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提出「三三制」原則(2)

135.提出「三三制」原則(2)

實行\"三三制\",並不意味着減輕或放棄黨的領導,相反的,是為\"加強黨的領導責任,要保障黨的領導作用\"。*****強調,在\"三三制\"政權中,先要保證**在政權中的領導地位。而\"所謂領導權,不是一天到晚要當作口號高喊,也不是盛氣凌人地要人家服從我們,而是以黨的正確的政策和自己的模範工作,說服和教育黨外人士,使他們願意接受我們的建議。\"為了加強黨的\"三三制\"政權工作的領導,**主張派出優秀**員,以保證參加\"三三制\"政權工作的黨員在質量上的優越條件,揮先鋒模範作用,同時,加強政府中黨組的工作,揮參加政府工作的**員的集體力量和有組織的領導。

隨後,**又具體闡明了統一戰線政權的施政綱領。主要有四點:1.只要不**並和**合作,任何人,不論有無黨派,任何黨派,不論是國民黨還是別的黨派,均有合法存在的權利。2.凡年滿18歲的贊成抗日、贊成民主的中國人,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3.政權由民主選舉產生,組織制度為民主集中制。4.統一戰線政權要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鎮壓漢奸和反動派,保護人民,調節各抗日階層利益,改善工農生活。

1939年至1941年,蔣介石先後掀起兩次****。在抗日統一戰線面臨破裂的嚴峻關頭,**以革命家的遠見卓識,再次闡明:\"三三制\"原則的理論基礎,深刻指出,只要抗日大局未根本轉變,統一戰線政權的\"三三制\"原則就不應動搖。就在1940年7月中國**擊退了國民黨第一次****后,**號召全國人民\"團結到底\",為此目的,在政權問題上,既不贊成別的黨派的一黨專政,也不贊成**一黨專政,堅決實行\"三三制\"。1941年初,蔣介石同室操戈,悍然動皖南事變。當時,**內有一些人把皖南事變跟\"四·一二\"政變及馬日事變等同起來,對於中國社會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的分析生動搖,對國內階級關係作了錯誤的估計,認為目前形勢下,需要的已不再是包含一切抗日和民主的人們在內的政權了,也不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了,而應是以前十年內戰時土地革命的政策,政權應是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政權了。鑒於此,**及時向全黨出指示,要求教育全黨充分了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一致性,闡明了在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鬥爭中,將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和沒有或少有買辦性的民族資產階級加以區別,將最反動的大地主和開明紳士及一般地主加以區別,這是我黨爭取中間派,實行\"三三制\"原則的理論根據。只要日本帝國主義未被趕出中國,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這一點就不會改變,我們黨的抗日民主政權就必須實行\"三三制\"。有些同志,因為皖南事變,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黨的\"三三制\"原則不適應了,對**過去制定的正確政策產生了模糊認識,必須迅速改正過來,清醒起來。

\"三三制\"原則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十大政策之一,**一再強調,只要全民族抗戰大局沒有根本改變,\"三三制\"原則就必須堅持。在不斷總結政權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完善了關於\"三三制\"政權的思想。

1940年12月25日,**在《論政策》中指出,實行\"三三制\"是為了擴大和鞏固統一戰線,調動一切力量,爭取抗日的勝利,並不是機械地湊足數目。在蘇北等處開始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地方,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黨員的數量可以少於三分之一,以便於吸收廣大非黨人員參加政權。而在一些最下層的政權,如鄉村政權中,中間分子的數量可以有所變通,以防止地主、豪紳鑽進政權機關,把持政權。陝甘寧邊區的實踐證明了**這一思想的正確。最初,陝甘寧邊區在鄉村以上政權機關中統統實行\"三三制\",後來證明在鄉村級政權中\"三三制\"行不通,尤其是在一部分原先的統戰區,在鄉政權中實行\"三三制\"的結果是使中間分子,有的甚至是**分子佔了多數,他們把持政權,謀取自身利益,影響了政權機關同群眾的聯繫,甚至有改變政權地位的可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勁風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5.提出「三三制」原則(2)

%