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十一烈士暮年(一)(41)

256.十一烈士暮年(一)(41)

1975年9月,**的侄子毛遠新擔任**的聯絡員。這時,**處於重病之中,已經不能從更多的渠道了解黨和國家的狀況,毛遠新的「聯絡」幾乎成為**獲取況的唯一耳目和出指示的唯一喉舌。**一夥通過毛遠新不斷向**進讒。9月底至11月初,毛遠新幾次向**彙報說:「今年以來,在省里工作,感覺到一股風,主要是對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怎麼看主流、支流、十個指頭,三七還是倒三、七,肯定還是否定。2。批林批孔運動怎麼看,主流、支流,似乎遲群、小謝講了走後門的錯話干擾,就不講批林的成績了。口頭上也說兩句,但陰暗面講了一大堆。3。**、**的路線還需不需要繼續批,**的路線似乎也不大提了。」

「工業現代化主要強調加強企業管理,規章制度,但工交戰線主要矛盾是什麼」

「農業、財貿戰線也有類似問題,教育革命主流、成績是什麼……文藝革命主流支流等等,總之,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的路線,批判了十七年中各條戰線的修正義路線還應不應該堅持下去。」

「對文化大革命,有股風,似乎比七二年批極左還凶些。」

「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講話,我感到一個問題,他很少講文化大革命的成績,很少提批**的修正主義路線。」

「三項指示為綱」,「其實只剩下一項指示,即生產上去了。」

「擔心中央,怕出反覆。」

毛遠新的這些話,對**產生很大影響。**認為,有些人一是對「文化大革命」不滿意,二是要算賬,算「文化大革命」的賬。因此,**提出由鄧小平主持作一個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決議,總的評價是「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但鄧小平以自己在文革中長期「靠邊站」為由予以婉拒。他說,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動「反擊右傾翻案風」的直接導火索是來自教育界的兩封信。1975年8月13日和10月13日,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冰、惠憲鈞、柳一安和黨委常委、政治部主任呂方正4人先後給**寫了兩封信。信中對遲群、謝靜宜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作風等方面的嚴重問題進行了報告和揭露。信由鄧小平轉交**。與此同時,遲群也指使他人給**寫信,吹捧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戰線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誣告當時在教育戰線得力貫徹全面整頓方針的教育部長周榮鑫。毛遠新也在**耳邊吹風:遲群「在執行主席的教育革命戰線上是比較堅決的,十個指頭七個還是好的。」**認為有人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賬,遂對劉冰等人的信作了批示:「清華大學劉冰等人來信告遲群和小謝。我看信的動機不純,想打倒遲群和小謝。他們信中的矛頭是對着我的。我在北京,寫信為什麼不直接寫給我,還要經小平轉。小平偏袒劉冰。清華大學所涉及的問題不是孤立的,是當前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11月3日,清華大學黨委擴大會議傳達了**的有關批示。隨即,清華大學開展起所謂「教育革命大辯論」,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由此端。1975年11月8日,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總理張春橋責令周榮鑫作檢查,並說:「寧要一個沒文化的勞動者,而不要一個有文化的剝削者、精神貴族。」11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根據**的指示,在北京召開有130餘名黨政軍機關負責人參加的「打招呼」會議,宣讀了**批准的《打招呼的講話要點》。《講話要點》傳達了**關於劉冰等信件的批示,並說:「中央認為,**的指示非常重要。清華大學出現的問題不是孤立的,是當前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這是一股右傾翻案風。儘管黨的九大、十大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作了總結。有些人總是對這次文化大革命不滿意,總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賬,總是要翻案。」「清華大學的這場大辯論必然影響全國。」這次特殊形式的會議,正式提出「反擊右傾翻案風」。耐人尋味的是,打招呼會議的要點是批評鄧小平的,但**仍讓鄧小平出面召集會議,並繼續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11月26日,**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各大軍區黨委、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軍委各總部和各軍兵種黨委的第一書記出《關於轉〈打招呼的講話要點〉的通知》,通報了打招呼會議的況,轉了《講話要點》,要求在常委中傳達討論。12月1日,《紅旗》雜誌第12期表北大、清華大批判組撰寫的《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這是公開表的第一篇有影響的「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文章。12月14日,**中央轉《清華大學關於教育革命大辯論的況報告》,報告說:「今年七、八、九三個月,社會上政治謠四起,攻擊和分裂以**為的黨中央,否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賬,這是一股右傾翻案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澤東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56.十一烈士暮年(一)(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