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遵義會議前後(1)

46.遵義會議前後(1)

自長征開始后,特別是湘江戰役之後,李德等人的所作所為及其所造成的嚴重惡果,使廣大紅軍指戰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為什麼在臨時中央和李德到中央根據地以前,中央紅軍在**指揮下,能以三、四萬人的兵力,連續粉碎敵人的一、二、三次大規模\"圍剿\",並且擴大了根據地,展壯大了紅軍,為什麼周恩來等人按照**的軍事思想,指揮第四次反\"圍剿\"戰役,也取得了重大勝利;而到第五次反\"圍剿\"時,儘管中央紅軍已展到十萬人以上,中央根據地也更加擴大和鞏固了,條件已大大改善和提高,但在李德等人的指揮下,中央紅軍浴血奮戰近一年,結果卻是\"兵日少地日蹙\",最後被迫進行大搬家?喪失整個中央根據地還不算,湘江一戰又使八、九萬大軍打得僅剩三萬餘人,使黨和紅軍瀕臨絕境。***

慘重的失敗,險惡的環境,使人們對李德那一套由懷疑到憤怒。長征開始后,彭德懷曾經氣憤地說:\"這樣抬着棺材走路,哪象個打仗的樣子?\"他批評李德等人\"把革命當兒戲,真是胡鬧!\"許多指戰員也忿忿地說,過去幾次反\"圍剿\",打了許多惡仗,不但沒有這麼大的消耗,還壯大了許多倍,現在光挨打,真氣人!他們痛心地問:這樣打下去,結果會怎麼樣呢?可以說,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標誌着\"左\"傾機會主義、軍事路線的進一步破產。事實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被\"左\"傾機會主義所排斥的**的主張是正確的。這次,人們是在失敗中進一步認識了**。

中央紅軍突破了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之後,繼續向西轉移。而蔣介石看到他精心部署的第四道封鎖線被突破,把紅軍消滅於湘江以東地區的計劃宣告破產之後,立即重新調兵遣將,部署新的追堵計劃,即圍殲紅軍於\"黎平、錦屏、黔陽以東;黔陽、武岡、寶慶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龍勝、洪州以東地區\"的惡毒計劃。蔣介石最怕的是中央紅軍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因此他把追剿的兵力重點擺在湘西地區。當中央紅軍跨過老山界,離開廣西地界,進入湖南境內時,敵人便把防堵中央紅軍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作為兵力佈置的重點,並在這個方向上,擺放了五、六倍於紅軍的兵力,佈置好了口袋,等著紅軍去鑽。面對這種危難形勢,**等人積極主張中央紅軍絕不能被敵人牽着鼻子走,絕不能往敵人的口袋裏鑽,絕不能自動\"入瓮\",自取滅亡。但\"左\"傾領導者不顧敵人的重兵堵截,仍堅持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方針。為了解決戰略方向問題,當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於1934年12月11日打開了湖南的通道縣城后,12月12日,有關中央領導在通道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通道會議,是臨時決定舉行的一次中央會議,會議的主要成員有:博古、周恩來、洛甫、**、王稼祥以及李德等。會議主要討論戰略方向問題,爭論異常激烈。李德、博古仍堅持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方針,李德還提出\"是否可以讓那些在平行路線上追擊我們的或向西面戰略要地急趕的周部和其它敵軍超過我們,我們自己在他們背後轉向北方,與二軍團建立聯繫。我們依靠二軍團的根據地,再加上賀龍和肖克的部隊,就可以在廣闊的區域向敵人進攻,並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創建一大片蘇區。\"這是一個關係紅軍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極力說服博古等主要領導人,放棄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以免投入敵人已佈置好的羅網,主張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正確主張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會議最後決定西進貴州。這是自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以來,**的意見第一次得到了中央多數同志的尊重,第一次對中央的戰略決策生重大的影響。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也是第一次遭到動搖,他忍無可忍,中途離開了會場。以至於39年之後,他在《中國紀事》一書中回顧這件往事時,心中仍充滿了憤懣。他在書中敘述了自己堅持北上與紅二軍團會師的計劃之後,寫道:\"**又粗暴地拒絕了這個建議,堅持繼續向西進軍,進入貴州內地。這次他不僅得到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持,而且還得到了當時就準備轉向『中央三人小組』一邊的周恩來的支持。因此毛的建議被通過了。他乘此機會以談話的方式第一次表達了他的想法,即應該放棄在長江以南同二軍團一起建立蘇區的意圖,向四川進軍,去四軍團(指四方面軍)會師。\"儘管通道會議最後決定向貴州西進,但是北上與西進的爭論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博古之所以最後同意採納**的意見,並不是因為他放棄了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師的計劃,而是由於他\"認為從貴州出可以一直向北,在那裏才真正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12月14日,\"左\"傾領導者又以軍委名義電令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由湖南常德一帶向湘西北展,以接應中央紅軍北上。不過,**西進貴州的主張得到通過,不僅挽救了處於危難之中的黨和紅軍的命運,也表明人們越來越認清了**的正確主張。這也是黨自長征開始以來戰略轉變的一個開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6.遵義會議前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