗日統一戰線的努力,將更加不斷地使敵強我弱的對比生逆向變化。因此,敵勝我敗必然各限於一定階段、一定程度,造成了持久的局面。隨着戰爭的繼續展,敵我力量將消長變化,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政治、軍事策略,竭盡最善努力,戰爭將越來越使敵**民厭戰、兵源枯竭、軍費困難,經濟危機加深,國際上愈益孤立,由強而逐漸變弱,不斷向下展;戰爭越來越廣泛地動員中國人民,軍隊日益壯大,敵人只能佔領少數點與線,我則控制廣大的面,兵源物資豐富等有利條件日益揮其作用,而且國際上也愈來愈多助,逐漸由弱變強,不斷向上展。敵我雙方力量變化到一定新的階段,將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因此,抗日戰爭是長期的,最後勝利是屬於中國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9.確定持久戰的戰略方針(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