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第一次反「圍剿」(2)

186.第一次反「圍剿」(2)

經過熱烈的討論和認真的研究,羅坊會議一致同意了**的正確主張,「1930年10月30日紅軍前敵委員會在羅坊決定了誘敵深入的方針」,確定「撒開兩手,誘敵深入」,把敵人誘至地形及群眾均對我有利的根據地內,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殲其一路,再及其餘,以打破敵之「圍剿」。這是在緊急關頭的一個關鍵性的戰略決策。紅軍能夠粉碎敵人的第一次「圍剿」,這個戰略決策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11月1日,紅一方面軍總部於羅坊之園前村布了《移師贛江東岸工作籌款的命令》,實際上開始了誘敵深入的撤退計劃。命令分析了敵後提出:「方面軍以原任務,擬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之,決以主力移到贛江東岸相機取樟樹、撫州,展新淦、古水、永豐、樂安、宜黃、崇仁、南豐、南城各縣工作,籌措給養,訓練部隊」,並規定「工作時間以一個月為期,各部須按期完成該縣區之工作。」

羅坊會議以後,總前委、江西省行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領導蘇區軍民緊張地進行了反「圍剿」的準備。軍隊和地方的各級組織,採取多種形式,在幹部、戰士和人民中進行政治動員,說明誘敵深入方針的必要性,解除群眾特別是幹部中的種種顧慮,號召軍民團結一致地對付敵人「圍剿」,樹立必勝的信心。紅一方面軍總部按照羅坊會議的決定,以第三軍留在贛江西岸監視敵人,率領主力於11月5日前後從袁水兩岸向贛江以東的預定地區轉移,並向樟樹鎮、臨川方向進逼;另以剛由贛南歸建的第二十二軍擔任吉安城防,準備掩護江西省黨政機關轉移。在蘇區內建立人民武裝的統一指揮機構和各種戰勤組織。在敵人可能進佔的地區,組織群眾實行堅壁清野,部署游擊戰爭,肅清暗藏的敵人,純潔內部。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蘇區的黨政軍民結成一個團結對敵的整體,為反「圍剿」的勝利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1930年11月5日,敵人開始進攻。7日,各路敵軍分別進到清江、新淦、黃土街、羅坊、新余、分宜等地。由於紅軍已先期轉移,敵人撲空。魯滌平覺紅軍主力東渡贛江后,深恐紅軍奪取樟樹鎮、臨川,急忙調整部署:他的第三縱隊繼續在贛江西岸進攻,第一、二縱隊集中到贛江以東,尋求紅軍主力作戰。

紅軍抓住敵人陣腳未穩的機會和急於求戰的迫切心理,在實行戰略轉移的過程中,以少量兵力會同游擊隊、赤衛隊、少先隊、故意走一路丟一路爛草鞋、破衣裳、破斗笠,還設上一些番號多不勝數的路標,裝成紅軍主力的樣子,虛張聲勢,阻擊、消耗、疲憊、迷惑、引誘敵人;與此同時,主力紅軍於11月中旬分別從贛江以東的新淦、崇仁、南城、南豐、吉水之間地區和贛江以西的路口,油田地區,逐次向蘇區中部的東固、龍崗地區轉移,以保存軍力,待機破敵。

11月18日至20日,各路敵軍分別進到吉安、吉水、永豐、樂安、宜黃、南城等地,結果又一次撲空。此後,敵人即在上述各地進行「清剿」、為繼續進攻蘇區的中心區作準備。

11月19日,**由吉安來到永豐藤田,與總部和紅三軍團會合。在這段時間裏,總前委再次召集會議,研究戰略退卻的終點問題。**、朱德等經過反覆考慮,認為:退卻終點亦即戰場,必須具備6個條件:1.人民積極援助紅軍;2.作戰陣地有利紅軍;3.紅軍主力易於全部集中;4.敵人交通阻塞,不便聯絡;5.敵人耳目閉塞,容易生過失;6.敵人補給困難,我與敵之周旋能使敵疲勞沮喪。而根據地前沿地區並不具備這些條件。但是退到根據地後部如會昌、尋烏、信豐一帶作戰也沒有必要,最理想的地方是在根據地中部。因此,11月27日,總部出《關予到黃陂小布集中的命令》:「方面軍決集結主力由右翼出擊次第殲滅敵軍,擬於12月1日以前在黃陂、小布、洛口之線集中完畢。」紅軍依令於12月1日到達退卻終點——寧都西北之黃陂、小布地區,完成了反「圍剿」的戰略退卻任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6.第一次反「圍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