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第一次反「圍剿」(1)

185.第一次反「圍剿」(1)

1930年上半年,**等趁蔣馮閻軍閥混戰,無暇顧及紅軍的時機,在贛南、閩西大力動、領導群眾鬧革命,使紅色區域得到迅速展,從而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起初,蔣介石尚視「朱毛軍」為「疥癬之疾」,不足為患的,現在卻感到是「肘腋之患」,非「剿除」不可了。

1930年10月7日,蔣軍攻下了河南鄭州,蔣馮閻的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勝利為結果而基本結束。於是,蔣介石得以集中力量來對付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10月28日,蔣介石親自布命令:「1.以殲滅朱毛彭黃及方誌敏各股匪之目的,集結第六、第九、第十九路軍及行營直屬各部在贛境內四周包剿各股匪於贛西地區及景德鎮附近而殲滅之。2.所在贛之第五、第十八、第五十、第新五、新十三各師及獨立十四旅其它團隊暫編為第九路軍,統歸該總指揮(即魯滌平)指揮。」蔣介石還親自為這次「圍剿」制定了「長驅直入,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猛進猛出」的作戰方針。具體戰略是:三路大軍,由北向南,從吉安、建寧之線,分8個縱隊,向中央革命根據地進攻,在吉安、泰和和贛州以東,永豐、樂安、南豐以南,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企圖將紅軍主力壓至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兩岸地區,「聚而殲之」,一網打盡。

當敵人開始向蘇區邊線集中時,紅一方面軍(一、三軍團)約4萬人,於打下吉安后正分佈於袁水流域的分宜、新余、臨江地區進行群眾工作和籌款。此時紅一方面軍尚不知中央已召開六屆三中全會並已結束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部隊仍不得不準備按立三中央指示開去打南昌。但是,**已敏銳地看出了形勢變化的苗頭,看出軍閥戰爭很快就要停止,蔣介石就會集中兵力來對付紅軍。10月下旬,紅軍已得知下列報:「敵譚道源師已全部開至南昌,許克祥部及第五師熊式輝部之先頭部隊皆於十九日相繼開至九江。又據報載,金漢鼎、毛炳文兩部亦有繼來贛之說,公(乘藩)師現在撫州,袁州有羅霖部(湘敵),分宜有其前進部隊約一營。」因此,總前委決定總部從清江太行圩後撤30里,10月25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到達新余之羅坊。當日,**在羅坊的陳家鬧村主持召開了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動委員會聯席會議,即羅坊會議。會議於10月26日討論通過了《目前政治形勢與一方面軍及江西黨的任務》的決議,並對反「圍剿」的作戰方針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激烈的爭論。

**在會上提出,在紅軍和蘇區還不鞏固、全國範圍內敵強我弱的基本況還遠未改變的條件下,對於敵人的大規模「圍剿」,紅軍應先向蘇區內退卻,依靠蘇區人民的支援和有利的地形條件,現和造成敵人的弱點,使敵我力量對比生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變化,然後實施反攻,各個殲滅敵人於運動中,以粉碎敵之「圍剿」。根據敵軍企圖在贛江西岸的白區一帶來包圍消滅紅軍主力的詭計,**主張紅軍應東渡贛江向根據地中心地帶作「最後退卻」,把敵人引到根據地內部去打。這就是著名的「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這個方針提出以後,到會的一些紅軍幹部特別是「吉安、興國、永豐等縣的地方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無不反對紅軍的退卻」,認為這樣會丟失大片的根據地,危害根據地人民,對外產生不良影響。

為了使大家深刻理解「誘敵深入」作戰方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等人的支持和協助下,在會上做了大量的耐心的說服教育工作。他們向大家反覆說明:此次蔣介石、魯滌平大舉進攻蘇區,意在速戰速決,迫使紅軍進到白色區域,然後包圍襲擊。我們就要利用敵人的弱點,看明敵人的毒計,站在主動地位來確定我們的戰略。我們採取誘敵深入紅色區域,在群眾的配合下作戰,這是實際消滅敵人,實際進攻南昌、九江,爭取革命勝利的唯一正確的策略。只有誘敵深入紅區,大舉殲敵,敵人主力在野外被消滅了,守城工事也就無用了,這樣就可以長驅直入,南昌、九江不攻自破。這種戰略,才是最實際的布爾什維克的策略,才是擴大紅軍爭取革命勝利的策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5.第一次反「圍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